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上海石化做大做强做精


  上海石化数十载,成就中国规模较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高度综合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堪称中国发展现代石油化工工业的重要基地——它以现代化、大型化、连续化为主要特征,集炼油、化工、塑料、化纤于一体,主要涉及石油制品、中间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及塑料制品、合纤原料及合成纤维……
  石化产品,业已覆盖全国,远销国外,"三人"牌商标成为上海石化注册的主要商品专用商标,也同时成为一张靓丽的上海城市名片。
  做大:终结布票三十年
  1972年,经毛泽东主席亲自圈阅,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肩负起解决全国人民穿衣重任,在金山卫向滩涂要地奏响了做大上海石化最初的序曲:以"金山精神"实现六次跨越,从"金山速度",到"金山效益"、"金山贡献",累计实现利税2000多亿元,成为我国当时最大的现代化石油化纤生产基地,每年可向全国提供人均1米的化纤织物原料的一家特大型煉化一体化企业,横空出世。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分别于1973年和1975年两次视察上海石化,江泽民、习近平在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也曾视察上海石化的建设发展……随着1980年二期工程开工,1985年打通10套生产装置全流程,上海石化原油利用率从30%提升至43%,年增合成纤维原料20万吨,为终结布票30年的历史做出实质性贡献。
  可见,当年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人们穿衣不像现在这么"任性"。直至1984年,中国终结已经使用了近30年的布票,其一纸票证成了"文物"收藏。随后,1990年30万吨乙烯装置建成投产,上海石化原油利用率提高至62%,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油、化、纤、塑"并举的石油石化生产基地。
  2000年,以70万吨乙烯改造工程为标志的四期工程开工,凸显了国产化,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填补多项国内空白,部分装置达到世界级规模,推动了"中国制造";2003年,五期工程开工建设,使上海石化初步消除结构不合理缺陷,显现卓越成效;2010年,以炼油改造和技术进步项目为主体的六期工程正式启动,进一步开启上海石化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炼化企业的新航程。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石化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企业活力和抗风险能力为着力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市场化新形势。上海石化完成结构调整,成为国内芳烃和乙烯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之一,并跻身1600万吨级炼油基地行列……
  上海石化,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振兴中国石化工业而不懈努力;一贯坚持规范化运作,致力于用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一直以为顾客提供优质的石化产品和良好服务为己任,多次获得社会各界的嘉奖,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全国用户满意企业"、"中华环境友好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以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成为中国当代石化工业的骄傲。
  做强:三地上市第一家
  从1972年建厂,到1993年改制成为我国第一家股票在上海、香港、纽约三地同时上市的国际上市公司;再到2000年更名——她就是上海石化——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国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综合性石油化工企业之一,中国主要的乙烯和腈纶生产商。
  同时,上海石化还是中国重要的成品油、中间石化产品基地,一举跻身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第九名。其产品包括合成纤维、塑料及树脂、中间石化产品和石油产品四大类,在石油化工行业勇居第一。并且通过不断地扩大生产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了销售收入,利税大幅增长,技改项目已进入良性循环,参与浦东开发,建立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新机制。
  企业主打"做大炼油、做强化工、做精精细化工"的发展思路,造就"三个基地"。即以炼油、烯烃和芳烃三大生产链为基础,形成规模型、集约型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发展碳五、环氧乙烷的下游产业,形成以碳五和环氧乙烷延伸为核心的精细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碳纤维等新材料、新产品,进一步推进化纤、塑料产品结构升级,初步形成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基地。
  那年,随着中国深化改革,上海石化始终走在国有企业改革前列。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中国涌动着改革开放的春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石化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决定顺应国有企业改革形势,敢为天下先,走股份制改造之路,希望借助股份制打破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对企业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1993年,上海石化先后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和中国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随后,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至此,上海石化成为中国第一家在上海、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的国际性上市公司,成为中国国企改革的一个典范,为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2018年底,上海石化明确企业发展"两个三年"具体目标,构想了"两个十年"目标蓝图。第一个三年(2018~2020年)决胜全面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重大风险隐患基本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公司效益指标保持稳定,全面夯实发展基础。到2023年,完成中国石化"上海基地"部署,形成区域一体的规模化炼油化工产业;着力新材料领域,做大做强碳纤维、差别化纤维材料、塑料专用料及高附加值产品。
  同时,明确了"一龙头、一核心、一基地"的发展思路。"一龙头",即做大乙烯龙头。通过区域优化、集约发展,深化炼化一体化改造,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一核心",即做强碳纤维等中高端新材料核心产业。坚持创新驱动,整合、发挥上海石化及中国石化在高性能新材料研发创新、资源配套、应用需求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合作创新、协同创新,开发、完善、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材料制备系列技术,形成较完整的中高端新材料产业链;"一基地",即完成中国石化"上海基地"部署,着力打造具有世界规模和一流竞争力的绿色化工基地型企业。
  国家明确地把上海列为我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中国石化也将在"十三五"期间建设四大基地,上海位列其中,将通过产业联动发展、集群集聚,打造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体现上海制造业能级水平的高端特色产业集群。在上海科创中心蓝图中,高端清洁油品、新材料、新能源储能材料、功能性化学品等,都与绿色化工紧密关联。
  引领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炼化企业的上海石化,努力将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发展,坚持消化吸收,自主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在碳纤维技术攻关方面,与胜利油田、哈工大合作,实现碳纤维抽油杆产业化生产和大批量应用;由上海石化生产的碳纤维制造的齿轮替代了进口塑料齿轮;在莫桑比克N6公路、天津津滨高速立交桥、沈阳至丹东铁路线、辽宁蓡窝水库等9个病险基础设施维修工程中,均采用了上海石化的碳纤维板材进行整修加固。
  上海石化作为基础较好、具有传统优势的企业,将紧紧抓牢发展契机,聚焦改造提升的政策,严格按照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生态环境要求,积极破解土地紧缺的发展难题,着眼于内部存量资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发展思路,着眼于杭州湾北岸石化产业带区域一体化及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积极作为,带头引领区域发展,打造石化基地,创建行业标杆,在充分利用现有装置使用效益的前提下,投资扩大上游产品的生产能力,支持树脂、塑料及合成纤维生产的增长。
  上海石化,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上海市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目标愿景和中国石化"上海基地"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增量带动存量,内涵拓展外延,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低成本与差异化兼顾,规模化与精细化并重,加强管理与鼓励创新同行",做强炼化、做精化工,走清洁、集约、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最先进的环保指标、最严格的质量指标、最高效的用能指标,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能源化工和新材料公司,打造受社会公众和投资者尊重的上市公司。
  做精:创新发展进行时
  上海石化,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增量带动存量,内涵拓展外延,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以最先进的环保指标、最严格的质量指标、最高效的用能指标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安全、低碳、高端、智能型,以炼油化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安全环保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研发中心为主的绿色化工基地型企业。
  2017年,随着"互联网+"方兴未艾,上海石化乘势而为,加入"浪潮",踊跃在产品销售领域试水尝鲜,稳步推进产品網上交易工作,近几年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被授予创新型企业称号。2018年上海石化成功试制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48K大丝束碳纤维,该技术标志着国产碳纤维大K数原丝生产制备技术实现了质的突破,填补国内空白,并在第二十届工博会上荣获新材料产业展优秀参展产品一等奖。
  同时,上海石化优化成品油结构,加快油品质量升级,2018年实现国Ⅵ标准汽柴油投放市场;2019年上海石化开始生产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成为中国国内首家生产该油品的炼化企业;6500吨低硫船用燃料正式走向市场,标志着经国内外船舶试用检验后,由上海石化生产的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正式上市。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思想指导新征程。上海石化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初心,牢记"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使命,抓实提质增效升级、深化改革创新、全面从严治党三条主线,向先进水平挑战。努力抓好安全环保、稳定运行、系统优化等工作,花2~3年时间使企业边界VOCS达到上海市对化工园区的最严格标准。努力抓好深化改革、科技创新、两化融合等工作,确保成品油质量升级等发展项目按节点推进。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努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切实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提升干部员工队伍的战斗力。
  随着2018年的统筹策划,构建、拟定公司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组织体系和实施方案的全面启动、全力推进公司的深化三项制度工作。2019年按照计划方案推进公司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2020年,从制度体系建设、改革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找差距、补短板,完成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第一阶段目标;从2021年起,再用3年时间,持续优化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体系有效落地,形成干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体系的自我诊断机制和循环改进机制,完成三项制度改革第二阶段目标,全面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化、高质量运行。
  期间,公司制定并发布了《上海石化推进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系统性部署整个"十三五"期间的深化改革工作。上海石化制定了组织机构调整优化方案和"三定"方案,着力建立精简高效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至2017年底,上海石化机构总数减少88个,压缩了23%。在劳动制度改革方面,坚持降低总量、盘活存量,持续推进用工制度,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旨在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能力;不断优化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组织机构调整优化;深化用工制度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完善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一系列举措,稳步持续将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
  诸如, 持续环保专项治理。2013年至2019年,结合上海市"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要求,累计投入约40亿元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提标改造、异味治理及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环保治理。坚持关停高能耗装置。2007年关停热电一站;2013年关停曾为解决全国人民穿衣难作出巨大贡献的1号乙烯装置;2015年关停丙烯腈联合装置。坚持绿色企业行动。全力实施"绿色企业行动计划",花2~3年时间,使边界VOCs达到上海市对化工园区的最严格标准;"十三五"期间排放总量力争下降40%,较上海市下达指标再下降10%;企业边界VOCs在2017年206微克/立方米的基础上确保下降20%,力争下降25%。先后入选"全国‘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全国石油石化行业‘两化融合创新示范企业",并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成为全国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达标企业。"2017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2018年入选工信部发布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上海石化,力争到2023年使员工素质显著提升,关键岗位干部、科技领军人才、专业精英人才、高技能人才达到一定数量,真正打造出行业人才高地,为中国石化"上海基地"夯实基石。到2035年前,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及新材料公司,到2050年前,建成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及新材料公司。
  企业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上海市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目标愿景和中国石化"上海基地"建设规划,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增量带动存量,内涵拓展外延,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低成本与差异化兼顾,规模化与精细化并重,加强管理与鼓励创新同行",做强炼化、做精化工,走清洁、集约、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最先进的环保指标、最严格的质量指标、最高效的用能指标,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能源化工和新材料公司。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键之年。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催人奋进。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统领,细化"两个三年、两个十年"的各项部署,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调整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继续打好"三大战役",努力决胜全面可持续发展。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改革谋发展,创新谱华章,实干兴伟业,奋斗铸辉煌。
  站在新的起点、迈向新的征程,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乘势而上的昂扬斗志、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抓铁有痕的务实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断开拓上海石化发展新局面,谱写上海石化事业发展新篇章——上海石化董事长吴海君的铿锵之言,声声在耳。
网站目录投稿: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