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给学生一双隐形的翅膀


  2014年3月,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通识教育研究院,下设"人与人文""科学与生活""职业与素养"3个教研中心。这一大刀阔斧的举动,奏响了学院通识教育改革的序曲,也奠定了学院"通识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并重"人才培养理念的基础。
  "高职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是以‘通俗知识为载体,但不以知识传授和积累为目的,重在心智启迪和智识培养的教育,能够给每一个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贺星岳认为,通识教育是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隐性力量,是学院连续两年蝉联浙江省47所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第一名的"终极武器"。
  "大+小":重新认识高职通识教育
  高职通识教育的内涵到底是什么?通识教育"高职化"的发力点在哪里?高职通识教育如何平衡"高"与"职"?
  在日前举办的全国"高职通识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论坛上,贺星岳直言,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重新认识和定义高职通识教育,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不可回避的大问题。
  围绕"高"与"职"两个关键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大通识"和"小通识"的概念。"大通识、小通识,是通识教育第二层次的分解,主要依据通识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来划分。"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据通识教育研究院院长邱开金介绍,"大通识"是泛指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里"通俗智识"的简称,而"小通识"是指大专业或大学科内特有、职业者或学习者应知应有的"通俗智识"。
  "大通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中必修内容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是社会对人才质素的最基本要求,是带有必修性和统一性的教育内容。而选修内容则是由学生自主择学,旨在优势兴趣的培养和所关注领域智识的拓展及智性的开发。"在邱开金看来,"小通识"作为公民素质与特定职业素质相融合的教育,是"大通识"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是深度专业素质的人文体悟和"职"性启发。
  邱开金的"解读",折射出了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对目前我国高职通识教育预判: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壁垒已经逐渐打破,高职通识课程不是多学科、跨专业的简单拼合,也不是人文教育内容的名称更替,它重在学科间内在的联系,追求的是文化与"化人"的达成,与此同时,高职通识"职"性更为突出,它糅合了职业作为、职业坚守的价值取向。
  "三通"背后的全新课程体系
  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提供的"通识课程"中,记者看到的是一张"机器猫口袋"式的课程表:科学与生活、汉字赏玩、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你应该知道的美术故事、"文字秘书"带身边、从《论语》学做人、速卖通创业体验、点亮你我的数字生活……哲学、历史、政治、法学、军事、经济,通识教育课程包罗万象,涵盖了各个方面。
  为推进通识教育改革过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将课程体系的搭建作为首要抓手。学院依托通识教育研究院的三个研究中心,在通识课程与校内原有公共基础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优化整合的前提下,创建了"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和"职业能力"三类通识课程群,实现了"三项融通模式"。
  一是通过"人与人文"系列通识课程教学融通社科文化。该系列下设"文学与经典""历史与文化""哲学与社会""艺术与鉴赏"四个类别,开设了如海洋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瓯绣与瓯塑、汉字玩赏、你应该知道的美术故事等课程,将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扎根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
  二是通过"科学与生活"系列通识课程教学融通自然科学。受高职学制、课时和专业的影响,自然科学类课程作为独立课程列入高职课程体系非常有限,但作为现代新型的高技能人才,许多自然科学常识和道理不能不知晓。正是基于此,学院推出"科学与生活"系列通识课程,如"生活中的数学"捕捉高职学生在生活中、成长中关注的热点,使用数学理论或模型去透析生活问题;"生化与我"则紧扣现实社会中的生态、环保、绿色等热点,利用生物学、化学的相关理论或知识去破解学生关注的生活与食品安全等问题。
  三是通过"职业与素养"系列通识课程教学融通职业文化。通常状态下,长期的职业化影响和熏陶,会使职业人的性格和习惯里自觉或不自觉地带上职业性的某些"胎记",因此不同行业和不同职业除技术的专业化要求有别外,人职匹配的职业素养也有不同。针对此,学院开发的"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通识课程,将抽象的经济学原理进行分解,从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等专业中提取案例,在普适的经济学通识中注入高职专业的职业元素,让学生的学习更有趣、更可用。
  在"三项融通模式"之下,学生实现了另个层面的"三通",即从"知识"到"智识"的智通;从"课业"到"职业"的职通;从"成业"到"成人"的人通,从而为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积蓄正能量。
  "校本化"方能长远化
  "家电常识又报满了!"新学期选课开始,就读大二的小陆就一直在关注通识课程的开设情况。作为一个家电安全、家电改造领域的"粉丝",小陆没想到连续两次与该类课程"擦肩而过"。采访时,他对记者感慨:"大部分通识课程都非常火爆,几乎赶上淘宝秒杀了!"
  与此同时,记者还搜集到一组数据:参与通识教育改革的班级,课堂到课率平均为99.73%;其学生对通识课程兴趣度达87%;学生获奖率(院级以上)6.7人次/班,较其他班级学生高出3.2人次/班。
  这些让人惊喜的现象背后,是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对通识教育"校本化"的努力。贺星岳强调:"校本化是维持高职通识教育生命力的最佳养分,我们的目标是让大一统的、大杂烩的通识课程退出历史舞台。"据悉,从2014年到2015年,学院102名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了23个教师团队,共开发和推出"大通识"课程18门,"小通识"课程5门。
  教师郭培俊是"科学与生活"项目的带头人,也是《科学与生活》校本教材的主编。在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郭培俊都在寻求化解通俗与专业之间的微妙矛盾:"一个专业人士怎么向完全没有基础的、非本专业的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如果讲成专业课,学生接受起来困难,也违背通识课开课的初衷;如果讲成通俗易懂的课,又很容易变成‘水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郭培俊在组建团队时不局限于一个专业,而是囊括了数学、轻工、财务等多个专业的7位教师,从而避免项目的专业局限性。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他注重普及性、广博性、整体性、应用性、开放性、启发性、人文思想性、职业性;在教材风格的定位上,他着眼生活化、趣味化、通俗化、简洁化、模块化、碎片化、图表化、故事案例化;在课堂组织的形式上,他又颠覆传统,以学院通识教育实践平台为载体,拓展"实验型"教学模式。
  与此同时,为配套"实验型"教学模式改革,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校内三大园区(浙江创意园、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向全体学生开放了56个实验实训室。通过设立开发实训专项资金、配备指导教师等措施,鼓励学生跨专业自由组建团队,完成项目创意、研发设计、实验性生产制作以及成果推荐。
  "2014~2015学年,学院共开放六大类105个项目,参与学生达3560人次。这种旨在增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智识教育做到了‘授人以渔,交付给学生开启自主学习和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的金钥匙。"郭培俊说,事实证明,只要学生认为学有所用,即便不给学分,或者不打考勤,通识课堂照样会人气很旺。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通识教育改革不仅在校内掀起风暴,还催生了温州市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成为温州市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改革的"排头兵"。下一步,学院还将从"洗牌"和重组传统基础课程、优化课堂评价模式等方面深化通识教育改革,发挥通识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软作用",进一步增强学院人才培养的"软实力"。
网站目录投稿: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