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石化石及其壳壁坑中的细管 菊石是一类已灭绝的动物,它留下了许多美丽的化石。如果你仔细观察它螺旋形的外表,你会发现在菊石内壳壁上有许多的小坑。苏黎世大学的Kenneth de Baets在研究了来自摩洛哥的大量菊石化石后确认,这些小坑内曾含有珍珠,它源自于危害菊石的寄生蠕虫,然而由于菊石的自我保护作用,这些蠕虫被菊石分泌的矿物质围困以至死亡,珍珠也应运而生。 De Baets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每一个小坑的内部都有一系列细管与壳体外部连通,这些细管极少对称分布,看起来类似于现代吸虫类在腹足类、软体类壳体上制造的管道,因此,可推测这些细管是寄生蠕虫进入菊石的通道。吸虫类能够游过外壳与软组织之间的缝隙,或者在被吞食的情况下从动物体内钻到壳附近,它们以寄主的软组织为食,直到被寄主封存在珍珠内。 De Baets说,他的研究表明蠕虫以头足类为寄主的时间可追溯至4亿年前。同时,不同类型的小坑能粗略反映它们之间的竞争演化关系,最初坑体较大,数量较少,到后来,坑变小,但数量却多了起来。在演化过程中,一些蠕虫很快放弃了寄生于菊石,一些则频繁转换寄主,不过也有部分蠕虫与其寄主共同演化了1千5百万年。 史前寄生虫很难研究,它们个体很小,生存于寄主体内,且难以保存为化石,现在人们仅能根据它们对寄主造成的伤害来追溯它们的踪迹。目前已知的此类化石还有:树叶脉中由致死真菌造成的伤痕、暴龙颚部由蠕虫形成的孔洞、琥珀则完整封存了螨虫正在吸食蜘蛛血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