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为什么大清孝庄皇太后死后年不下葬


  说到大清朝的孝庄皇太后很多网友应该知道的,这个人也还是有很多的故事也言的,这其中最大的秘密就是他竟然在死后37年了竟然都不下葬的,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可一定别错过了哦!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保护并培养了顺治、康熙两代历史名君的孝庄皇太后薨逝,康熙把孝庄的遗体先行安置在"暂安奉殿",这一放就是37年,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才正式将孝庄皇太后的陵命名为"昭西陵"。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不及时下葬非要拖了37年呢?难道是因为康熙不孝顺吗?跟随作者一探究竟。
  孝庄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1613年3月),姓博尔济特氏,名布木布泰,在蒙古科尔沁部出生,是贝勒寨桑之女。1625年,根据满蒙联姻的需要,她嫁给了后金(清)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四贝勒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号大清称帝,封其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也就是1639年,她生皇九子福临,而后福临嗣帝位,是为顺治,她被尊为皇太后。再后,其孙玄烨嗣帝位,是为康熙,她被尊为太皇太后。由于她是太宗文皇帝皇太极的妃子,并且她的儿子孙子均是皇帝,所以史称"孝庄文皇后",一般也称之为孝庄。
  有人认为是孝庄下嫁给了多尔衮,而孝庄死后无颜面对皇太极,故选择不与皇太极合葬,而当时又没有合适的地方下葬孝庄,所以就拖了37年之久。他们认为皇太极驾崩时,庄妃才32岁,年仅6岁的福临继承大统,而在当时,执掌朝中军政大权的实际上是睿亲王多尔衮,他手握重兵成为朝中说一不二的人物,甚至连皇帝的玉玺都放在睿亲王府中,小皇帝随时都有被废掉的危险。
  并且,持下嫁观点的人还特别强调,在顺治朝多尔衮公开以皇上的父亲自居,称号就叫"皇父摄政王",而只有皇帝的母亲下嫁了,多尔衮才有可能被称为"皇父"。他们认为多尔衮称谓的变化,恰恰反映了太后与多尔衮的婚姻由隐秘到公开的过程。
  据史料可查,顺治帝临政时,关内正一片混乱,1644年3月,声威日壮的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灭。多尔衮作为皇太极的弟弟,在辅佐年幼的顺治继位,以及统治巩固清朝政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称号也在改变,从最初的"叔父摄政王",改为"皇叔父摄政王",最后改为"皇父摄政王",这些称号的改变并不能说明了孝庄下嫁给了多尔衮。
  不可否认的是孝庄为年幼的顺治登基,稳定当时的政治大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多尔衮就算当时位高权重,但无可靠历史资料记载孝庄"委身下嫁"。
  既然不是"委身下嫁",那么,难道真是因为康熙不孝顺,不管自己的老祖母吗?当然,肯定也不是。真正的原因记载在《孝庄后传》里面:
  "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莹域未免劳民伤财,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离,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选择安葬"。
  康熙当然不想违背孝庄的遗愿,但是当时无陵可葬。因为顺治是孝庄的的儿子,在孝陵里面,最尊贵的位置已经埋葬了顺治,如果再把孝庄安葬在里面,那就是乱了辈分,但是孝庄又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自己作为孙子又不能违背遗嘱,于是只能放置在"暂安奉殿"。
  雍正帝继位后,在"暂安奉殿"之上建陵,并在雍正二年(1724年)正式将孝庄文皇后的陵命名为"昭西陵",孝庄经历了37年,才得以真正的安歇。
网站目录投稿: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