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名联欣赏名胜楹联山西其它名居大院


  柳氏民居
  名胜古迹联,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名胜联,多用于亭台楼榭、殿阁寺庙、名山大川等古迹处。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古今名人来到这些名山大川、古迹胜地,往往触景生情,兴致大发,欣然命笔,题写楹联。
  楹联是中国名胜古迹里最直观的文化现象。名胜古迹楹联,或镌刻于亭台楼阁,或分贴于寺庙祠墓……以抒发兴致和情怀,他们留下的那些立意深远的楹联佳作,不但为山水增色,美化了环境,又是游人吊古凭史的场所,既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又得到了大自然的享受,所以历来为人所称道传颂。
  名胜联就创作手法而言,可分为写景、咏史、叙事、抒情、议论等。
  阎锡山故居南屋
  柳氏民居,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境内,创建于明嘉靖年间,为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后人柳遇春的故居。是一座明清古堡式建筑,其人文古韵深厚,历史背景雄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柳氏民居为一进十三院文人府邸,是一处极为罕见的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的明清文化艺林。院内那些木刻楹联、大家墨宝,无不蕴含着精湛的建筑艺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鹿隔三千界;
  安居十二楼 。
  佚名题柳氏民居
  上梁逢六马;
  立柱遇三奇。
  佚名题柳氏民居司马第
  方乃为人之本;
  圆亦处事之道。
  佚名题柳氏民居
  养成大度方为贵;
  学到痴愚便是贤。
  佚名题柳氏民居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佚名题柳氏民居
  争讼多因权中起;
  是非全是口中生。
  佚名题柳氏民居
  长将勋业留天地;
  别有胸怀阅古今。
  佚名题柳氏民居
  白玉作龛心共洁;
  苍松为宅梦恒清。
  佚名题柳氏民居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积恶之家,必有馀殃。
  佚名题柳氏民居
  文以载道;利安元元;
  守正为心;疾恶不不。
  佚名题柳氏民居
  松柏霭长春,画图集庆;
  蓬莱依胜境,杰构光灵。
  佚名题柳氏民居
  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
  光前裕后,所望孝子贤孙。
  佚名题柳氏民居
  豪杰多自苦中来,莫图便宜;
  凡事皆缘忙里错,且更从容。
  佚名题柳氏民居
  屏障插文峰,百世书香飞骥足;
  楼台围带水,九天春暖出龙头。
  王国光题牌坊街永庆门
  为人要正,为官要廉,为民则勤耕;
  为仕要苦,为吏要公,为国则忠主。
  佚名题柳氏民居柳氏祠堂
  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佚名题丁村民居,丁村民居位于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城南汾河东岸,是明清民宅建筑群
  荆树开花兄弟乐;
  书田无税子孙耕。
  佚名题吕家大院西院照壁,吕家大院位于大同市云州区落阵营村,建于清光绪年间
  夕阳景好登楼望,不言自笑看山久;
  春雨茶香隔竹闻,成饮却缘得月迟。
  佚名题阎锡山故居楹联,阎锡山故居,位于忻州市定襄县河边村
  竹青四时真味在;
  莺芳一室古香存。
  阎锡山题阎锡山故居南屋
  莫将烟酒视两友;
  多置诗书教子孙。
  佚名题阎锡山故居南屋
  业宏根于识足,
  国健凭于计周。
  佚名题阎锡山故居当仁堂后院居室
  雅量风清兼月白;
  高情涧碧与山红。
  佚名题阎锡山故居阎锡山居室门
  入孝出悌,祥云迎吉地;
  履中蹈和,淑气拥重门。
  佚名题阎锡山故居归仁堂
  读书修福,和年绵祖德;
  安分养神,忠厚振家声。
  佚名题阎锡山故居当仁堂
  柳香浮半月,轻研竹露裁唐句;
  松影乱清风,细嚼梅花读汉书。
  佚名题阎锡山故居得一楼
  夕阳景好登楼望,不言自笑看山久;
  春雨茶香隔竹闻,成饮却缘得月迟。
  佚名题阎锡山故居得一楼
网站目录投稿:思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