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如何写对联楹联 怎么写对仗对偶 诗词经验 写对联对仗经验 黄胤然对联案例 对联也叫楹联、对子,是指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现代汉语词典)。她是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是一种独特的汉文化传统语言艺术形式。写对联,又叫对对子。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在贴春联、创作广告词、文章标题等活动中,广泛用到对联的形式。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好对联呢?一般来说如果注意以下【7项规则】,就能创意出质量不错的对联。下面我们分步简要概述一下: 一:字数要对上 对联都是有上下两联,那么其字数、句数必须相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词性要对上 也就是说上下联对应位置上字词的词性要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比如以下这幅对联,上联的"万"为数量词,而对应位置上,下联的"春"却是名词,词性就没对上了。同理"汉"——名词,与"群"——数量词的词性也都没对上。 三:结构要对上 即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句的搭配使用结构要相对一致,不能有错。 比如以下这个对联例子:上联的"琴有"二字是主谓机构,而对句的"好茶"却变成了偏正结构,这就是结构没对上。同理,上联的"松风"为偏正结构,而对句下联所对的"动念"则是动宾结构,结构上也没对上。 四:语句节奏要对上 即上下联对应的句式节奏要保持一致。 比如此联的上联末尾三字"香自在"是一二的断读句式节奏,而对句末三字"大音成"却变成了二一的断读节奏句式,这样节奏就不对称了。而且"香自"与"大音"拆开了每个字的词性也都对错了!即违反了第二项规则。 五:平仄要对上 也就是说上下联对应关键节奏点上的字之平仄要正好相反。 比如以下对联,上联的"里"为仄声,"犹"为平声,此皆位于必须强调平仄的节奏点上,而不是可平可仄,所以下联的对字也必须分别为平声、仄声才符合平仄相对的原则,但对句却分别对的是"载"——仄声,"还"——平声,都没有对上了。 另外,对句的"字还"与出句的"幽犹"在发音修辞结构上也未对上,因为"幽犹"二字声母、韵母完全一样,只是声调不一样,下联的遣词造句也必须兼顾此处的修辞特点。 当然平仄还牵涉到是依据古韵(平水韵、词林正韵),还是依新韵(中华新韵)的问题。原则上,你依据哪种都行,但两种不能同时混用!建议如有可能,最好还是优先选择依古韵。 六:形式内容要对上 即上下联要在形式、内容上有某种关联。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句,即便拆开了每个字、词都完全符合以上5条原则,但形式内容上并没有明显的关联也不成为好对联。 比如以下对联案例:原来的上下联里的"庄鹏""颜巷"分别用的是庄子喻鲲鹏、颜回居陋巷的历史典故,意象虽不同,但意蕴关联。而如果你的对句是"土犬看家笑脸开",则在内容、意脉、境界上完全没有对上,而且显得很俗气。 但在对联里面有一个"无情对"的特列,据说是清末张之洞首创的,比如他的对联: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此联每个字你拆开来看,全部字字相对,几乎是工对,但是按整句来看,完全没有任何联系。所以如果你一开始不是刻意创作无情对的话,上下联的形式、内容是必须要有所关联的。 七:上轻下重要注意 即对联的下联从意象、境界、格局、气势、胸襟等权重维度看,应该超过上联或至少不输给上联!但以下案例里下联明显偏弱——家禽占径远闻声,虽然用以上6条原则看都没什么问题,可谓几个,但不能算是好对联。 总结:对联创作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