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得住边界,才等得到奇迹 · 爱情一开始都有对彼此的理想化,这是一种正向的移情,我们会因为对方而觉得自己很好,也会想方设法对人好。 可是,你在多大程度可以接受对方对你的理想化开始褪色,或者接受对方不再是你理想中的那个完美爱人,这才是爱情最终走向稳固的开始。这时会有冲突和矛盾出现,而一个人能多大程度忍受焦虑守住边界,不为别人做过度委屈自己的事情,是跟一个人的心理结构的完善程度有关。 没有挫折,就不会有恰当的边界形成,爱情总会苍白无力毫无生机。恋爱的双方都会在这样无边界感的互动中吃尽苦头痛苦不已,因为我们并非需要一个无条件包容自己的母亲,而是希望有一个让自己能有节制地生活、能完成到多重身份转变适应、能允许自己形成更好自我认同的爱人。 而大多数的恋爱中的好人都做了一件错事,满足了对方纵容自己的欲望,让对方变成了一个他自己更讨厌的人。就好像一个父母允许自己的孩子有很多坏习惯,孩子慢慢成长为一个不被人喜欢的人,父母也开始埋怨他,说他辜负了自己的期待。孩子这时并不会感激父母,只会因为这样糟糕的自己,厌恶父母不断地的纵容。 有一个女孩跟我谈她的经历,她说:每一次谈恋爱的男人都是一个样子,最初都是以对方劈腿为结束,最终对方却仍然会回来找她。她很疑惑:为什么老是遇上这样不靠谱的人?是不是自己的择偶标准有问题? 那时,除了情感上的困扰,她也正面临着生活、工作和人生规划上的诸多迷茫。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她开始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更多的理解,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今后的职业选择带来了新的机会。 后来,她不再允许其他人随意评价自己,面对以前恋爱过现在还经常骚扰她的两个男人,她果断地说:我们在一起吧!结果,男人很慌张地逃掉了,再也不敢联系她。她说:我知道他们不是真想跟我在一起,以前我需要,但现在我不需要了。 从她的行为中看到,她的自我边界开始建立起来,她不再允许男人随意对自己暧昧,因为她的内心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她有了自己价值感投注的地方,她开始学会尊重自己,不再允许男人随意来伤害自己。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心里早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不管是对方如何客套地推辞,我们都能看清楚里面的不愿意,只是我们当时还没有勇气去接受这种不愿意。所以,我们不敢花时间去等待,就迫不及待地放开自我边界,以为证明了自己是个特别好的人,就可以让自己看到更多的希望,实际上正是这样才成了对方眼里最不屑一顾的人。 · 没有边界感,就没有爱情 · 男人和女人往往有着不同的荷尔蒙作用,男人大多是寻求力量和权利冲突的,而女人大多是温和接纳的。男人更容易在各种规则和限制中越挫越勇,而女人更容易幻想成为一个全能的拯救者。男人说:我更愿意有一个人可以为我这匹野马拴上缰绳,女人说:我看到了他的脆弱和痛苦,他需要我,只有我可以帮助他。 于是,大多数的男人的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可以驾驭他的女人,这就是为什么一部分男人宁愿忽略家里的温柔贤惠,更愿意去征服外面的桀骜不驯。而大多数的女人一生都在包容同情,心想着我对你这么好,总有一天你会良心发现浪子回头。 在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原谅对他施行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为他做出的牺牲。 在书中可以看到斯特勒夫和妻子布兰奇的爱情模式:斯特勒夫对布兰奇极尽的好,哪怕布兰奇要跟落魄画家在一起了,他也愿意自己出去,把家留给这个霸占老婆的朋友和背叛他的妻子,因为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妻子受苦。他还送信给妻子:若有什么需要,自己随时愿意为她提供帮助。而布兰奇最终为画家喝叶酸自杀,至死也不愿再见他一面。 就像阿塔讲自己经历时形容的一样:嫁给这样的丈夫有什么用?他们对待女人的方式太可怕了,他可以对我跟其他人的勾搭视而不见,我对他的失望程度超过了所有的男人。我可以接受一个人对我不好,却不可以接受一个人无条件地对我好。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只有体验到了被恨才相信被爱。或许当一个人无条件对你好的时候,你会发问:这真的就是在爱我吗?还是说你只想自私地满足自己做个好人,这样我在你眼里并没有什么特别,因为你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好。 温馨提示:爱情也许并不那么的复杂,有些男人在寻找可以驾驭自己的女人,有些女人就想要屈服于某些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