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己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比方说一位新邻居因急事借走了你家的车。你的家人知道后责骂你:"你把车借给了陌生人,真蠢!"此时,你就可以好好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既不反驳也不自责。 1、给他人反馈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己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我们的问题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他人的观察:"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吗?" 2)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需要得到肯定是吗?" 3)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订酒店?" 请注意上述问题与以下问题的区别: 1)"你说的是什么事?" 2)"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你会有那样的感觉?" 3)"你希望我怎么做?" 2、保持关注 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的请求前,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如果过早地提及他人的请求,我们也许就无法传达我们的关心;甚至还会被看作是应付。而且,在谈话刚开始时,人们所表达的感受往往是冰山的一角,有许多相关的感受——通常是更为强烈的情感,并没有得到表达。倾听将为他们探究和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创造条件。反之,如果急于了解他们的请求或表达自己,就会妨碍这个过程。 假定有一位母亲和我们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的孩子不论我和他说什么,他都不听。"这时,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理解:"听起来,你很伤心,你希望找到和孩子沟通的方法。"这样的回答通常会鼓励对方去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如果我们的理解是准确的,这位母亲一般就会开始表达其他感受:"也许这是我的错。我总是冲他大喊大叫。"作为听众,我们继续体会她所表达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反馈。 3、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一般来说,这反映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如果告诉他人我们正处于痛苦中,我们无法顾及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别人很可能会伸出援手。 然而,在许多时候,我们需要自己的体贴。联合国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曾经说道:"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一旦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 4、总结 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有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 1)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2) 大声地提出请求; 3) 换一个环境。 来源: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