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一部举世闻名的东方圣经这句精华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数千年来,"四书五经"启迪了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阐释,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
  其中的格言警句、妙语佳言、成语典故至今仍大量地体现在各类文化书籍和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中。岳麓君从"四书"中选摘了一小部分精华句,一起共赏!
  《大学》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道理,在于使自己的光明德性得以体现,使民众弃旧向新,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2.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和末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知道了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就接近事物本来的道理了。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明光明德性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好自己的品行;想要修养好自己的品行,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尽万事万物的道理。穷尽了万事万物的道理才能获得知识,获得了知识才能使自己意念真诚,意念真诚才能使心思端正,心思端正才能修养好品行,品行修养好才能治理好家庭,家庭治理好才能治理国家,国家治理好才能使天下太平。
  4.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浩》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译文:成汤刻在盆上的警句说:"如果今天能涤除身体上、心灵上的尘垢,使身心都焕然一新,那么就要每天如此,新了还要追求更新。"《康浩》说:"要激励人民振作,不断革新自己。"《诗经》说:"周朝虽然是个古老的国家,但是由于统治者的革新进取,所以能得到上天的眷顾,禀受新的天命。"所以,有道德的人应该凡事都追求达到至善的境地。
  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经一章"中)所说的"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不好的气味一样,就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一切都出于内心的真实,)这就是自我满足,没有矫饰。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在自己独自一人时保持谨慎。
  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可以润泽身心,心胸宽广了,身体自然安乐舒适。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译文:喜爱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爱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一定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8.是故君子有大道:必以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所以,国君有自己治国的法则:一定忠诚守信,以获取天下,如果骄横奢侈,就会失去天下。产生财富也有法则:从事生产的人多,而消耗财富的人少,生产财富的人勤奋,消耗财富的人节省,那么财富就能常常充足了。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上天赋予人的禀赋叫作性,遵循人天生的本性而行动叫作道,修养人的行为,使之符合道的要求,这就叫作教。
  2.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中是天下的重要根本;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如果人能把中和的道理推而极之,达到圆满的状态,那么天地万物就各在其位,顺利生长繁衍了。
  3.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译文:上不抱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所以,君子安于自己现在的位置,等待天命,而小人冒险行动,追求分外的利益。
  4.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译文: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好像要走远路,必须要从近处开始;就好像要登高,必须要从低处开始。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要广博地学习,审慎地探问,慎重地思考,明晰地辨别,切实地履行。
  6.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就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就学一千次。一个人如果真的这样去做,即使他是愚蠢的也会变明白,即使他是柔弱的也会变坚强。
  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译文: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8.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世,反古之道。
  愚笨而又自以为是,卑贱而又独断专行,生在现在的时代,却恢复古代的做法。
  论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习过了,再定时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满脸堆笑,这种人是没有多少仁德的。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4.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译文:晚辈后生,在父母面前,就孝顺他们;离开自己的房子,便敬爱兄长;谨慎而且信实,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吃饭不要求能饱,居住不要求舒适,干事情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即小有所成,能够自立;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会迷惑;五十岁,知晓了天命;六十岁,别人一说话,便能听出大旨;七十岁,尽管随心所欲,也不会有任何念头越出规矩。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既温习旧知识,又不断了解新知识,这样就可以做教师了。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受骗;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疲惫无所得。
  《孟子》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孝敬我家里的长辈,并把这孝敬推广到别人家的长辈;呵护我家里的儿女,并把这呵护推广到别人家的儿女。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把老百姓的快乐当作他自己的快乐的,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老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的,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
  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同情之心是仁的首要,羞耻之心是义的首要,推让之心是礼的首要,是非之心是智的首要。人具备了这四种首要的善心,就好比他有手足四肢一般自然。
  4.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译文:别人指出他的错误,他便高兴。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引诱他,贫贱不能改变他,威武不能压服他,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行仁政的人大家都来帮助他,不行仁政的人很少有人帮助他。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都要,便放弃鱼而获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都要,便放弃生命而获取道义。
  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当上天将要把大任务降临某人肩上时,必定要让他的内心痛苦,让他的筋骨疲乏,让他的身体饥饿,让他身无长物一贫如洗,总是干扰他的作为使他事事不如意。用这些来磨砺他的心性,坚韧他的意志,增强他的能力。
  本文译文选自"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网站目录投稿: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