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一个创业分享会,分享的嘉宾很有意思,他是学金融的,现在运营着一个金融类的自媒体。 【转载】01 名校毕业,顶级投行的经历,让他周围很多搞金融的同行觉得,你公号里写的那些东西,都太简单太初级了,你这不是侮辱自己的智商和受过的教育吗?这是很多人都有的问题,因为自诩为「精英」阶层,认为自己的生活就该往「高大上」来靠,所以不愿意放下面子弯下腰来讨好别人,尤其是那些和他们有差距的人。 可是这个世界既残酷又现实,总是以成败论英雄。你如果不把自己的本事拿来搞定80%平庸的人,那就是残酷地选择去跟那20%和你同样优秀的人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结果也往往并不如意。 我想起自己去年参加过一个写作课,那段时期正是知识付费的爆发期。 我一边学习着写作课大咖的写文套路,一边跟身边的朋友吐槽他商业气息太浓,办课程就是想赚钱,急着要收智商税。那时候,我的鄙夷写在脸上,对别人降维攻击的做法非常不屑——觉得这种创业有点low,太套路,一点都不如我在宽敞明净的写字楼里敲着代码来得高大上。 不愿去做一些新的尝试,结果就是很多人在体面的大公司大平台拼命地加班加点,得到的生活自以为很牛,但却还不如一个写写文字的公号狗来得惬意。 我们很容易就被自己固有的认知偏差所绑架,没有勇气放下面子,打破自己错误的认知。 而那位创业分享者在开始自媒体创业的时候,就敢于打破自己的认知模式,迅速调整了思路。他说,他就是想把金融讲得简单直白,让更多老百姓也能懂点金融,这个事儿在很多人眼里没有那么高级性感,甚至有同行会觉得很low,但他却觉得足够有意义,也足够有市场,而他在打破了自己的认知之后,也借此获得了理想的生活。 每个人一开始对这个世界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固有认知,可在与现实的碰撞中,有的人勇于选择打破自己,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重新上路,而有的人却固守着那套错误的思维逻辑,不愿去接受这个世界的真相,更不愿意去改变自己。 而真正能够成就自己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敢于打破自己的人。 02:
打破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打破自己,意味着你不仅不掩饰自己的错误,还要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 打破自己,意味着你极度透明极度简单,用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所有的真相。 打破自己,意味着你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勇于突破自己能力的边界。 在最近的奇葩说上,肖骁在辩论中谈及自己这几年的变化,哽咽地说,自己其实有点难过,因为他发现自己从一个插科打诨本性泼辣的奇葩变成了一个逻辑严密能说会道的辩手,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似乎是把原本的自己搞丢了。 可在我看来,他并没有迷失自己,反而是勇敢地打破了自己。从第一季海选时候的真奇葩姿态,我们看到了一个叉着腰说吵就吵的蛇精男。到第二季,他在决赛的时候,面对邱晨无可挑剔的辩论,鼓掌叫好:"我,哑口无言!"到了第四季,他变得说起话来独到犀利,讲起故事来比谁都走心。 他说,"任何被这个世界玩弄的人,都会假装玩世不恭。不要装逼,认真努力"。 他说,"面对你爱的人,你要认真。但面对你爱的人,永远没有输赢。" 这一路,我们看到了奇葩妖娆的那个肖骁被打破,被击碎,同时也看到了另一个能言善辩的肖骁在重建,在崛起。 当他知道马东担心他爱抢话,不懂辩论规则的时候,他悄悄地转变了态度,正视自己在奇葩说这个辩论节目的问题。 当他在前几季知道自己的才华还不足以匹配野心的时候,他愿意接受现实,藏起野心,静静努力。 当他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软肋是逻辑的时候,他开始看书,反复看别人在节目中如何打辩论,他会写论点写到半夜,会在辩论前反复打磨自己的发言稿。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认真努力,实力足够,肖骁赢了。而在那次奇葩之王的争夺赛上,他完全褪去了综艺搞笑的本性,呈现出了一个专业辩手的气场。之后有很多人质疑,这么多专业辩手,凭什么是他夺冠? 可我认为,肖骁的奇葩之王实至名归,因为就凭着他那种敢于打破自己的勇气,就足以让其他在场的人黯然失色。 打破自己,就是一个改变自己,重构自己的过程,其中会有纠结,焦虑,甚至是自我怀疑的痛苦,但如果你一旦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你也就越能够成就你自己。 0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越来越习惯于住在同一个地方,做着同样的事情,重复着千篇一律的生活。 很多人的人生词典里往往只有「唯我独尊」,却不曾有过「打破自己」。 他们往往会习惯这样,你和他提到一个东西,他潜意识会先否定。 就像你满怀诚意地把自言稚语的文章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他们的反应往往是—— "这种鸡汤文章一大堆,肯定有专门的团队来写……" "你觉得认同作者,说不定作者就是故意迎合你这样的书呆子……" 这样的人特别多,动不动就否定一切,把自己当做是上帝,从来都是高冷地认为自己洞悉了一切。 可这样的结果就是他把自己的大脑封闭起来,认知开始僵化,一旦思维僵化了,那显然是很难跟上这个真实世界的快节奏,更不可能自发地去发现自身的问题,进而打破自己。 敢于打破自己,就是在追求自我成长,自我进化。 而自我成长,自我进化的最大障碍,就是无法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我们会本能地有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把自己蜷缩在舒适区,得过且过。 瑞·达里奥在《原则》这本书中,反复地强调了「极度开放」这个原则,而这个原则也正是打破自己,让自我进化最有力的解决之道。 听别人说起过他有一次跟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见面,那天他想要聊聊自己对于教育行业的看法,而俞敏洪让他等一等,转身去办公桌上拿了一个本子和一支笔。 那天他们聊了很久,而俞敏洪在那个本子上记录了满满的三页纸。明明各方面都已然可以碾压别人,但俞敏洪对待他人的心态却不是否定和批判,而是开放地学习。那些敢于打破自己的人,都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他们拥有万事万物为我所用的大格局和高姿态。 打破自己不仅仅是需要勇气,更需要这种包容万物,极度开放的心态,你得要更喜欢倾听而不是表达,你得要懂得谦卑而不是傲慢,你得要热衷于求知而不是故步自封。 极度开放的人,他们都很清楚地知道,只有那些打破自己,跳出自我的限制,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审视自己弱点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手。 04:
打破自己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成长的过程是什么样子呢? 罗振宇曾经这样定义过成长—— 成长就是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你爬出来了,叫成长。 成长就是你遇见一件事,你无法接纳,然后你,咵!整个心理人格全部碎掉,整个自己碎掉,你被原来不知道,或者原来讨厌的东西打破,这个时候你可以做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啪,扔掉,重建; 第二个选择,放进去,重建。 而第二种选择,才叫做成长。 面对别人流畅的表达和机智的反应,你是选择回避,视而不见,还是选择向他学习,提升自己的表达力? 面对一些有争议的牛人,你是选择和大众站在一起非议他,否定他,还是选择看到他厉害的一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人生中总是会有很多人、很多事会与我们的认知和内心发生冲突,这时候,你要勇敢地打破自己,让自己被击碎。 那些你不熟悉的东西,那些让你难受的东西,你主动地让它们击碎你的认知,你的观念,你的习惯,摊在一地,然后,你要做的,就是默默地用一双看不见的手,趴在地上,把那些被重新组合起来的新的东西摞起来,装进你的身体里,然后重建你的认知,你的思维,你的习惯,最终,成就一个新的你。 敢于打破自己的人,总是会有很多裂痕。 万物皆有裂痕,那又怎样? 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