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到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密集开展"五项管理"的落实检查,再到此次的"双减",核心都是作业问题。 据笔者观察,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除了作业量大、作业设计不科学等外部因素,还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毅力不强、学习能力不高等主观因素有关。因此,要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学校在抓好作业量控制和设计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学习力"的培养。 依据学习力"三要素"说,学习力是学生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学校应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转变学生的精神状态,激发学习内动力。学习动力有外动力和内动力之分。有关研究表明,外动力越强,内动力则越弱,反之亦然。教师布置大量课外作业,强迫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是人为地为学生施加了外动力,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内动力,无论教师怎样强迫,收效都不大。 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要着眼于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挖掘。比如,为了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让学生问答、复述、书写等形式;课下,可以组织数学游戏、数学知识竞猜、数学故事和数学实践等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毅力。学习毅力取决于学生的自制力。据美国学校心理学家谢刚观察,初中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分水岭,学生成绩滑坡,有一部分是学习习惯不良,更多的是"对情绪缺乏控制能力"。 提升学生自制力,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提前预习新课、课后总结反思、认真完成作业等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地会形成良好的自制力,作业也就不再是负担。 三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习力的基础要素,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其中,思维力是学习力的关键要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把思维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思维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都直接或间接与学习动力、学习毅力有关,更与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差异,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思维能力。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不愿意在学习上动脑筋,这也是学生作业负担重的重要原因。善于思考的学生,会把写作业当成有趣的事情,或者是对自己智力的一次挑战,学习力会越来越强;不善于思考的学生,往往对作业望而生畏,一拖再拖,作业自然就变成了负担,学习力也会越来越弱。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遇事多想一想的良好习惯,提升孩子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以知识学习为载体,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以思考为快乐,高效独立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