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红楼梦》偈》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2)。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3)! 【注释】 (1) 结《红楼梦》偈:高鹗假托后人所作。 (2) "说到"二句:辛酸处,辛酸的地方,指《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等人的悲剧命运及悲剧结局。辛酸,辣味和酸味,比喻痛苦悲伤。阮籍《咏怀》诗:"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荒唐,原指广大、漫无边际,后用于说话没有根据,或行为不合情理。这里指没有根据的话。全句照应《红楼梦》开卷后的《题〈石头记〉》中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3) "由来"二句:由来,从来(从开始到现在),这里指自有人世以来。同一梦,指人世间的人生都是经历一场梦,这是《红楼梦》中虚无主义思想的又一次暴露。世人痴,指《红楼梦》中人物的痴情("世"与"书"谐音)。痴,痴情,执迷不悟的情(不单指宝黛爱情,指广义的"情")。 【译文】 这书中说到痛苦悲伤的地方,看起来似乎没有根据,却使人愈看愈觉得伤悲。人世间人生从来都是同一场梦,不要嘲笑这书中的人痴情、执迷不悟! 【鉴赏】 高鹗《结〈红楼梦〉偈》照应曹雪芹《题〈石头记〉》,意思有出入;高鹗的功劳还是不小 《红楼梦》落下帷幕。小说的最后一节内容照应第一回中的内容。第一回中写到,空空道人将《石头记》故事抄录回来,得以"问世传奇";后由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遂成《红楼梦》一书。最后一节补叙空空道人两番抄录《石头记》故事,奇人指点他,说是可到悼红轩中找曹雪芹;后来果然出现悼红轩曹雪芹,空空道人就把两番抄录的《石头记》交给了他。第一回中写到,《红楼梦》成书后,曹雪芹自题一首五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为《题〈石头记〉》。小说最后一节结尾,高鹗以后人的名义也题了一首五绝:"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是为《结〈红楼梦〉偈》,算是与曹雪芹的《题〈石头记〉》相呼应。 写文章也好,写小说也好,结束时与开头照应(呼应),是常有的事情,方法是:结束内容既要顺着开头内容,又要更完善些;结束内容所表达的意思,也是既要顺着开头内容所表达的意思,又要更深化些。《红楼梦》小说中,高鹗的结束内容与曹雪芹的开头内容有出入,两人所题诗的意思更有出入。 曹雪芹在开头内容中强调:《石头记》故事(《红楼梦》,下同),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同类型书:"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子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旧稿","令世人换新眼目"。这就表明《红楼梦》是一部创新型书。《红楼梦》既然是一部创新型书,它所表达的意思——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思想主题——理所当然也是创新型的。所以曹雪芹在《题〈石头记〉》中说,他的这部耗费了十年时间、用血泪写成的《红楼梦》,"谁解其中味",目的在于提醒读者,千万不要把它看成与以往的同类型书"同类型",要看出它的"创新型";进而千万不要把它所表达的意思与以往的同类型书所表达的意思看成"同类型",也要看出它的"创新型"。 高鹗在结束内容中却强调:《石头记》故事,与以往的同类型书没啥大两样,"乐得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写曹雪芹对空空道人说);"原来是敷衍荒唐……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写空空道人对曹雪芹说)。它所表达的意思与以往的同类型书所表达的意思也没啥大两样,因而不必对它"品题传世",陶情冶性可以,如果一定要探究它有什么"创新型"意思,那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固执,自讨苦吃。写曹雪芹对空空道人说)。于是高鹗在《结〈红楼梦〉偈》中说,《红楼梦》这部书使人"愈看愈觉得伤悲",它给读者的总体印象是,这书中的人"痴情、执迷不悟",其实"人世间人生从来都是同一场梦",读者不要嘲笑这书中的人。 通过以上对比,高鹗的结束内容与曹雪芹的开头内容有出入,高鹗歪曲或者说没有读懂曹雪芹的开头内容;高鹗的《结〈红楼梦〉偈》与曹雪芹的《题〈石头记〉》的立意出入更大,高鹗歪曲或者说没有看出来《红楼梦》所表达的一个严肃的重大的主题。难怪高鹗顺着曹雪芹前八十回的趋势在描写了贾府全面衰亡败落后,在《红楼梦》结束部分又写了其复兴,一切都在恢复之中,并暗示贾府还会"兰桂齐芳"(指贾兰及宝玉的遗腹子科举及第当大官),还会"飞黄腾达"起来。这与曹雪芹的原意、《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演绎趋势,"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相对立的。高鹗添加了贾府复兴,使读者感到贾府大抄家、削去世袭官爵,家族成员死的死、散的散,不过是意外的飞来横祸,一场虚惊,贾母急死、凤姐愁死,死得冤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红楼梦》的思想主题。 高鹗之所以如此,主要也是因为受到思想的、时代的局限。尽管如此,高鹗的功劳还是不小。《红楼梦》续书有几十种,除了高鹗的都登不上大雅之堂,唯有他的续书是最好的一种,基本上按照曹雪芹的原意,顺着前八十回的脉络,描写了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完成了以贾府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进一步衰亡败落(我们可把他所写的贾府复兴看成是赘笔、蛇足),文风格调也能与前八十回相接。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数量占到全书的三分之一,"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白地者颇符’"。很明显,鲁迅先生也把写贾府复兴看成是赘笔、蛇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