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是需要你去领悟。 关于设计赋能,这个话题来源于2016年阿里的UCAN大会,今年关于设计师转型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渐渐让普通的视觉设计变得没有价值,如鲁班和Arkie这样的产品让设计师做Banner能够得到的报酬越来越低。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我们应该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哪种类型的技能上,或者应该做哪种类型的项目。 在考虑项目选择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通过否定的句式去思考我们什么事情不要去做,比如Banner和海报的设计就不要再做了,或者已经有成熟产品形态的项目(如电商、博客和企业官网)不要再去花时间重新造轮子。 但这样基于否定语句的排除法,没法将设计师的定位收敛于一个有效的范围。而只是说设计师应该做服务设计、全链路的设计,又显得范围过大。 和我在阿里巴巴的导师舒舟聊起这个话题,他给了我3个条件。我认为这3个条件对于我们选择创业公司或者大公司中的事业部,或者选择客户的项目都很有参考意义。 定位条件 设计在这个项目中是有价值的 设计的价值是可测量的 设计的不断投入能够让业务持续增长 下面我会逐一解释这三个条件: 设计在这个项目中是有价值的 任何的价值都来源于你对商业的价值,虽然设计在项目中应该是有价值的这个说法已经被重复了很多次,但是很少有设计师去思考设计在这个项目中带来了怎样的价值。如果设计岗位仅仅作为宣传手段和工具,而不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存在,其实它就不具备高的价值,这也是我不建议设计师加入技术性创业公司的原因,在这样的公司设计师扮演的更像是工具的角色。 那么,这就要求设计师不仅仅掌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和用户研究的能力,还应该掌握服务设计的能力。但是,服务设计并不是一个显学。一个设计师即使具备这样的能力,也很难让别人直观的感受到。我们不能再打开一个网站,说这个网站是我设计的,所以我应该得到更高的报酬。我们会说我们具备流程优化、任务拆解、业务链路分析这样的能力,可是它依旧不是一个显学。 在我看来,这个时候能够做也应该做的第一步就是说服。《麦肯锡方法》中提到,提出客观的见解本身就是咨询服务的价值,那么"说服"这个行为,可能在未来的设计环节中也会变得更加重要。在项目价值的提现中,设计师做的第一步或许就是通过更加清晰的定义问题而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们会采用这样的句式:您要求研究问题A,但我们认为真正影响来自问题B,如果问题A是您现在想要解决的,我现在就可以解决它,但为了彼此的利益,我们更应该关注问题B。 麦肯锡也这样去解释他们为什么总能够提出更全面的见解,并且他们能够重新定义问题。他们知道一个具备丰富商业经验的经理凭借直觉,常常可以得出和麦肯锡同样的结论,而且他用时更短。 但是麦肯锡会解释:他们生成的是一个更加稳健的对问题的认知,因为高管们通常没有时间,他们会遗漏一些问题。他们可以通过直觉和信任提出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还是要进行严谨的验证,麦肯锡提供的就是这种外部视角、外部经验和严谨验证的能力,还有他们所掌握的区别于直觉的研究方法,他们称作MECE(互相独立,完全穷尽)的方法,来保证问题能够被定义而且没有遗漏。 国内的Ark创意咨询也提出过类似的说服手段,他们定义自己是一个创意咨询公司,而本质上提供的是一个设计方法共享服务,他们提供先进设计方法,教给你的团队。而他们能够有信心扮演教授这样的角色,因为在公司中的客户它们太忙了,而Ark接触了特别多行业,花了更多时间学习设计方法,他们不会被运营和公司日常管理的事情牵绊,它们更专注于设计。具体的咨询流程是,客户付钱购买Ark的设计方法的同时,他们顺带做一个产品范画给客户。外包从产品落地变成了设计方法的更新传授。 对于设计在项目中的价值的概括,我觉得就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去想什么事情是别人做要费很大力气,而我做是轻而易举的?之后,交互与视觉设计会作为基础,我们会更多的发挥体验设计的能力,我们会花更多时间沟通与说服。 设计的价值是可测量的 《黑客与画家》的作者保罗·格瑞艾姆批评大公司的员工缺乏积极性,他说大公司会使每个员工的贡献平均化。现实是你在工作上投入的精力越多,就越能产生规模效应,在这些行业那些真正拼命工作的员工能够创造出比普通员工多十倍甚至百倍的财富。但是大公司是一艘很大的船,所有人都在划船,每个人都看不到自己努力所反应成果的表现。而小团队中每个人一点的努力或疏忽都能够在业务上比较明显的呈现。 他说,要创造财富需要两件东西,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我觉得对于设计师在明确自己的设计价值之后,让自己的工作可测量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如《黑客与画家》中说的加入一个小的团队或者自己创办一个团队,小的团队的价值更可测量,但是我们选择的这个项目要有成长空间,它最好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或者面向企业服务的,它至少是解决问题的。 或者我们在一个大公司,设计师需要建立的是将设计成果量化的观念,在业务开始和结束后,有意识地进行对照试验,通过数据反映自己的工作价值。 设计的不断投入能够让业务持续增长 有句话说我们应该与流行保持一定距离,永远做对的事情。 "人们接受流行,不是因为他们想要与众不同,而是因为他们害怕与众不同。" 许多事情其实并不会随着设计的不断投入提升自己的价值,然而会在产品的更新过程中,设计的地位越来越低。许多技术驱动型的项目就是类似的,比如数据可视化,虽然我们会发现清晰的数据可视化的样式大体类似,但是各种网站上还是呈现出很多设计师自嗨的数据可视化作品,数据可视化市场其实不需要那么多设计资源的过多投入,更需要的是数据分析算法的提升带来更有价值的市场洞察。 人工智能也同样是一个风口,很多设计师想在任何风口都有所参与,但是不得不说有些地方设计的参与感就是很弱的。设计的不断投入能带来业务的增长,我认为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场景的服务设计,比众多风口对于设计师友好的多。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