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说的训练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著名教育家、语文大师叶圣陶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很多同仁理解为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只是语文教学的任务,数学课只要求学生会解题就行了。这样的教学结果,往往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数学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说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可见,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应贯穿在数学教学全过程。教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要逐步让学生从跟老师"学着说"以达到"自己会说"。下面我就中年級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谈谈几点作法与体会。
  一、引导学生在审题时"说"
  学生接触应用题时,往往不注重题意,对问题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所以要从审题时开始,让学生用自己的简洁而又准确地复述题意。一般包括(1)题中讲的是什么?(2)已知的是什么?(3)要求的是什么?第三个方面。训练时可引导学生先把题中的一些术语通俗化、具体化,再去掉与解题无关的因素,最后找出条件和问题。例如:"东庄乡的林果试验田,去年平均每棵苹果树产苹果78千克,今年每棵比去年增产1/3,今年每棵比去年增产多少少千克?"可引导学生这样复述:"去年每棵产量78千克,今年比去年多产1/6,今年比去年多收多少千克?"如此丢了与解题无关的因素而且对"增产"这个术语也有了正确的理解。再如:"学校图书室有故事书800本,比文艺书少280本,两种书共多少本?"可以复述:"故事书800本,文艺书比故事书多280本,两中书共多少本?"把逆叙条件的应用题改变成顺叙条件,降低了难度,学生易于理解。审题时进行复述题意的训练,既能看出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还能避免读题不仔细,急于求成所造成的错误,促进学生述说的良好习惯形成。
  二、指导学生在解题时"说"
  在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时,不少学生由于语言能力差,词不达意,不能有条理有根据地说出思考过程,加强这种训练能促使学生的积极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东风小学有男生75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8:7,男女生各多少人?"甲同学这样分析到:男女生共8+7=15份,15份是750人,先求出每份的人数,再分别乘以各自的份数。乙同学这样说:先分别求出各占总人烽的几分之几,再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可分别求出男妇女生人数。丙同学这样分析到:男女生人数的比是8:7也就是女生是男生的7/8,把男生看作单位"1",女生的分率是7/8,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意义就可分别求出男、女生人数。
  解题时让学生用简洁、清晰、流畅的语言有道有据地将分析过程叙说出来,还应让学生把计算过程口述出来,二者相结合中,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信息,互相启迪,从而拓宽他们的说话思路,对提高中、差生的分析能力,效果愈加明显,这也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辅导学生在解题后"说"
  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做完题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为促使学生从小养成做事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思维方法和提高能力,在解题后要要求辅导学生说出应用题算式的依据,在"说"中教师能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以便进行矫正、补救。例如:"小明和小华把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小明存的钱比小华的2倍多9元,比小华的3倍少7元,小明小华各存钱多少元?"解这一题时,我首先画出线段引导分析、列出算式,学生似乎懂了。于是我要学生说明算理,其中一生说,9+7=16元是小华的钱。16×2+9=41(元)是小明的钱。我追问"+7"为什么是小华的钱呢?他摇摇头答不上来,许多同学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再次引导画出线段图:
  从中发现数量间的特殊关系,小明的钱减去9元是小华的2倍,小明的钱再加上7元就是小华的3倍,所以9+7正好是小华的钱数。
  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在应用题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说",不仅能正确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口头语言的协调发展,使整个课堂教学和谐、热烈、充实、高效。事实上,很多学校只着眼学生的动手操作,但对"说"的训练重视不够,存在着思维发展与语言发展不同步的现象,也就是学生能解答而不会说理。要克服这种现象,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一方面,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学中做到既重结论更重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让他们在学习中不但知其然,更知所以然。语言的发展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说"离不开大脑的思维,反过来,"说"又可以促进大脑的思维,所以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重视"说"的训练,能加强课堂上信息反馈,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网站目录投稿: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