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已经重构了大众的存在形态,市场经济体制下广大公民的社会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促进个人发展,实现互助为追求的状态,因此如何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路径,要以民间的大众为基础,探索出一条适合目前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路径。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和实质出发,阐述了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路径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意义 在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研究时首先必须要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不断的通过宣传教育的方法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深入浅出的为广大民众所理解,在教育过程中要从抽象到具体,使得马克思主义不仅仅作为执政党的思想,也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仰和行动指南。在进行马克思注意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几个层次:第一,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把专业的知识转变成通俗化,大众化的作品,使得大众更容易接受。第二,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具体化体现出来,要与目前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起来,不仅仅要反映出当代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还要尽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三,在传播过程中要注意传播媒介的多样化,要使用各种各样的社会传播媒介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宣传。虽然在宏观意义上来将物质力量只能由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如果理论能够掌握群众那么就会逐渐变成物质力量,也就是说理论不仅仅能够说服人,还能够成为武装人民群众的武器,进而能够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路径思考 (一)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目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庸俗化和娱乐化的倾向,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一个党,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应该作为共同思想的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不仅仅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求保持了一致性。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仅仅涵盖了不同的群体,还涵盖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其有强大的整合力,也逐渐成为了各个民族各个阶层之间互相联接的重要纽带。因此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进行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摒弃庸俗化和娱乐化,宣传教育活动要有方向性。而且在宣传的过程中要对娱乐化和庸俗化的宣传进行惩治,以免误导大众,给广大人民群众留下不好的印象。 (二)要建立创新制度 制度的建立原本只是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定的规则和价值的理念,這些规则和价值理念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去认知,去执行,只有将这些价值理念理解透彻,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制度并不健全,导致了制度的缺位,这样即使理论非常完美,但是会与实践活动脱节,没有办法实现理论的坚持和贯彻,这对理论宣传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制度相对比较陈旧,在逐渐变化的社会形态中很难找到契合点,这就需要适当增加创新制度,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落到实处。在进行制度创新时需要考虑社会普遍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当然在建立制度时需要各种各样的政策措施,要通过创新改革来不断的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拉近,通过创新制度来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话语体系通俗易懂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推进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话语体系的亲民度,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更加通俗易懂。在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的信息产业也十分发达,如果要进行广泛的传播,那么就要对信息接受者的行为和语言习惯进行了解,要实现从官方语言到通俗语言的转化。如果不这样做很容易导致一些受众者对宣传内容感觉到厌烦,更无法将理论知识内化称自己的意识和思想,这对于理论的传播而言会是很大的阻力。在进行推广宣传的过程中相关的宣传人员要对人民群众进行详细科学的甄别,要对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环境的人民群众加以了解,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 (四)培养人才队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武装人民群众,在此过程中宣传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乎宣传的效果。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似乎学术界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概念加以重视,而且目前参与这个领域的队伍也逐渐减少,一些年轻人就更加不愿意为此而付出对应的努力了。当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虽然马克思主义专业相关的硕士生博士生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在论文里或者学术报告里很少出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更多的人关心的是一些经济问题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化的人才进行培养,在宣传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有专家学着来对理论进行强化,还要结合实际来完成宣传工作,争取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培养人才队伍时给予其一定的经济扶持,比如提高科研经费,提高成果推广经费等等,这些培养人才队伍的措施会使得马克思主义社会化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五)凸现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 只有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看见理论应用的可能性。在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凸显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通过高校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目标,而在进行社会实践时要从理论认知逐渐转变成理论实践,在此过程中高校要坚持以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当中,积极的探索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的差距,逐渐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困难之处,并通过理论的升华在实践中去解决。在凸现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通过一些宣讲团的支持,指导大学生参与到社区和乡镇企业当中去,宣讲当代马克思主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交流。第二,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课程经费,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展开实践教育课程。第三,要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来渗透马克思注意教育,比如军事训练,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等等,在这些活动之中逐渐体会马克思主义内涵的升华。第四,学校如果有条件可以借助一些社会上的教育资源,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不仅仅可以加强马克思义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还能够让学生们真正的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在实践基地中进行推广。 三、结语 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贴合实际,要贴近大众的生活,贴近人民群众的普遍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过程中要让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观认同,这样才能彻底实现大众化。 【参考文献】 [1]王晓娟.复杂现代性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路径探析[J].汉字文化,2019(22):132-133. [2]郭金龙.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的原则及实施路径[J].河北企业,2016(12):176-177. [3]丁立京.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5. [4]涂小雨."大众"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逻辑与发展路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05):568-575+58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