嘟嘟是个活泼好动的3岁男孩,他的玩具非常多,多到家里的玩具都玩不过来了,周末亲戚带着带着年龄相仿的娃来找嘟嘟玩儿,妈妈提出让儿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儿他的玩具,但是嘟嘟上去就把那个娃给推开了。亲戚非常尴尬的安慰着哭泣的宝宝,嘟嘟妈一边不好意思的和亲戚道歉,一边在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 为什么儿子的玩具很多,却不愿意分享给小伙伴一起玩呢? 1、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物权意识,而且在不健全的人格中还没有"分享"的概念。 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拿到玩具只愿意给自己玩儿,而不愿意分享出去的孩子占57%;到喜欢的玩具必须要,如果不给的话就大哭大闹的占32%;看到别的孩子有玩具,自己会动手去抢的占5%;想要别人的玩具,但是没有付出行动去增强的孩子只有6%。 三岁左右的孩子,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这种哭闹的场景家长们都不陌生,有时父母会说孩子这样是不是非常自私,不喜欢和别人分享,但这个年龄的孩子使物权意识非常重要的阶段,他们对自己的东西有了非常强的保护意识。还有的孩子甚至不允许爸爸牵妈妈的手,因为在他的心里认为妈妈是自己一个人的。 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也是因为孩子天性占了主要的原因,现在的宝宝一出生就全家人都宠溺着,他的思想意识里是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根本没有分享的概念。如果想让宝宝学会分享,只能靠父母后天给与循序渐进的教育。 2、家长逼迫孩子去分享,让宝宝有了逆反心理。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被迫的无私、分享,对于孩子而已,通常是以牺牲自我需求而终结的。很容易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心理需求不重要,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低。甚至形成讨好型人格,认为只有顺从和讨好,才会让别人喜欢自己。" 有位朋友说,他小的时候经常被大人指责小气、不懂事,父母会不经过他的同意就把喜欢的东西送给别人。他会特别生气哭闹,甚至会上去抢回来,以至于长大以后,自己都没有安全感,性格也有点优柔寡断,没有什么主见。 父母对于孩子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给他留一个成长的空间,等到宝宝年龄长大一点,和小伙伴们和睦相处,就会慢慢的学会分享。 3、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Laura Markham在她的畅销书《Peaceful Parent, Happy Siblings》(《平和父母,快乐手足》)中提到: 强迫孩子去分享,不仅不能真正教会孩子分享的真谛,还会给他们造成心理创伤。 去公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妈妈对女儿说:"你现在手里有两个芭比娃娃,那边的小妹妹一直在哭,你给她一个玩吧。"小女孩低着头犹豫不决,最终没有给。妈妈生气的从女儿手里抢了一个芭比娃娃,直接给了旁边的小孩。她的女儿忍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真的让人很心疼。这也是很多父母不理解的事情,因为他们总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认为大人说什么孩子就应该言听计从,从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 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宝宝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呢?大人想要宝宝学会分享,需要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学会换位思考,才能懂得孩子内心的想法。 我们在引导孩子分享的过程中,不能逼迫孩子,需要注意这几点。 1、家长要言传身教,给宝宝做一个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人生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调查显示:长大后有3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父亲和母亲的翻版,爸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自己的成长。有50%的学生认为父母的形象和兴趣而对于自己的影响非常大。还有60%的人认为自己现在取得的成绩和父母的榜样作用脱不开联系。 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父母如果孝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比如说吃饭时,先把好吃的送到老人面前。家长这些分享的行为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果父母都善良正直,非常热心愿意帮助别人,孩子会在家长的言传身中能够慢慢地学会分享。 2、不要随便责骂孩子,要给孩子安全感。 美国作家M·斯科特·派克说: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做决定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