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设计心理学书籍推荐


  研究大众的心理学对于设计是很有帮助的。用户在围绕着你的产品所进行的一系列行为举止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与之互动时进行过哪些心理活动,外部的哪些因素能够成功影响用户的决策……这些都能够设计师完成更好的设计。
  本文通过整理、节选三本心理学设计相关的书籍,来向大家阐述心理学是怎样影响设计的。《设计师要懂心理学》列举了100条与设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乌合之众》讲述了群体的决策特点以及如何影响个人的心理;《十宅论》则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大家阐述用户的心理、性格、欲望等是如何影响他们选择产品(住宅)的。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
  作者 Susan Weinschenk 专注研究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本书浅显易懂,通过案例解释心理学知识,非常适合刚入门的设计师阅读,下面节选几个有趣的心理学知识与大家分享:
  1.人在识别物体时会寻找规律
  "发现规律有助于快速处理时刻接收的感官信息。即使本无规律,人眼和大脑也会尝试去创造规律。"
  既然人类会倾向于发现寻找事物的规律,那么当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就应当尽可能的通过分组、间隔等空间关系将信息归纳组织起来,这样会有利于用户阅读。
  2. 大脑有专门识别人脸的区域
  "大脑的视觉皮质之外有一块专门的区域用来识别人脸,称为梭型脸部区。"
  眼球追踪调研表明,如果在网页上有一张图片,图上的眼睛不看我们,而是看向网页上的一个产品,那么我们也会不由自主的看向那个产品。在网页上只是用户的脸部最具有感染力,也许是因为眼睛是面部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当我们在进行平面设计时,一个好看的模特注视着你的产品可以吸引用户去顺着ta的视线去关注产品的。
  3.阅读和理解是两码事
  "阅读时,我们并不是逐字逐句地准确读完在理解,而是同时对下文进行猜读。你已有的知识越多,猜读和理解就越容易。"
  对于所读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也取决于你的视角。不同的身份、视角阅读同一篇文章,对于文章的记忆和所传达的立场也会不一样。因此,不要指望你的用户阅读时能记住特定信息;同时,要附上有意义的标题,以此帮助读者迅速捕捉到你要表达的信息和立场;使用简单平易的短单词可以让更多人读懂你的文章。
  4.人更擅长处理小块信息
  "大脑一次只能有意识地处理少量信息。设计师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一次给用户提供太多信息"
  设计时应当使用渐进呈现的设计理念,即每次只展示用户当前需要的信息。点击次数并不是影响体验的关键。渐进呈现需要多次点击。如果用户能够沿着设计思路继续查看网站,你们他们根本不会注意到点击的操作。但实施渐进呈现的前提是你需要做足调研,了解多数用户在多数时间需要什么信息。
  5.人天生爱分类
  "人们喜欢给事物分类,如果面对大量未分类的信息,人们会感到被信息湮灭,并开始自己进行信息分类"
  尽可能的为你的用户分类信息,尤其是一些门户类网站以及电商平台,因为它们往往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要选择合理的分类方式,但同时不要过分依赖用户的视角分类信息,要学会以自己的角度、以合理的名义分类信息,只要信息组织的好,用户是很愿意遵循你的逻辑的。
  6.人会主动过滤信息
  "人们会主动找寻和关注能支持他们观念的信息和线索,而不会去找寻甚至会无视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相悖的信息。"
  主动过滤通常很有用,因为它可以减少我们需要关注的信息量。但有时候也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不要指望用户能够关注你提供的所有信息。如果某些信息需要人们特别关注,那么可以运用色彩、大小、动效等方法来"放大"这些信息。
  7.人无法同时完成多个任务
  "人一次只能执行一项任务,只能想一件事,只能进行一项心理活动。除非是在做一项经常做的体力劳动,那么可以一边劳作一边进行一项脑力劳动"
  当你在设计产品时,尽量避免让用户同时做多件事情,如果无法避免,那么你应该预料到他们可能会出许多错,你应该给出修正错误的途径。
  8.不可预知性驱动人不断找寻
  "多巴胺受不可预知事物的刺激。当发生了不可预知的事,多巴胺系统会受到刺激。"
  短信提示或者邮件视觉提示会刺激你产生更多巴胺,它会促使你去查询信息内容。多巴胺系统更容易受到少量信息的刺激,因为少量信息没能够满足多巴胺对更多、更完整信息的寻求。因此,微博的字数限制、文章的摘要提示可以诱发用户去点击查看更多信息。为用户提供需求更多信息的途径,能让用户变得更主动。
  9.人希望拥有超出能力范围的选择和信息
  "如果你问人们想要多少中选择,他们几乎都会说"许多"或者"全部",但实际操作中,人们面对过多的选择时反而不会进行任何选择。"
  少即是多,要克制向消费者提供过多选择的冲动。如果可能的话,将选择的数量限制到三四种,因为人一次只能记住四项事物;如果不得不提供更多选择的话,尝试用渐进的方法展示。
  10.人们认为拥有了选择等同于拥有了控制权
  "如上一条所说,即使过多的选择令人们难以的到想要的,但是他们仍然想要更多的选择,因为这样会带来控制感。"
  对周边事物的控制欲是人类的内在本性,因为通过控制周边事物我们可能增加生存的机会。人们并不总是选择最快而方法来完成事务。在我们的产品中应当提供不止一种方法,哪怕它们效率不高,因为这样可以向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多与可控性相关的设计思考,请查看我之前的文章"交互设计中对于可控性的理解")
  乌合之众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以研究大众心理特征著称。乌合之众也是一本很通俗易懂的书,作者以不同的人群、角度、事件来验证群体行为心理的局限性,以及个人一旦进入群体就极易丧失独立人格的无奈。
  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处在群体当中的个人则极易被群体的意志所左右,同时,个人行为会不自觉的向群体行为靠拢,因为这样他们会获得安全感,甚至是身处群体的荣誉感。
  群体是感性的,他们易冲动,容易被情绪感染。因此,我们做设计时应当尽量简单,只有简洁的设计理念才会易于被大众理解;我们的设计方案应该特点鲜明,只有特点鲜明的设计才易于被大众识别、传播。例如脑白金的广告:
  群体是不善思考的,因此群体容易被"领袖","榜样"所领导,甚至是被蛊惑。因此,主流的设计理念易于被大众用户接受;权威性的背书也是易于被大众用户接受的方法。例如扁平设计风格初期大众关于扁平风来源(瑞士设计风格)的争论:
  十宅论
  十宅论是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先生写了一本关于日本居住文化的书,它其实算是建筑学范畴的理论书籍。作者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欲望,从而导致了他们挑选房子的外形和家具摆设,这一切与审美无关,只与居住者的"个性"相关联。
  作者对于不同房屋类型主人的一系列分析鞭辟入里。比如文章开篇讲述的"单身公寓派",日本70年代的单身公寓主体是混凝土打造的,房间的上下左右都是混凝土,连走廊的通道也被隔音铁门所隔断,成为一个密室。公寓进门是狭窄的过道,一旁设有浴室、厕所一体化的组合与时,过道中间是床,尽头是小客厅。这是典型的旅馆式客房布局,旅店具有两种暗示含义:旅行和性爱。旅人没有固定的居所,总是在流浪,对于现代都市的单身者来说,理想的生活状态不是安定下来,而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一直到结婚有孩子。因此,单身者会选择旅馆一样的空间布局,这具有某些象征意义。除了旅行,单身者最期待的就是性爱了。在电视剧中,一对男女消失在旅馆里的镜头足以证明这样的象征意义了。而狭小的空间在大都市里意味着即使是刚毕业的单身学生也能够负担得起……
  作者的一些分析也许不适合中国的情况,但作者对于不同类型的住宅布局的分析逻辑,以及居住者的心理画像,非常值得设计师,尤其是刚入门的设计师们去学习。
  总结
网站目录投稿:语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