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明茶因产于浙江省瓯江上游的云和县赤木山惠明寺附近而得名。传说在唐宣宗的大中年间,广东遇到几十年未见的大旱,土地龟裂,颗粒不收,灾民们只得背井离乡,逃荒求生。有一位叫雷太祖的畲族老人,眼看着4个儿子饿得面黄肌瘦,为求生路他们就沿途讨饭向北方逃难。他们来到福建,没有找到谋生的地方,后来又流离到浙江,沿着瓯江来到云和县境内。他们父子5人不会什么手艺,只有靠卖力气挣钱或者开荒种地糊口。可是当年年景不好,雇用帮工的人家很少,开垦荒地没有当地政府的允许也开垦不成。 就在这个危难时刻,一位鹤发童颜的和尚来到他们面前。雷太祖想:和尚一向是以慈悲为怀,何不请求和尚给指一明路?雷太祖向和尚施礼后,说明他们一家走投无路的景况,立即得到老和尚的同情,他说:"我是赤木山惠明寺的长老。惠明寺周围荒无人烟,要是你们父子肯跟我去开荒种茶,卖出的茶叶咱们五五分成。"雷太祖父子听了老和尚的话,喜出望外,那种久旱逢甘霖的心情,简直无法用文字加以形容。就这样,父子5人跟随老和尚来到惠明寺,开始了垦荒种茶的生涯。 几年后,他们父子经营的茶树采摘了很多茶叶,准备上市销售。他们征得惠明寺长老的同意,就将这里产的茶称作惠明茶。还有个传说与这个传说略有不同。在浙江省云和县的赤木山,有眼山泉叫浣香泉。浣香泉的泉水常年不断,喝到嘴里有种甜香清冽的感觉,在山泉旁边住着一对夫妇,人称刘二和刘二婶。他们依靠在山上采草药过活。有一天刘二下山卖药去了,刘二婶采药回来,见到一位70多岁的老和尚靠在一块打石头旁,闭着双眼,气息微弱,看样子是走累了或者患病了。刘二审知道这座赤木山没有寺院,当然也就没有和尚。刘二婶是个热心肠的人,就上前唤老和尚,询问他怎么来到了这里。老和尚吃力地睁开眼,可却说不出话来。刘二婶见此情景,立即跑回家里,用瓦罐提来一罐山泉水,用小勺喂给老和尚。老和尚喝了山泉水后,立刻就精神起来,脸色也变得好看多了。老和尚告诉刘二婶,他是在峨眉山万年寺修行50年的和尚,只有喝饱了香泉水,才能成为罗汉。为了找到香泉水,他云游四方,跋山涉水,栉风沐雨,在所不辞。后来辗转找到赤木山,得知这里有口香泉,可是没有料到,刚刚听到山泉淙淙的响声和闻到山泉的香气,就累得走不动了。老和尚十分感激地说:要不是大姐相救,我这辈子就与罗汉无缘了! 老和尚在刘家休息了几天,身体恢复过来,每天到浣香泉喝泉水。他越喝身体越结实,面色变得红润泛光,精气神更是旺盛。临走时老和尚对刘家夫妇说:"你们救了我的命,使我能够喝饱一肚子香泉水,不久就成为罗汉了。贫僧无以相报,请收下我这葫芦里的茶叶种子。"说着老和尚将随身带的葫芦交给刘二夫妇,并教给他们种茶、采摘茶芽、揉茶和烘干的方法。然后说:"这种白茶煎着喝,能醒脑、明目、清胃、润肺、洗肠,可治病,不亚于你们采的草药。"说罢,老和尚就双手合十,慢慢地闭上了双眼。 刘二婶赶忙问:"大师父,您叫什么名字?"老和尚闭着眼,声息微弱地说出两句偈语:"此心难报婶恩惠,留株白茶照山明。"稍停了一会儿又说:"我名字就在这偈语里面。"说罢,眼一闭,坐化了。 第二年,刘二夫妇在山坡上开荒种上了白茶子儿。几年后他们就开始采摘茶芽,制作白茶,卖到山下,比采药日子过得更加兴旺。他们夫妻商量,为了不忘老和尚的馈赠,就在浣香泉边修建了一座庙,塑了老和尚的金身,来祭祀他。在庙门框上镌刻上老和尚的两句偈语。后来有位秀才来庙里敬香,刘二婶顺便请教说:"老和尚坐化前说他的名字在这两句偈语里,您看应该是什么?"秀才思量了片刻说:"他叫惠明。"于是这座庙就改成了惠明寺,老和尚馈赠的这种白茶也就叫做惠明茶了。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