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开始创业么?找Y组合投资吧! 寻求天使投资时,创业公司经常表示将很快盈利,以期投资人决定投入资金。但是通常情况下,投资者会静观其变,看是否有其他的投资者决定投资,如此一来,将会造成某种投资僵局。因此,如果对不同的投资者将来的回报报价不同时,就能有效打破僵局,创业公司可以尽快获得资金投入。 迄今为止,影响投资者决定投资创业公司的最大因素仍在于其他投资者的态度。几乎没有投资者独自作出投资决定。任何创业者都会告诉你,从投资者那里听到最多的问题,不是关于创业者或产品本身,而是"还有其他人有投资意向么?"这个问题。 僵局就此产生。如果按照常规的固定投资流程操作的话,花费的时间可能多达数周,因为所有的天使投资人只是高坐一堂,等待其他人作出投资决定,简直就像参加自行车比赛的选手一样,在出发点故意放缓速度,比赛中却紧追率先起跑的人不放。 要打破这种僵局,创业公司可以采用低价格的可置换股份,鼓励、奖赏那些最先作出投资决定的投资人,因为他们所承担的更大风险,这是他们理所应得的。如果像罗恩.康威这样的大投资公司都已经下手了,跟进投资肯定要安全多了。这些后来的投资者理应出价更高才公平。 为什么要采用更灵活的可置换股份定价,究其原因在于股份实际价值通常并不确定,而入股时价格可以很低,也很容易获得。因此筹集创业基金时,可以采用高度细分的入股定价,即对每位潜在投资者入股时分别报价。 入股报价时如果单纯地一味提价,这一招也就不那么管用了。创业公司还可以为潜在最佳投资人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双方达成协议,创业公司也从中获得最大资助。关键是不同的投资人决定入股或者单纯入股的意愿和打算,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价值和意义也不一样,因此,入股价格应该体现这一点。 投资者入股价格差异化可以确定将是未来发展潮流。未来市场发展也将愈发趋于细分。也许将来你不必采用可置换股份价格细分这一招。如果股份价值确定足够低(投资周期中随投资人和律师的期望而变化),公司债券同样可以如法炮制。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两者皆宜,只要他们能轻易改变入股价格即可。 常规投资流程中,僵局并不是唯一出现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创业公司必须提前确定筹资数目。我认为创业公司死守某个特定数目,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投资人很好说服,创业公司尽可以筹集更多资金。如果投资人抱持怀疑态度,那么创业公司最好要求更小的资金数目,避免狮子大开口,提高公司本身的可信度。 目前期望创业公司选择最佳投资周期并不合理,因为周期时间取决于投资者的反应,而这恰恰无法预测。 当多位投资者齐聚一堂按照固定流程讨论时,如果其中一位投资人踟蹰并质疑创业公司募资说明书时,创业公司就处于不太妙的境地了。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这种习惯或许反映了投资者一起串通起来蒙混的可能性。但我认为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阴险。天使投资人及他们的律师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没有考虑到模仿风险投资单轮流程的局限性。通常单轮流程中,如果投资者有领头的人,投资决定更容易作出。因为当中最大的投资者,会明确地成为投资说明会的带头人。本来单轮固定投资流程已经是阻力重重了,但是随着投资者的数量增加,众人在价格上达成一致意见的可能性反而降低了。 最有趣的是,投资者在这种僵局情况下所要承担的代价。大胆的投资者将获得更低的入股价格,最重要的是,竞标业务中,他们更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尽管那些关注"是否还有其他投资人"的投资者不仅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而且在竞标中将不可能达成最理想的交易。 Thanks to Immad Akhund, Sam Altman, John Bautista, Pete Koomen, Jessica Livingston, Dan Siroker, Harj Taggar, and Fred Wilson for reading drafts of this. 感谢以下阅读本草案的人们:伊马德.阿洪德、山姆.奥特曼、约翰.鲍蒂斯塔、彼得.库门、杰西卡.利文斯顿、丹.赛洛特、哈吉.塔格、弗雷德.威尔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