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孩子的记忆之 吃竹笋 日语中竹笋直译叫"竹子的孩子",倒是形象很容易和孩子们解释。竹笋就是竹根上长出来的小竹子,未长大之前是竹笋,长大以后就是竹子。 竹笋可以吃,南方多竹,自然少不了要吃竹笋。吃竹笋从冬笋开始,冬笋一般是毛竹的笋,在春节前就有了,冬笋比较贵而且要用肉炒才好吃,家里住在平原,不能自己去挖,那时家里很穷,没有肉可以炒,尽管本县就盛产冬笋,直到上中学才吃到。家里有人贩卖冬笋,被挖破的、卖相不好的冬笋可以自家奢侈一下,记忆中味道是很好的。春节过完,冬笋变成了春笋,个子长大了,肚子却空了,老大的一个笋剥壳后就剩一点点,远没有冬笋那么瓷实,味道也差很多,失去了冬笋的鲜嫩,吃的人也就少了。冬笋和春笋没有非常明显的区分,现在市场上春节后的春笋时常被冒充为冬笋,一般的消费者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分别。老家院子里有两片竹林,这种竹子比毛竹小,大约和家用的自来水水管差不多粗细,这种竹子不长冬笋,只在每年的4、5月份长出笋来,一般要长三批笋,第一批长不大会从根底下烂掉,第三批笋长得倒是很快,长到几米高时,头会烂掉。因此第一批和第三批竹笋可以挖来吃,不过味道却不太好,有些麻嘴,这种笋刮肚子的油,那时生活困难肚子没有油水给笋去搜刮,吃完肚子难受很一阵子,吃笋是个很不愉快的回忆。春笋还可以加工,压得扁扁的晒得很干,几寸宽一两尺长,像一块木板因此叫板笋。这种笋吃起来相当的麻烦,需要用淘米水泡开,往往要泡十天半个月,才能用刀横着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就一直泡在水里,板笋泡发率很高,细丝泡涨后会变成笋片,一般加五花肉煮着吃,这是父亲老家千年古镇上春节一道传统菜,只能在爷爷家吃,我家在农村是吃不到的。 大概是生活变好了吧,大家肚子的油水多得有富余,刮油的竹笋反成了大家的喜爱,笋还有药用的价值,体检的时候医生建议我多吃笋,说对降低血脂有好处。离开家乡很多年才知道县里还有另一种笋,这笋粗细如笔,父母很早就去附近的山上去采,采来很多,吃的法子也多,新鲜的炒肉,用油去煎,切成小段或丁和酸菜一起炒……吃不完的用水煮后晒干,可以保存几年也不坏,吃的时候要用水泡充分泡软后再做菜。有次春节我带了些来,和板鸭一起炖了,堂弟说是他吃到的最吃的菜。 竹子在中国分布很广,很多地方都喜欢吃笋,有个中学同学是浙江人,他老家过年家家户户要吃板笋,他爷爷年前来采购一担回去贩卖,往来的路费都有了还能赚些钱。各地方吃笋的方法也不一样,浙江驻京办事处的"老鸭煲"很好吃,一整只鸭子和许多竹笋一起炖了,竹笋是哪种像笔粗细的小竹笋,整根放进去,大家都爱吃里面的笋,鸭子反而被冷落了。在福建吃过"手剥笋",将笋连壳一道腌了,切成段作为凉菜,剥去笋壳就可以直接吃。在江西的餐馆有一道"井冈烟笋",有烟熏的味道。院子里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家常交换地方特产,常收到干笋,制作的方式差别很大。同样的竹子老家四、五份长笋,北京要到六月份,南北各地长笋有时间差很容易理解,不过也有例外,大前年7月底在浙江的平阳县看到有像毛竹笋一样的鲜笋在卖很是稀奇,7月底南方怎么还有笋?要当地人点了竹笋菜,非常简单的做法,几乎是用白水煮的笋片汤,味道鲜而且甜,比毛竹的春笋好吃很多。前年的8月底去重庆的金佛山观光,误入了竹林中,满竹林的新笋,风景点很多人在卖笋,竟然有人像熊猫一样生吃,我终究没有敢尝试,买了些笋带回北京,这种笋大小与家里的笋一样,味道却好多了,一点也不麻嘴。 世间的事情见多了也就不奇怪了,生活条件变了,原来不受待见的东西也会成为大家的喜爱。竹笋能健康身体还能防治病,是自然长的,挖了也不影响长竹子,大家不妨多吃些。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