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研学旅行别忘了为何出发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这个春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加入了出校春游的大军之中。在去年春天以及更早的时候,无数关心教育的人士还在为让学生走出校门而呼吁。发生这种可喜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始于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这一纸意见将过去视安全事故为拦路虎的校外教育活动又寻了回来。
  春天,无疑是学子出游的理想季节。学生春游是研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亲近自然的极佳方式。大量学校选择在这个季节组织学生外出,是很有必要的。但学校组织研学旅行之类的活动,不仅仅是把学生带出校门,并安全地带回学校这么简单。
  教育部等部门下发的相关意见明确提出了研学旅行活动的四个原则——"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和"公益性"。这四个原则中难度较大的是落实好前两个原则。在实践中教育学生,是开展研学旅行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学校组织这类活动,一定要落实好活动的教育意义。
  首先,学校在制订研学计划,确定路线时,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选择目的地。去烈士纪念地,可激发学生对先烈的崇敬之情,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到本地名人遗迹访问,有利于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在福利院等地作义工,能让孩子们心底那颗善良的种子萌芽……
  其次,学校要与研学到访地建立沟通机制,争取到访部门或单位的支持。只有学校单方面组织的研学活动,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如果到访单位可以配合,安排专人进行讲解,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若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性的活动,那就更好不过了。
  比如,春天,带着孩子们到园艺场去植树,在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还可渗透环境教育思想。有条件的话,学校应在周边确定一些校外教育基地。我曾经工作过的一所学校就与当地驻军单位进行合作,除每年由部队到校进行学生军训外,还带领学生到部队进行参观和体验,让学生从小受到国防的教育。
  当然,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动"起来。让学生的脑动起来,活动之前,要求他们搜集到访地的相关资料,知晓自己的访问目的,不打无准备之仗;活动之后,要及时反思,认真总结,撰写体会,交流经验,把收获放大。让学生的手脚动起来,能走路的尽量不安排车辆,除了安全可靠以外,更能让学生体验行万里路的艰辛……
  此外,要尽量避免大部队行动。一般情况下,除了以参观为主的活动外,最好不要组织全校集体出行。小规模、经常性的校外教育活动往往更有效。比如,学校和周边某养老院建立了正常的联系,可以定期组织部分学生去关心老人的生活,为他们做些卫生保健类的事情,同他们拉拉家常,这样的双方互动才更有用。
网站目录投稿:寻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