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扬雄《方言》的第一个校本,是研究《方言》的重要参考资料。十三卷。清戴震撰。(撰者事迹参见"《戴氏遗书》"条) 自宋以来,扬雄《方言》经流传写刻,多有错漏。戴氏进《四库全书》馆后得见《永乐大典》,遂取《永乐大典》本与明本校勘,并广为搜集古籍中引用《方言》及《方言注》者互相参订,正伪补漏,逐条疏证,遂成此书。 《方言疏证》中每一条目均先照录扬雄《方言》及郭璞注原文,其下再列作者疏证之语,并以"案"字标示。该书依据善本并众古籍中的引文,对诸刻本进行考订,共订正讹字281个,补脱字27个,删衍字17个。订正讹字者如: 东齐之间谓之倩。案:,各本讹作"聓",今订正。《史记·仓公列传》:芡氏诸倩。《集解》云:徐广曰:"倩者,女也。"骃案:《方言》曰:东齐之间谓之倩。(卷三) 绕、衿,谓之裙。案:衿,各本亦讹作"衿",今订正。《广雅》:绕、领,裙也。本此。(卷四)补脱字者如: 䁙、䀩,视也。东齐曰䁙,吴扬曰䀩。郭注:今中国亦云目䀩也。案:注内"目䀩"诸刻脱"䀩"字,《永乐大典》本有。(卷六) 即、围,就也;即,半也。案:各本"就"下脱"也"字,今补。《广雅》:即,就也。《玉篇》云:围,就也。《广韵》:即,就也,半也。义皆本此。(卷十二)删衍字者如: 怠、陁,坏也。郭注:音虫豸,谓坏落也。案:注内"音虫豸"三字,各本作"音虫豸未晓"五字。……"未晓"二字,盖阅是书者所记,以虫豸不可晓耳。……不当杂入注文,今删。(卷六) 该书不仅在文字上对当时《方言》诸刻本订伪补漏,详加考证,而且在校语中还融会音韵、文字、训诂各方面的知识,对《方言》及《方言注》的内容详加疏证。例如: 仪、��,来也。……自关而东、周郑之郊、齐鲁之间或谓之��,或曰怀。案:格、��古通用。……格字义兼往来。往而至乎彼曰格,来而至乎此亦曰格。诚敬感通于神明而神明来格,德礼贯通于民心而民感格,化心思贯彻于事物而事尽贯彻,皆合往来为义。故其本文从彳。格、感、贯,一声之转,故义亦通。(卷二) 不过,该书亦有疏漏之处。例如卷五:"薄,宋魏陈楚江淮之间谓之䒼,或谓之麴;自关而西谓之薄。"戴氏《方言疏证》下脱"南楚谓之蓬薄"六字。清代王念孙撰有《方言疏证补》,可补戴氏之不足。 戴氏作《方言疏证》前,扬雄《方言》诸刻本中舛伪疏漏之处甚多,至该书行于世,扬雄《方言》始得善本,从而为《方言》的研究与利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方言疏证》有《微波榭丛书》本、《安徽丛书》本、《四部备要》本、《戴氏遗书》本、《戴东原全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