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百会与后顶 一)百会穴与后顶穴的位置 百会穴取法:从两个耳朵尖画一条线,前后方向正中画一条线,这两条线的交叉点向后5分,会找到一个小凹陷,这个凹陷就是百会穴。 百会穴向后下方走1.5寸,就是后顶穴。 后顶与前顶穴,都是辅助百会穴的穴位。 二)百会穴的功能: 百会穴是六阳之会。头为诸阳之会,六阳经(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胃,胆)均循行过头。额头,面部为手阳明大肠与足阳明胃;侧头为手少阳三焦与足少阳胆;后头,颈肩部为足太阳膀胱与手太阳小肠。 这六条阳经交会于百会穴。所以百会百病皆治,具有熄风安神、升阳固脱的作用,主治中风、惊悸、头疼、头晕、失眠。特别是治疗中风的必用大穴。 三)百会的治疗方法 1、点刺放血 在这里使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加上两耳朵尖点刺放血,对于中风、头晕的急救效果很好。 2、针刺 针刺百会穴,要在百会前半寸下针,向百会穴斜刺。 3、一针治崩漏 治疗方法: 百会穴透上星穴 操作方法: 选用0.35x50(2寸)的针灸针,百会穴向上星穴沿皮平次1.5寸,然后向一个方向捻针,直到针捻不动为止,留针1小时。 可以用手捏起头皮进针。 十一、前顶、卤会、上星、神庭 一)位置 百会沿中线向前1.5寸是前顶,再向前1.5寸是卤会,继续向前1.5寸是上星穴。上星穴也有从前发际线正中向上1寸取的,只是因为人的发际线高低不同,并且也可能会改变,所以并不准确。上星再向前半寸为神庭穴。 二)作用 上星穴具有息风清热、宁神通鼻的功效。可以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出血、鼻痛、眼疲劳等。 上星穴最主要的作用是治疗鼻窦炎,一般采用米粒灸:分开头发,在上星穴的小凹洞上涂上矾士林,放上米粒艾绒,用香点燃。灸七壮以上的单数壮。灸过后,会感觉到麻麻的一条线直通鼻子,立杆见影。然后涂上烧伤药即可。 神庭穴一般不针,只灸。以上四个穴位,除上星穴外,其它很少用到。 十二、素髎、瑞兑、龈交 素髎穴: 位于鼻头正中间,不针不灸。可以使用放血的方法治疗酒槽鼻、鼻窦炎、鼻息肉。 水沟穴: 就是人中,主治消渴饮水无度、癫痫、不识尊卑、胡说八道、面肿、面部中风、口歪眼斜。 人中也是急救大穴,使用方法见针灸大成的厚与薄(三)。 端兑穴: 位于上嘴唇唇边正中央处,使用上常用于近取穴,可治疗昏迷、牙痛、齿龈痛、鼻塞等。 龈交穴: 近取穴可治疗牙痛、牙周病、牙龈肿和牙龈腐烂。同时对小儿面疮、鼻塞、鼻息肉、癫狂、心烦有治疗作用。 它也是气功锻炼中任督二脉的连接点,要求舌抵上腭,就是接通任督二脉。 这个穴位进针时,扎上捻一捻引到气就出针,不留针。不灸。 印堂穴: 位于头部两眉内侧连线的中点的凹陷处。具有清头明目、通鼻开窍的作用。可以治疗失眠、头疼、眩晕、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疼。 第三章 手太阴肺经 第一节 肺功能介绍 一、相傅之官 古代中医常用官职名称来描述脏腑的功能,例如,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肝为"将军之官",胆为"中正之官",小肠为"受盛之官",脾为"谏议之官",胃为"仓廪之官",大肠为"传导之官",肾为"作强之官",膀胱为"州都之官",三焦为"决渎之官",很形象的说明了脏腑的功能。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 二、肺藏魄 肺藏魄、心藏神、肝藏魂。魄,就是白日见鬼,如果一个人大白天怕见阳光、怕见人,就是魄已失,魄不守,只有魄藏在肺中,人才能知治节,知进退,懂礼节,知道客气、态度。 三、肺是气之本 气就是指热气、蒸气,像头发,黑亮的头发,这也是气。如果头发上油太多,是表明气太旺,也不好,要多运动,把气消耗掉。 四、肺主皮毛 中医口中的肺,和西医口中的肺并不是一个概念。西医的肺,只是肺这一个器官,而中医的肺指肺脏、气官、鼻、皮、毛等构成肺系统。由于皮肤、毛孔等也是可以呼吸的,所以由肺来管。在治疗皮肤病的时候,不但要治疗皮肤那一块,也要在肺上下手去治。皮肤好不好,也反映了肺功能的好坏。所以健肺具有美容的作用。 肺开窍在鼻。 眉毛也是肺在管。肺主治节,一个人如果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生活很有规律,就能够长寿,如果一个人到老年之后眉毛开始长,这叫长寿眉,表示这个人可以长寿。 如果老年之后眉毛掉了,就是魄不守。 五、肺主忧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情志 怒 喜 思 忧 恐 这个表,显示的是五脏的五行属性以及与情志的关系。如果怒、喜、思、忧、恐这五种情绪太过的话,就会伤害到相对应的五脏。 根据五行相克,如果忧思太过,造成肺受伤害了,那么可利用火克金的道理,用喜来治。所以中医举手投足就可以治病。 六、肺在五音,主商声。 七、肺五行属金 因为肺经属阴经,所以是阴金。肺合干支,属辛、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