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门共同印发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攻坚计划》提出推动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实行普职融合,探索发展综合高中,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的合作机制。这对于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可能撬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在高中教育阶段主要实行双轨制,并在政策上规定了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的规模结构,强调普职规模大体相当。这种政策对于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完全分离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普通高中成为普通高校的预备性教育,以升学为导向,一旦高考落榜,学生缺乏必要的就业技能;其次,中职学校主要进行技能训练,以就业为导向,一些孩子由于多种原因中考失利,就再也没有机会考入普通高校,从而留下终生遗憾;第三,普职之间互不融通,进入普高的孩子无法中途转到职校,职校的孩子更难中途转入普高,可谓一步定终身;第四,普高成为初中毕业生的首选,而职校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由于"马太效应",一些职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差;第五,应试模式的高中教育弱化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致使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受到影响。 综合高中是高中阶段普职融合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弥补双轨制缺陷的一种有效措施。诚然,综合高中也不是十全十美,但课程设置灵活性、学习途径可选择性和教育功能综合性让这种模式具有了特殊优势。在培养目标上,毕业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途径;在课程目标上,既学习高中文化知识,又训练必要的生产技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更接近于"生长"模式;在证书选择上,可获取普通高中毕业证书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也可以获得"双证书"。对于越来越务实的"00后"来说,这些特点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目标已定,还要解决"路"和"桥"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走好综合高中教育这步棋,需要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从现实来看,举办综合高中不外乎普通高中改建、中职学校改建和新建综合高中几条路径。普通高中缺少的是技术课教师和实训基地,而中职学校缺少具有辅导高考经验的文化课教师,都需要补充相应条件后才能实现模式转换。一种较为理想的途径是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合作,普高为职校提供文化课教师和网络教学资源,职校为普高提供技术课教师和实训基地,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在相互融通中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综合高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