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瑜伽,遇见最好的自己》是一本由【美】科琳•瑟依曼•伊著作,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遇见瑜伽,遇见最好的自己》读后感(一):你离女神只有一步之遥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从古至今,对于女人来说颜值都是第一位的,拥有倾国倾城的容貌无疑会让你脱颖而出。现代社会对于女性的外表更加重视,这也是社会上美容院鳞次栉比的原因。然而那些靓女真正让人看着舒服的却少之又少,我们往往会觉得她们少了些什么。这就是她们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传递出来的气质,或端庄优雅,或秀外慧中,或泼辣大方。 气质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结果。譬如《神雕侠侣》中小龙女之所以成为女神,源于她天生丽质,且一直在古墓中修炼。要想跨越从女人到女神之间的鸿沟,我们除了读书来修炼内心外,还可以通过瑜伽来实现破茧成蝶般的改变。科琳·瑟依曼·伊是美国知名瑜伽导师。十几岁时,她几乎成为坠入毒品深渊的叛逆少女;二十几岁时,她成为世界知名的时尚名模。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瑜伽,在迷茫中找到自我的坐标与人生方向。她说瑜伽不仅能让我们找到久违的安全感,还能获得美丽、健康、自信的人生。 科琳在最新出版的《遇见瑜伽,遇见最好的自己》一书中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以及瑜伽如何帮助她解开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扰与各类创伤拧成的死结。科琳试着从自己的的人生旅途中汲取一些有意义的经验教训,将它们融人一套套独特的串联动作。她提供的瑜伽解决方案就像一只急救箱,这本书绝对是你的家庭健康藏书中的必备。 本书包括根源、真实和女人等十四章,科琳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现在,科琳已经放下过去,勇敢地活在当下。她教瑜伽,是因为她跌倒后爬起来了。她想要安慰我们,告诉我们即使跌倒也没关系,只须接受伤痛,真正过好每一天。我们需要像孩童和初学者一样去思考,去观察,去触摸,去倾听,去嗅闻,去品尝。她教瑜伽,是因为她感受过灵魂的黑暗之处,知道还有更黑暗的所在。科琳从新的角度再次领会了这一点,并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和极具创意的串联动作,教我们理解其中的细微差别。 科琳对女性有深刻的理解。你走进香提瑜伽馆后,科琳会是个好客的女主人。她会找到一个位置,让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即使你的瑜伽垫铺在离她八丈远的地方。她会给学生调整每个动作,给出精辟的反馈和指导。她会设计独特而美妙的串联动作,把一个个体式有机结合起来,帮助人们摆脱束缚,获得轻松和解脱。自身的痛苦挣扎让她对别人充满同情。有时候,她甚至会熬夜练习能让别人得到解脱的动作。敏锐的直觉使她对学生的指导极为深入。 瑜伽能帮我们优雅地老去。通过保持身心的流动,我们可以活出精彩,感受生活的美。在这本回忆录里,你不会看到任何指责或抱怨,因为它讲述了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历经艰难险阻之后,拥有的化阻碍为机遇、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书中详细教导如何解压,处理排毒、抑郁和荷尔蒙的情绪波动,以及如何增加自信心和人生气场能量。书中有照片展示且有一步一步的具体指示,所以读者可以毫不费力地跟着一起练习瑜伽,变成女神。(彭忠富/文) 《遇见瑜伽,遇见最好的自己》读后感(二):瑜伽,让你走近真实的自己 或许每一个爱上瑜伽的人都有一本厚厚的关于瑜伽的故事。在《遇见瑜伽,遇见最好的自己》中,美国知名瑜伽导师科琳·瑟依曼·伊和读者分享了她和瑜伽之间的真实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既有她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有用瑜伽体位串联影响身体、心理和情感的具体方法。 科琳出生在美国和爸爸妈妈以及六个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小时候由于爸爸的工作原因,他们很少有时间和他一起享受亲子时光,后来又搬家,来到陌生的环境,青春期的叛逆让科琳陷入了嗑药的泥沼,还发生了车祸,伤及大脑…… 作为资深瑜伽导师,科琳并没有一开始就讲练习瑜伽给自己带来的改变,而是从自己的童年、家庭、少年经历讲起。那时候的她是跑步健将,社区中受人瞩目家庭的孩子,曾经看到母亲远离熟悉环境的忧伤,也体味过上瘾带来的混乱,她过早的踏入婚姻,从大学退学,逃离家庭到纽约闯天下,凭借一米七八的高挑身材和一双修长美腿成为模特。 瑜伽很晚才进入科琳的生活,但却给她的人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艾扬格大师所言:"如果你不想改变你的人生,就不要来练习瑜伽"。这并不是一句虚张声势的劝诫,但凡练习瑜伽并爱上瑜伽的人,都能体会到艾扬格大师真正想表达的深意。当我们遇见瑜伽,走近瑜伽,其实便走近了更好的自己。 瑜伽中蕴含着无尽的人生智慧和生活的哲理,它引领练习者远离压力、自私、贪婪、暴力、伤害等等让人感到不快乐不平和的源泉,通过不间断的练习,学会呼吸、控制,认识自己的身体、精神,看清周围的人和事,学会寻找真实的自我与真正想要的生活。瑜伽对人的改变不仅仅是身材更好,显得年轻,气质出众,更是全方位的提升与塑造。就像科琳的故事一样,它有说不尽的美妙,却只能由你亲身去体会。 在每一阶段的讲述之后,科琳都编排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瑜伽体位串联动作,结合教学当中遇到的实例,分体式逐个讲解。其中包括体式名称(梵文名称),图示,体式要点说明,以及总结部分,由此组成一节重点明确的瑜伽练习课。 值得一提的是,科琳是一位具有二十多年练习及教学经验的瑜伽导师,动作编排是其最为擅长的领域。例如,针对搬家后母亲的忧虑,她设计了"稳固,开放,滋养"的体式串联;针对创伤,设计的是"缓解焦虑,扶平创伤"的体式串联;另外,还有针对自我关爱、困难时期、高度专注、直面恐惧、抛开预设等等许多和女性成长、生活紧密相关的瑜伽体式串联练习。相信每一个想要变得更好的女性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并从中受到启发。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瑜伽让科琳从模特变为了瑜伽导师,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找到真正志同道合的伴侣,化解了与家人的隔阂,远离了药物上瘾,直到四十岁还能以模特的身份继续为美丽代言。虽然她也一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烦恼,但她已经通过瑜伽找到了安全感与克服困难的勇气。 女性的生理特点和社会角色令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身体、情感或心理层面的痛苦,而瑜伽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宽容、放松、接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真我,找到自己最美丽的一面。《遇见瑜伽,遇见最好的自己》是科琳的瑜伽人生,也是让更多女性遇见瑜伽、走进瑜伽的开始。 PS:这是一本非常好的认识瑜伽的书,但书中的部分中高级体位需在专业瑜伽老师指导下进行练习,没有基础者请勿盲目尝试,防止受伤。 《遇见瑜伽,遇见最好的自己》读后感(三):做最好的自己 文/河北小珊 评《遇见瑜伽,遇见最好的自己》 瑜伽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瑜伽这个名字由印度梵语音译而来,在印度语中这一词意味着一致、和谐。我们现在所说的瑜伽,除了是一种运动,更是修身养心的好方法。如果说哪一种运动能够让锻炼者即强健体魄又提升意志、疏导心理和情感,那么非瑜伽莫属了,因为它除了锻炼多种体位,还有独特的腹式呼吸和调心的冥想,最终达到心与身的合一! 之所以在这里赘述瑜伽的由来,是怕有些朋友和我当初一样对瑜伽产生误解,把它当成是一种减肥的运动。随着了解的加深,才知道瑜伽并非是用来减肥的,其实仔细观察也能发现,经常练瑜伽的女孩子并不是都是骨干的,但一定是体态匀称、气质出众、由内而外散发着精气神和自信的!通过瑜伽让自己的仪态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美好,让自己的心灵越来越平和,越来越能更好的和身边的人和社会相处,这大概就是瑜伽的魅力所在吧。 本书作者是美国知名瑜伽导师、被誉为世界瑜伽天后的科琳•瑟依曼•伊的用心之作,各章节都有具体的瑜伽动作,文字叙述加上图解,让瑜伽小白也能在家自学,书中教导如何解压,处理排毒、抑郁和荷尔蒙引起的情绪波动,增加自信心和气场能量,怎样来认识自己身心各部位,感受何谓真正的活着,体会当下的平静,单单从教学的角度看,已经是一本干货非常多的教材了! 其实最打动我的不是关于瑜伽体位的讲解,而是作者对自己生平的讲述,如果书中不介绍,很难想象这个优雅美丽的瑜伽导师曾经是一个吸毒、早恋、私奔的叛逆少女,幸运的是她接触到了瑜伽,是瑜伽让她看清了自己最不堪的形象,是瑜伽给了她必须改变的决心和勇气,也是瑜伽让她重新找回了自己,重获健康和自信。没有人愿意把自己不光彩的过去分享给别人,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希望能帮助和她一样身处困境的女人,带领她们克服困难,重拾自信。 人生多多少少都会遇到波澜,怕的就是自甘堕落、一蹶不振,就像作者信中所说:女人天生是美丽的,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遭受身体、情感或者心理层面的痛苦。而瑜伽,不仅能让我们找到久违的安全感,还能获得美丽、健康、自信的人生。我已经学会如何在普通的日子中发现瑜伽之美,我也已了解到存在于当下的快乐与悲伤;瑜伽可以让我在海浪细波中遨游以及在身陷泥泞时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瑜伽也使我能够看清那位于湖底——最真实的自我。 其实我只是一个瑜伽初学者,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瑜伽的美丽,坚定了坚持下去的信念。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身体健康、身材姣好、生活如意,那么恭喜你,如此幸运的你读过这本书一定会一直幸福下去。如果你正在为肥胖的身材和莫名的焦虑困扰,那么恭喜你,因为你也算是幸运的,这些小挫折在人生长河中根本算不得什么,你一定会在书中找到力量!如果你正被困境折磨、不知如何摆脱这痛不欲生的境地,那么不要气馁,作者的传奇经历一定会深深触动你,要坚信只要努力,不好的事情都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和那个美好的自己都没有抛弃你! 《遇见瑜伽,遇见最好的自己》读后感(四):瑜伽可以让你开悟 网络照片 时代快速运转,人们也高度紧张,都在寻求解压出口。健身在各个媒体中得到了一波又一波的推崇。其中跑步算是很受人欢迎的一项。看看我们周遭多少人在跑马拉松。但依然有人不喜欢这种剧烈流汗模式的运动。比如我。每天抽空练练 曾经因为一时兴起想追求点精致的生活,开始了练习瑜伽。没有报班,就是家里练。有时和朋友的妈妈练习,她是瑜伽教练。我的感受是,自己不再狂躁了,能静下心来了。以前总是火急火燎的,脾气也大了。不敢说自己有什么悟性,开了什么窍,但是有一说一。还有就是柔韧度好了。 出了网上搜索相关视频,看看博客,微博,就是看书了。感觉是,网上看的东西都比较支离破碎,书上的比较系统。 《遇见瑜伽,遇见最好的自己》也讲瑜伽。它是作者科琳的自传,从小时候搬家到美国还有自己的叛逆,从自己的婚姻到事业说的都很详细。她大胆曝光自己吸毒经历,婚外恋,感情生活,工作事业中遇到的各种挫折。 这本书编排基本上是:一段自己的经历加一个瑜伽串联体式。 每个动作体位都有详细讲解,也有图片参考。这个体位可以体位什么作用写的很详细。 她写到自己十五岁遭车祸脑损伤,年轻时吸食毒品,野营时遭遇雷击。本来开始用瑜伽只是来抚平母亲的创伤变成了自我疗伤的形式。 瑜伽不仅仅是简单的伸展与练习,还有冥想与深呼吸。通过体位法,把压力和紧张汇聚一处,然后向内探索,看到自己内在的恐惧、悲伤和痛苦,让自己获得自由。 看完书,我更深深体会到瑜伽的内涵,活在当下,爱自己。体式练习可以帮助我头脑变得更清晰,更专注。我几乎和作者有一个通病,从一件事过度到另一件事时,速度不够慢。练瑜伽时也是。所以,我修行还是不够,要慢下来。时刻提醒自己。 里面最最喜欢的是挺尸式。晚上儿子睡下后,全身放松,躺床上。好幸福。挺尸式 《遇见瑜伽,遇见最好的自己》读后感(五):"瑜珈天后"科琳:打造自己的女神人生 图片来自本书截图。 模特,一个注重外表和形体,崇尚青春的职业。 瑜珈师,一个注重内心探索和自我疗愈的职业。 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将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我最近在阅读美国《纽约时报》誉为"瑜珈天后"的女神科琳.瑟依曼.伊的著作《遇见瑜珈,遇见最好的自己》可以告诉我们答案中的一种。 可能我们对科琳.瑟依曼.伊这个名字有点陌生,她是众多好莱坞明星、维密天使的私人瑜珈教练。写作这本《遇见瑜珈,遇见最好的自己》是在她的经纪人的提议下开始,写好后获得世界天王级瑜珈师的推荐,还有像麦当娜、妮可·基德曼、米兰达·可儿等好莱坞明星和社交名媛盛赞。 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女人不是天生,而是后天变成。" 同样的道理,女神不是天性,而是自己打造的人生。 科琳.瑟依曼.伊就是这样的女神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除此之外,在我看来这是一本有爱的书。扉页上科琳放上她妈妈的照片,写道:谨将本书献给一位坚强、好胜的爱尔兰女性,她向我展示了爱是什么。我好想你,妈妈。后记呢?则是她的第三任丈夫罗德尼.伊。在书里,科琳告诉我们她选择第三任丈夫作为伴侣的原因是:他会耐心听我说的话,不但充满尊重,还会认真思考。家庭之爱、伴侣之爱,还有她接受的瑜珈导师们的指导,以及她对来参加瑜珈训练者的爱与关照。 《遇见瑜珈,遇见最好的自己》主要内容有两大方面:一方面记录科琳从出生后所经历的苦难与欢乐。科琳从小为了博得母亲的开心,强迫自己拼命学习以换取父母的认可,她做到,可却在她的人格里打上一个完美主义倾向的烙印。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吸过大麻、毒品并且上瘾了,她和兄弟们一起去野外扎营时被闪电集中,从而在自己的身体留下后遗症。身体的不适一度让她很难过,可是在她遇见瑜珈后,每日坚持练习,她愈合自己身体的伤。 她的心灵也遭受过苦痛。作为一个模特,曾经的摄影师和导演对她性骚扰。两段以离异收场的婚姻,曾让她对感情抱以绝望。还有作为一个女性经受生育的痛和哺乳的焦灼等等。在她五十多年的生涯里,爱与痛并织出现。 但是这本书并不是让一个女人诉说自己平凡的一生,科琳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如何用瑜珈疗愈自己。因此,本书的另一方面则是科琳整合了瑜珈的体位,通过她串联起的瑜珈体位可以用来治疗人们所遭受的创伤、上瘾、混乱、恐惧,让经受瑜珈训练的女性觉醒,感受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真实、大爱和平和,滋养自己的自信和宽恕。 这部分的内容,科琳在每一串瑜珈动作前都会有一段导语,说明这些动作的功用,接着就是科琳做这些动作的图片,每个动作的底下还有文字说明。可以说,不用看视频,只要看这些图片,读者也是可以自己练习瑜珈。 图片来自本书截图。 说实在,看这本书我的脑子老是想起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打坐的影像。打坐,也是瑜珈中的一种,打坐时可以调整自己的呼吸,进而调整自己的睡眠和身心,达到一种轻轻的安定。从这个角度来说,佛陀也是一位瑜珈师。 瑜珈,总结地说是一种向内观看的形体艺术。佛陀有了瑜珈的辅修,得以开悟。如今的印度,还有许多的像佛陀一样的瑜珈师,通常是男性。但在物欲横流的美国,一位女性坚持用瑜珈探索自我的内心,改变自己遭遇的厄运,然后分享自己作为一个女人遇见瑜珈后的真实与美丽,这就是《遇见瑜珈,遇见最好的自己》值得阅读的地方。 2018.1.1灵林玖玖原创 祝大家元旦快乐哦~~~~~~~ 我的公众号:悦读越欢喜。欢迎来玩哈! 《遇见瑜伽,遇见最好的自己》读后感(六):我们是在遵从自己的内心生活,还是在麻木地遵守着这个社会的准则? 又到一年总结时,我却迟迟没有写下自己过去一年的总结,不是没有什么想说的,而是想说的太多、太沉重。有些原因,触发我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们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呢? 我新年看的第一部电影是《29+1》(改编自彭秀慧执导的香港同名舞台剧),影片讲述了两位即将进入三十岁的女性,在面对几乎所有女性都会遇到的人生困扰时,选择的不同的人生态度。 女人的三十岁,什么时候变成了一道魔咒。那一场关于赵雷的《三十岁的女人》是否涉及歧视女性的大讨论,感觉还没有过去多久,在此我也不想多讨论这首歌是怎么被几个营销号解读为low逼直男癌意淫女性的歌曲。但显然从这些反反复复讨论的话题里,我们可以看出三十岁这个年龄还是让很多女性感到了紧张。 可她们到底在紧张什么呢?容颜衰老、皮肤松弛、身材走样、健康受损?无人可嫁、家人催迫、世俗眼光、社会不公平的对待?抑或是巨大的经济压力、渺茫的前途、孤独的终老、凄凄惨惨的自我怜悯?坦白讲,我并不认为这些东西可以强大到打倒三十岁未婚的女人,以至于让她们如此紧张。 影片中黄天乐对着好朋友张汉明说的那段话,我倒退了三次,一次次泪眼模糊地听着,然后大声在屋子里伤伤心心地哭起来。 她说:「转眼间,我工作都十年了,其实我可以一直这样下去的!直到我做完身体检查,收到那份报告之后……然后一个人走到九龙公园那里坐着,坐了一整天。哈!又让我想通了!原来很多事情呢,不逼你到死角,你都不知道好好地为自己打算。究竟自己想要什么?」 对啊,我们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呢? 我们之所以紧张的原因,会不会是因为害怕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所坚持的一切,其实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呢?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是对抗着,对抗着也不知道在对抗着什么的对抗。 很多人并不是不想结婚,甚至对婚姻很渴望,只是家人的那一句「比你厉害的人都结婚了,不要把自己看得有什么不一样」刺痛了你,变成了为了抗争而抗争的争吵。争吵之后,留下的便是不安。 我工作六年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把自己逼到死角,以及现在经历的很多事情在整个人生里来看算不算已经是个死角了,可是在面对「我究竟想要什么」这件事上,我被一些东西束缚住了。 我们在等待的那个死角又是什么呢?亲友离开人世?身体病痛不断?职业发生变化?爱人受到伤害?孩子上学离家?国家面临战争?自己筋疲力尽? 我们有在害怕的东西吗? 新年读的第一本书,也是去年读的最后一本书,是被《纽约时报》称为「瑜伽天后」的科琳·瑟依曼·伊的新书《遇见瑜伽,遇见最好的自己》。 我避开了各种详解的瑜伽体式,从每一章节的文字故事里寻找那个真实的科琳·瑟依曼·伊。在书中,她一句句地呐喊,「我能一边穿名牌鞋,享受性爱,一边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做出奉献,寻找内心的平静吗?」 我想这也是很多都市女孩子的疑问。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在以某种方式寻找「内心的安宁」——无论是通过瑜伽也好,各种宗教信仰、内观禅修也罢。 可这些真的就能让你不食人间烟火,从此心如止水了吗?对于多数人来讲,我想是不会的。欲望与恐惧总是伴随着我们,甚至我觉得恐惧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有在害怕的东西吗? 科琳·瑟依曼·伊说:「多年以来,我一直带着对抽搐的恐惧生活着……三十岁以后,我的癫痫发作过一百多次,它们是我一生中最残酷但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即便瑜伽已经帮助她找到了内心的某些归宿,让她变得更加平和,她也不得不承认,「我仍然生活在恐惧中,不知道下一次发病会是什么。我知道,每一秒都可能是我这一辈子最后的时刻。」 那位在十几岁时坠入毒品深渊的叛逆少女,在二十几岁时就成了世界知名时尚名模的科琳·瑟依曼·伊,她的人生已经足够与众不同了吧,现在很多年轻人穷其一生追求的知名度,她曾经轻而易举地就搞定了。 在我们看来已是很精彩丰富的人生,在她眼里却不是这样。想来每个人都会被自己的欲望遮掩住双眼的,没有什么好挣扎、好辩解的。 她羡慕着吉雅·卡兰芝,那位70、80年代的世界超级名模。「她的美貌竟让我一时间呼吸困难!她美得野性十足、离经叛道,但本人却是那么害羞,那么娇弱。」 「她是当时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我做模特和她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现实有时候还是蛮残酷的,我们永远得不到的东西,有些人生下来就已经拥有,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无论是外加的痛苦也好,还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痛苦也罢,只能选择接受。科琳·瑟依曼·伊说她开始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而不是其他人想要她成为的样子,或是博得别人认可所需要的样子。 「女人到了更年期,通常就不太扮演社会分配给她自己的角色了。」所谓的「更年期」,是否可以是任何觉醒的时刻呢? 2017年年中我的母亲出了一场车祸,万幸毫发无损。八月她如期去了苏梅岛旅游一周,那一周我在成都内心极其担忧,任何闪失于我而言,都是不能承受的。 在数月之后的一次聊天中,母亲回忆那场车祸时情绪激动地说,无论如何她这辈子觉得值了吧,也没什么遗憾的了,我与姐姐还算听话,家庭也算和睦,想玩的想吃的她也满足了,也算无憾。 事后我想,我呢?这辈子倘若即刻停止,我有什么遗憾的吗?可笑的是,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不是满足,是真的很可笑。 或许只是在麻木地遵守着这个社会的准则而已 最近看了一个介绍日本电影《楢山节考》的一个短视频。 在日本信州深山的一个小村子里,活到70岁的老人要被长子背到楢山上丢弃。69岁的阿玲婆离上楢山的日子已不远,她操心长子辰平继弦的问题,次子利助的性饥渴问题,以及为自己结实的身体而苦恼。 明明由于贫困沿袭下来的这个传统,已经不能再让她们活不下去了,可是长久以来形成的风俗却让他们不得不为之。 是啊,我们自身何尝不在受着各种观念的束缚,从生下来就要求做听话的孩子,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赚钱养家,忙碌地过完这一生。我们真的是在遵从自己的内心生活吗,或许只是在麻木地遵守着这个社会的准则而已。 我们在寻找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的时候,常常被自己内心恐惧的东西绊住了双脚。然后我们永远向往着可以过上遵从内心的生活,一边又在麻木地遵守着这个社会的准则,不痛不痒地活着,连不痛快都不是,不痛快至少是一种强烈的情绪。 而我可笑的没有遗憾,恰恰是这种不痛不痒的生活。对人生没有过多的失望,但也不会有太多的期望,好的坏的也就那样吧。所有的一切都自有安排、自有深意,然后很多人告诉你生活就是这样的,最后都会归于平淡。 又回到了那个起点,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只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了。这无论是犹太人的格言,还是米兰·昆德拉对生命和整个人类世界的全部感悟,都让人觉得由于不能摆脱自身的局限,便开始怀疑和否定,陷入一场人性悲剧。而且其悲还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整个过程中人类始终做不到自我超越。 但我们还是要去挣扎啊,不然真的就更没有意思了。是不是恐惧的东西越来越少之后,我们就会离自己的心更近呢?2018年,我希望可以克服内心更多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