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教师普通话达标后重在巩固和提高


  教师说好普通话对于普及普通话具有重要作用。一般任课教师说好普通话能引领一部分学生说好普通话,全校教师说好普通话能引领全体学生说好普通话。会说普通话、能说好普通话的学生走向社会,就会成为普及普通话的重要力量,推广和普及普通话也就有了更为广阔的社会基础。
  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教师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应该成为职业生活中的自觉行为。我身边的不少同事,养成了彼此纠正说普通话时出现的语音和语调问题,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特别是在听课和评课时,大家首先要纠正的问题不是其他,而是语音和语调问题。
  有个老师在讲矛盾的《雷雨前》一文时,将"可是吸进来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空气比以前加倍闷"中的"闷"读错了音调。评课一开始,有老师首先就纠正这个错误。接着,大家对"闷"这个多音字进行组词举例,评课细节变成了促进准确辨析多音字的节点。这样,不仅纠正了音调错误,还加深了老师们对音调和词义的理解性记忆。这种开诚布公的做法,一点一滴地帮助大家提高了普通话水平。
  说好普通话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不断纠正具体字词的读音错误。一次改错,可能终身受益。我有个以前的同事,曾当面纠正过一位老师读《孔雀东南飞》中"生当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中的"论"的读音错误,说不应该读成去声,读成阳平才对。那位老师感慨地说,若不是这次纠正,他还会将此字的音调念错。
  不仅如此,随着说好普通话意识的增强,纠正汉字读音错误已经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有一次,校长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讲话时,把《论语》的"论"读成了去声,散会后,有个语文老师找到校长,专门给校长讲"论语"的正确读法。还有一次,有领导在台上讲话,说到"剖析自身的问题"时,读错了"剖"字。会后,有老师主动找领导纠正。有了这样的氛围,领导的普通话意识也在增强。某一天,有位领导在台上念文件,念到"吃拿卡要"时,两次问台下的老师"卡"字的正确读音,受到老师们的赞许。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普通话测试工作逐渐步入了标准化和法治化轨道,各地教育部门和语委都在依法落实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可喜的是,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的有效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各级各类教师普通话总体水平的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广大教师平时授课和日常交流过程中的普通话意识。
  不过,目前依然存在两种值得重视的情况。一种情况是,有些老师普通话达标后,就不再注意继续学习,忘了巩固和提高,慢慢地普通话水平下降了。另一种是,某些方言区,人们说方言的习惯浓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教师上课说普通话,下课后说方言,日常生活中说方言,导致规范用语意识降低,普通话水平也随之降低。
  因此,有关部门在做好"所有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达标"和"新任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工作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措施做好达标后的巩固工作。学校内部,也应该主动做好教师普通话的普及和巩固工作。教师,更应该养成在语用实践中不断纠正语音语调方面存在的错误,通过纠错提高普通话水平。
网站目录投稿:白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