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帝国余晖南宋流亡小朝廷的悲壮简史


  1、福州继位
  1276年,福州城里。
  看着儿子赵昰在一群忠贞大臣的簇拥下,举行了称帝的加冕仪式,杨淑妃悲喜交加,准确来说是悲多于喜。虽然儿子登上宋帝国帝位,自己也贵为杨太后了,但是元兵的追击并未停止,自己带着儿子南逃,只不过是尽力想为赵氏皇族保留一片生存的空间。对于年纪尙轻的杨太后来说,这样的重担大到让人近乎崩溃。念及从临安城出逃之前,太皇太后的嘱托,杨太后知道自己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咬紧牙关,依靠一众大臣和军民慢慢寻找出路了。
  元军兵临南宋国都临安之时,太皇太后谢道清知道大宋无力回天,便向元求和,元军不允,只好携年仅五岁的的宋恭帝出城投降。谢道清深知元军的残暴,自己投降后,赵氏皇族的血脉可能会被元军暑戮而尽。为此,她留了一手,在投降之前,便派国舅杨亮节率殿前禁军护送杨淑妃及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望南而去。
  南宋朝廷于临安城投降
  杨亮节护送二王一行人等乘着夜色出城。一部分禁军在前头开路,中军护着皇室成员以及宫女太监,然后跟着一大批士大夫和他们的家眷,再往后还有一批能工巧匠和他们的亲属跟在队伍后面。一共五六万人。这群流亡的队伍在婺州(金华)与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抗元派大臣会合后,继续组织义军,一时间响应者云集,军民共计20万人。这些都抗元爱国之士,日夜思念的都是忠君爱国、报效朝廷。
  在来到温州之前的逃亡路上,杨淑妃做主,将杨亮节之女许配给江钰为妻。江钰是江万里(丞相)的侄儿。一年之前,元兵破饶州,江万里与其子,毅然率家人投止水殉国,共计180余口。当时,江钰的妻儿也在其中。
  当江钰这对夫妻还未来得及享受新婚燕尔之际,他们在婺州(金华)遭受到元军的攻击,结果江钰在阵中战死。得知江钰的死讯之后,新娘毅然决然自杀殉国殉夫。
  由此可见,这群人都是如何忠烈,令人钦佩。
  20万人,浩浩荡荡来到福州。福州,虽然比不上临安繁华和富庶,但是也是一座历史名城,贸易重镇,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是一个适合做临时都城的地方。于是,群臣决议在这里扶立新的皇帝。宋端宗即位,改元景炎。
  2、理想与现实
  一众大臣里,文天祥也在其中。文天祥是坚定的抗元派,去年之时,他就已散尽家财,募得一支人马,入卫临安。朋友劝说他元军势不可挡,他率领的不过是乌合之众,没有必要驱羊入虎口。文天祥说:"我也知道希望渺茫,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了。到了危急的时候, 向天下征兵求救, 而没有一个人一匹马愿意应战, 我最痛恨的就是这样的事。所以我唯有不考虑自己的力量,只是想用自己的生命殉国,这样天下忠义之士才听到我的行为,而跟我一起揭干而起,有道义的人会出谋划策, 人多了才会有效果, 这样大宋江山还可以保住。"
  文天祥辗转于东南抗元
  正月,元军兵临临安之时,朝廷派文天祥等人去元军议和,文天祥与元朝宰相伯颜据理力争。伯颜恼怒,将文天祥拘捕,并准备送回燕京。就在北上途中,文天祥侥幸逃脱。得知二王南逃之后,他辗转多地、历经波折,才赶到福州城内。纵使意外不断,并没有消磨文天祥抗元的决心。
  登基仪式完结之后,一众核心大臣开始讨论战略方针。文天祥认为可以利用海洋北上先行收复江浙,但是陈宜中坚决反对,认为如果军事不利,应该继续南下,躲避元军锋芒。陈宜中当时全面负责流亡政府工作。在陈宜中的排挤下,文天祥只好率兵入南剑州(福建南平),牵制元军,为朝廷创造生存空间。后出江西战斗,不敌而退保广东。1278年12月在五坡岭(广东海丰北)被忽然而至的元军俘虏。
  3、朝廷内斗
  历朝历代,文人士大夫都喜欢内斗。即便在南宋王朝飘摇之际,这个流亡小政权也很不团结,真是朝廷不倒,内斗不息。在排挤完文天祥之后,陈宜中因与陆秀夫起矛盾,又暗中使人弹劾陆秀夫,将陆秀夫免职,下放到潮汕。后在张世杰的责难之下,陈宜中才急忙召回了陆秀夫。而杨亮节因为是外戚的原因,受众人歧视,备受排挤。
  没有团结的核心团队,流亡政府根本无力抵档元军的进攻。
  4、最强跑路党
  在流亡朝廷内,可以说不是所有人都是坚决的抗元派,还一派叫跑路派。这一派对抗元没有信心,但又不愿意投降。这一派以宰相陈宜中为首。
  陈宜中画像
  陈宜中在做太学生的时候,为人正直不阿,曾与同学联名攻击当时的权臣丁大全,从而成为当时著名的学生运动领袖。丁大全下台后陈宜中开始上位。1275年7月,宋军兵败焦山。太学生刘九皋上书陈列陈宜于其中的过失数十条。陈宜中得知后怒气攻心,丢下官印就跑了。9月,谢道清写信给陈宜中的母亲,让她的母亲做陈宜中的思想工作,陈宜中才愿意回朝。
  陈宜中回来不久后又开始了第二次跑路。时间在1276年正月,当时元兵进逼临安,谢太后本来要派陈宜中去和元朝宰相伯颜议和,但发现他人不见了,原来是跑回老家温州去了,在海上躲了起来。直到后来二王奔至温州时,才又跑了回来。后来改派文天祥去议和,就是上文说的被伯颜拘留那件事。
  可以看出,陈宜中是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同时又特别爱惜名声的人,他不耻于降元,但他又特别的胆小爱命,还特别留恋权利,因此他是典型的跑路党。
  跑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有了第二次就有第三次。陈宜中后来还继续跑,都跑到国外去了。后文再仔细讲。
  5、忠贞与叛降
  虽然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但是为大宋尽忠的各地将领还是很多的。比如,淮南的李庭芝、湖南的李芾、东川的张钰和广西的马墅都演绎了可歌可泣的抵抗,与部下壮烈殉国。
  有人英勇就义,有人则开城投降。宋端宗即位后不久,元军进逼福州城,知福州府王刚中便迫不及待开城投降。
  流亡部队唯有弃城出逃,到达泉州。泉州的舶司,阿拉伯裔蒲寿庚,早有降元之意,伙同当地豪强,拥兵作乱,屠杀军民数千人,欲尽诛宋朝宗室以便向元朝请赏。
  海上流亡
  宋部队唯有撤离泉州。
  在安排好宋端宗撤离出泉州,进入海上之后,张世杰率领陈吊眼、许夫人等畲族义军一起攻打蒲寿庚,久攻不下,元军驰援,宋军只好撤退。
  张世杰画像
  张世杰,作为小朝廷的大将,一直有元朝的人来招降,但都被他一一拒绝。张世杰一直认为大宋还有翻盘的机会,因为自己手握重兵数万,加下其他将领的士兵,总兵数近十万,朝廷还有巨量钱帛,而且还有不少州县依旧没有降元,各地有议军自发抗元,比如一起攻打蒲寿庚的陈吊眼和许夫人。
  张世杰早年在金国触犯法律而南奔大宋,大宋对自己有再造之恩,故心里早有与大宋共存亡的决心。
  6、颠沛流离
  陈世杰从泉州回海上之后,便率领众人辗转至潮州、惠州、井澳(大横琴岛)等地。在井澳时与元军进行了一场大海战,结果损失惨重。无奈之下,流亡的军民于1278年初迁到雷州的硇州岛。
  此时的陈宜中表示他可以向占城(越南南部)去借兵,如果借不到也可以让占城国王庇护宋皇室,让他们去避难。因此,陈宜中便踏上了去往占城的路途。结果这一走,便留在了占城。不过后来占城被元朝攻占时,他依然没有投降,逃到暹罗去了。虽然是最强跑路党,但陈宜中至死未降元这一点倒是值得赞许的地方。
  四月,年仅9岁的宋端宗驾崩,卫王赵昺即位,改年号祥兴。
  宋端宗画像
  去年12月,台风来袭,船队被吹得东倒西歪,退守井澳的宋端宗堕入海中,后来救起,但从此染病不起。一直撑到第二年四月才撒手人寰。
  经历了与元军六个月的作战,张世杰认为硇州岛已不能久居,遂迁于崖山岛上。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市南部,因与西面的汤瓶山对峙像一个门口,所以又叫崖门。
  7、崖山激战
  即便是在如此绝境之下,宋军民还是没有离散之心,尚有兵力十万,钱帛数十船。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逾二万元军在张弘范的率领下进抵崖门,当他观察到崖门出入海口都没有宋军的布防,而将所有船舰聚集在崖门,并以铁链相连时,不禁又惊又喜,因为因为他不确定张世杰是不是脑抽风了,如果是这样布防的话,真是自缚手脚,张世杰的葫芦里到底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崖门战场
  人有时真的是在哪里跌倒还是会在那里再次跌倒。1275年的焦山之战宋军就是以铁索连船,结果惨败。张世杰并不是有什么奇谋妙计,只是再次跳到原来的坑里。
  平心而论,张世杰虽然有一颗忠贞不屈的的爱国之心,但是他缺乏足够的战略眼光。崖门地形本是易守难关,却硬生生让自己的军队完全丧失了机动性,人数近十万的军队成为被人任意宰割的羔羊,而对方的人数仅仅两万多。可以看出张世杰有背水一战的意图,但没学到背水一战的真谛。韩信当年背水一战时,有分兵出去以作援军,张世杰不仅没有分兵,反而自废武功。
  宋军被南北夹击
  占了出海口之后,张弘范将宋军汲水、打柴的线路全部给封死了。宋军只能啃干粮、喝海水,喝完不少人呕吐腹泄,战斗力丧失一大半。
  一个风雨大作的早晨,张弘范组织元军发起最后的总攻,张弘范由出海口攻入,李恒由入海口改入,宋军南北受敌,宋军阵脚大乱。张世杰令人砍断铁索,率十余舰保护着杨太后突围而出。张世杰另外火速派出小船去接困在中军的小皇帝。当时风雨交加,混乱异常,陆秀夫看见来接应的人不是平时熟悉的卫兵,害怕元军趁乱假冒,便断然拒绝。
  主将突围 ,军队失去了主心骨,宋军溃不成军,元军将宋朝所有军民包围住。这一幕,早在陆秀夫心中预演过,他早有决断,他先将自己妻儿赶下大海,然后对赵昺说:"事已至此,天亡赵宋,陛下当为国捐躯,想当年德佑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说完便背起赵昺,从容纵身跃入大浪滔天的海里。眼见及此,众多将士,已无心恋战,纷纷跳海而亡。一众家眷,顿时崩溃,失去再生存下去的勇气,也接连投海自尽。
  陆秀夫与宋少帝
  逃出去不久的杨太后接到赵昺的死讯,不禁悲恸:"我艰难负重到此,只是希望赵氏血脉不断。现如今,天命如此,还有什么可说的?"说完便跳入海中。
  风雨天过后,南海上的天空特别蓝。黄昏之时,夕阳如血,幽幽地映照着海面。海面上飘荡着十万浮尸。
  8、归宿
  张世杰后来将杨太后的尸体葬在了海边。
  崖山战斗前,元朝还派人来劝降。张世杰回应道:"我知道投降了,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能够富贵,但是我为国而死的志向是不勇动摇的。"
  张世杰本想护送杨太后突围后再寻赵氏后人以图再举,无奈杨太后已轻生。一日夜里,飓风袭来,心灰意冷的张世杰捧香敬天,故意堕海而亡。
  崖山之败深深刺痛了文天祥的心,更让人难过的是文天祥亲眼目睹了这一悲壮惨烈的过程。当时元军将文天祥押赴到崖山,希望他可以招降张世杰,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张弘范一再要求他写封书信,最后文天祥转而写了一首后世传诵的《过零丁洋》以明志。
  文天祥之志
  赢取崖山之战后,元军大摆庆功宴,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之位。"
  文天祥闻之而大恸:"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
  后来在被押解回燕京的路上绝食八天而未死。这时,他想通了,宋朝还有众多遗老遗少看着自己,作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如果自杀,其他人恐怕也没有生存下去的勇气。唯有——
  被杀
  ——才是自己的归宿。
  1282年,小人作祟,让忽必烈起了杀文天祥之心。元廷官员问文天祥还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我深受宋朝恩德,身为宰相,不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文天祥死后,他的妻子欧阳氏给他收尸时,发现一篇遗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的心声代表了以他和陆秀夫为首的抗元派共同的信念,是帝国余晖里最让人心碎也最有感召力的生命之歌。
网站目录投稿:千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