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打造优质思政课教学课堂全面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


  摘 要:本文重点探讨了以优质思政課建设为抓手,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深化思政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六最"目标。
  关键词:思政课堂 育人 改革 实效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技工教育和专业培训科研立项课题(课题编号:RSJY2019-Y142)的研究成果。
  推动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2019年3月18日举行的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坚持"八个统一",是对很多年来弱化思政课教学做法的矫正,是对思政课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明确定位,是对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和方法的深入剖析。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八个统一"中具有代表性的思政课改革要求,以"大思政"格局为引领带动实践教学形象化、具体化、现实化、人格化,逐步探索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和谐统一。因此,这对于思政课理实一体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着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上好思政课的新模式与新途径,有效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能力。
  课堂目标的细化是达成目标的基础,在思政课教学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总结反思,以"收获感"为衡量标准,思政课是否有收获要看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是否让学生懂得一些道理,深知无国便无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道理;二是是否使学生获得党史、国情、民情、国际风云变幻的基础知识等;三是是否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振兴民族、保护家庭、珍惜生命的情感;四是是否引发学生常思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常问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想干什么;五是是否促发学生一定的习惯改变,变得善于沟通合作,变得自觉守法守纪,变得有节制地生活;六是是否使学生有一定的人生情怀,逐渐明白付出是人生的本质要求,体会到被需要是幸福的人生哲理,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要牢守初心。
  实现理实一体化思政课程的目标,前提是打造优质课堂教学,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构建"一二三四五"理实一体化思政课全面保障体系,突出思政课教学的专属特色
  (一)确立一个中心
  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点,以思政课程为引领,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专业、进课堂、进读本、进头脑",大力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将"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把思政课课堂作为培养德才兼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大国工匠的坚强阵地。
  (二)坚持两条主线
  思政教育要以培养工匠精神和坚守红色教育为两条主线。技工院校责任重大,一肩扛使命,一肩领担当。培养工匠精神和开展劳动教育是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的主线之一,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思政课的引领获得政治认同,以技能学习带动精技报国。红色教育是工匠精神的主线和基础,要全面将其融入思政教学,开展好学、好用、好玩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在中华民族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点燃学生心中的红色火焰,传承红色基因,燃起报国热情。学校要建设校内红色文化育人场馆,以地域红色历史革命历程为主线,以红化人、以红育人,建立技工院校红色教育德育示范基地。
  (三)打造三个课堂
  一是思政课与技工院校学生学情和培养目标相结合,打造"定制化的课堂";二是思政课与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相结合,打造"民族化的课堂";三是思政课与教学信息化成果相结合,打造"现代化的课堂"。
  (四)培育四支队伍
  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学院领导班子带头发挥作用,要建设综合型思政教师队伍,整合学院领导班子、专兼职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四支育人队伍,形成思政合力。加强思政教育,全面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对思政课教学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党委书记要高屋建瓴,定期召开思政教师座谈会;教学主管部门和专业带头人要高端引领,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探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对于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政课要求要高处定位。领导班子成员每月突击检查两次思政课课程情况,至少给学生讲一堂特色思政课,每人至少联系一个班级,每周至少设置一个学生交流日。充实、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配足思政专兼职教师、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五)融合五种方法
  将"讲、辩、做、评、悟"五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讲"的是社会热点和实际需求,教师在讲述中要重实际、精讲授,实现教学内容的严谨性;"辩"的是有争议的问题,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辩论中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做"是知行合一的课程实践,学生在"行"中见真知;"评"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评价要坚持全面性、发展性,采取多层次、多主体的评价;"悟"是智慧、修养和升华,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学会认同、学会提升,学思践悟,实现情感的认同、思想的认同、精神的认同。
  二、坚持学生主体,打通界限,形成理实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鲜明风格
  一堂好的思政课要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渐悟,在渐悟中认同,在认同中养成,在养成中内化,这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更利于打造专属于技工院校这样特殊学情的特色思政课堂。
  首先,理实一体化的思政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分组学习为形式,以交流讨论为活动,以相互评价为拓展。多项调查研究证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成正比,一堂优秀的思政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可以用"放风筝"的例子来比喻,在课堂中学生是风筝,有广阔的发挥空间,教师作为交流活动的指引者和引导者,是放风筝的人,负责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而学习内容便是教师手中的线,紧紧连接"教"与"学"。
  其次,要增强思政课的体验性和共情感,充分利用课程本身特点打破课堂的界限。思政课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和理论课,知识的广泛性、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学习场所的可变性是其鲜明风格,要充分利用理实一体化思政课堂的灵活性特点,打通第一、二、三课堂,要将课堂理论学习、校内实践和社会锻炼三大课堂有机整合,形成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利用第一课堂的严谨、第二课堂的自由、第三课堂的感性,促进课程知识的渗透和学生角色的转换。
  三、 明确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思政教学改革至少需要三个条件
  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教师要懂得"放",一个放字,千百柔情,需用心体会"放手、放心、放远、放飞、放松"的深刻内涵,要用客观的、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依靠学生,培育"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大体则有,具体则无"的人生情怀。
  其次,加强研究,主动更新理念,运用信息化手段营造学习气氛,打通学习理论和习惯养成之间的壁垒。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适当的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更适合学生的学情。如课前利用微课学习理论,课中采取云班课等手段进行抢答、头脑风暴,课后用打卡APP监督习惯的养成。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构建适合于教师、企业、学生的多角度全过程的学习评价系统。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思政课程的核心,"理"是理论,"实"是实践,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走向社会,成长为利于国家发展的大国工匠,因此,实现理实一体化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关键是聘请企业专家和思政专业教师共同组建学院思政教学研究委员会,明确思路,制定制度,强化企业对课程建设、教学活动的指导。同时构建教师、企业、学生三层主体,共同联动,共谋思政。
  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要以优质思政课的"六最"指标为目标,上好每一堂思政课:有效导入的思政课是最鲜活的;贴近社会的思政课是最符合学情的;联系社会的思政课是最能引起共情的;师生互动的思政课是最快乐的;引发思考的思政课是最有效的;让师生共同进步的思政课是最成功的。
网站目录投稿: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