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南良舍造像碑被盗案侦破纪实


  南良合是河北邢台市北郊会宁乡的一个小村落,村西的千年大柏树下树了一块记事碑,记载了该地曾有一块魏晋时期的古造像碑于1995年被盗的历史。
  2017年春节前夕,村子里的乡亲们奔走相告,二十多年前被偷走的古碑终于找回来了!
  一、古碑失窃
  1995年7月20日凌晨2点多钟,南良合村西传来了汽车马达声,有村民被吵醒,从窗户向外看,发现一辆带着翻斗的吉普车熄火后停在了老柏树下,接着有七八个人影手持撬杠一类的工具在老柏树下晃动,个把小时后,吉普车在烟尘中驶离。
  早晨五点多,早起的村民发现,村西柏树下的古石碑不见了。村支部书记霍东全接到报告后,感到事态严重,马上派人到乡派出所报案。
  很快,南良合古碑被盗的消息经邢台市公安、文物部门上报到河北省公安厅和河北省文物局。两厅局领导立即作出批示,要求当地公安部门搜集线索,尤其对文物犯罪猖獗的宁晋县进行重点排查,迅速破案,挽回损失。
  二、艺术瑰宝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并在南北朝时期盛行,奉佛造像碑也应运而生。所谓造像碑,是在碑石上开龛,雕刻佛像并铭刻造像缘由和造像者姓名、籍贯、官职等,有时也线刻供养人像,流行于北魏至唐代。其题材和造型风格一般接近于同时期的石窟寺艺术,但造像形体比石窟寺造像小,雕刻一般采用高浮雕技法,十分精细。
  据清光绪版《邢台县志》记载,邢台县南良合村的造像碑,原在一个叫魏寺的地方,因寺院久废,古碑便随着建筑遗迹掩埋在地下。到了清代,古碑重见天日,村民将其移至村西的真武庙前,俗称"阁顶披肩造像碑"。
  该碑阁顶已失,仅存石卯。碑额高27厘米,碑身高120厘米、宽78厘米,厚21.6厘米。碑阳为以殿阁为主的上下两层群体造像,主辅佛像计18个之多。碑两侧各有造像两尊。加上碑阴上部的佛像,碑身共有造像27个。造像有端坐、打揖、咏经、闲逸及飞天等。碑阴中下为碑文,由于剥蚀严重,仅有部分文字斷续可辨,其中的"故太常卿扬州(使)君之玄孙口口口唯那口口口口昙和口口上胄口口隆洪并,世跨赵国,姿性冲散,玄鉴口朗,抱慧水以洗心,佩慈风以荡思。知道不类,绝理必口口口口口口立伽监之禅室,又率众一百口人造石像一躯口口口口"说明,立碑者是一位"昙"字辈高僧昙和,其曾祖父曾在西晋任太常卿扬州刺史,几代居住赵国。昙和大和尚性情高逸,品格非凡,慈爱众生,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虔崇佛教,建造佛寺,率一百多信徒敬造了这尊石造像。在碑正文下,有助造石像功德名录,昙和名列第一。碑上留有"大魏兴口口年岁次辛酉二月癸卯日"字样。经查,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年号第一个字为"兴"字,而且为辛酉年的只有东魏孝静帝兴和三年,即公元541年。因此,造像碑应该是东魏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1400多年。
  该造像碑运用了高浮雕和浅浮雕以及线刻的雕刻手法,技法高超、细腻,内容丰富并富于变化。造像字体雄健、质朴沉厚,为典型成熟的魏碑体。这是邢台市境内现存最古老的两尊魏碑石刻之一,制作工艺精巧,是研究东魏时期佛教艺术及历史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尽管公安部门在案发后做了大量工作,可案件侦破并无进展,古碑从此杳无音信。
  三、一封举报信
  2016年3月下旬,邢台市公安局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内容仅有短短的几行字,说二十年前的某个夏天,宁晋县的"小华子"在邢台东静庵附近一棵老柏树下盗窃了一块古石碑。举报内容将作案者名字、作案地点和被盗物品写得清清楚楚,绝非空穴来风。公安局领导立刻通知有关人员对线索进行调查。
  东静庵原是邢台县东汪镇的一个村,由于近年邢台市区扩建,邢台县的许多乡镇划归了邢台市,东汪镇几年前也划归邢台市桥东区。干警们来到桥东区公安局调查,但翻遍了公安局的卷宗均没找到任何记录,而邻村的西静庵和北静庵也从未发生过古石碑被盗案。
  虽然调查结果令人失望,但干警们并不气馁,一起重新分析举报信。信中除把人、时间、地点交代得十分清楚外,还有一个细节,石碑在一棵老柏树下。调查证实,东静庵、西静庵、北静庵村没有老柏树,说明东静庵不是被盗地点,被盗地点应该另有所在。举报信提到东静庵,有可能是东静庵离被盗地点不远,犯罪分子应该在盗窃古碑时路过或在东静庵停留过,故对其印象深刻。举报人极有可能参与了当时的盗窃,事情过去了二十多年,错把东静庵记成盗窃地点。
  根据公安局领导指示,以东静庵为中心在方圆20公里范围内继续扩大调查,调查重点是老村民和有老柏树的地方,同时动员邢台县公安局的老干警回忆多年前发生在邢台县的所有文物案件。干警们兵分两路,一路深入县属各派出所,与派出所的公安干警一道访问乡村的老村民,另一路则前往县局查阅人事档案,寻找在县局工作过的老同志。4月7日,负责查阅人事档案的干警发现有一位干警多年前曾在会宁乡派出所工作,据他回忆,1995年南良合发生过古碑被盗案,被盗地旁边有棵老柏树。
  南良合村位于邢台市西北方向的北环偏西一点,几乎与邢台市连为一体,东南距东静庵14公里。干警们在村西看到,一棵大柏树赫然矗立,树下立有两块石碑,小一点的石碑上写有"河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称:南良合造像碑,时代:北魏。批准时间:1982年7月23日"字样。
  举报信的内容得到了证实。
  4月8日,邢台市公安局领导责成邢台县公安局立即立案,成立南良合造像碑被盗案专案组。
  四、寻找"小华子"
  专案组成立后,侦破工作迅即展开。专案组分析认为,案件现场证据的搜集,寻找熟悉案情的当事人均有一定困难,但举报信提供了一个人名——"小华子",而且是宁晋人,所以专案组决定从这一线索开始寻求突破。
  然而,谁是"小华子"呢?
  宁晋县位于石家庄东南60公里,交通发达,商贸活动频繁。据记载,早在明朝时,这里就有农民倒卖古董。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改革开放,又有人把眼光盯在了文物上,倒买倒卖走私盗窃文物在该县的苏家庄镇、大陆村镇、四芝兰镇的大小杨庄、东丁、西丁等几个乡村泛滥成灾,后来河北省内发生的许多文物案件均与宁晋有关,它与保定的雄县、安新和曲阳县成为河北文物犯罪的重点县。
  专案组从有文物犯罪前科的人员人手,寻找叫"小华子"的人。很快几条线索汇集到公安局。"小华子"本名孙某华,1968年出生,家住苏家庄乡孙羊杯村,无正当职业,长期从事倒卖文物的勾当,在宁晋文物圈里有些影响。
  找到了"小华子",接下来就是收集他的犯罪证据。造像碑被盗前的照片和资料汇集到专案组,然而其犯罪的直接证据并未找到,仅根据一封举报信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显然证据不足。如何才能取得铁证?专案组分析,"小华子"既然长期从事倒卖文物,其犯罪活动不会只有一次。为避免打草惊蛇,专案组决定在继续收集被盗案证据的同时,对其实施秘密监控,一发现犯罪证据,即刻采取强制措施。
  近几十年中国的文物犯罪,一般具有集团化团伙作案、暴力化、现代化和盗、运、贩卖、走私一条龙的特点。专案组实施监控不久后发现,孙某华与孙某军、孙某强关系密切,经常一起出入。经查,孙某军(54岁)、孙某强(47岁)也是文物贩子,均为苏家庄乡孙羊杯村人,多次参与倒买倒卖文物活动。专案组分析认为,三人有可能是一个文物犯罪团伙的成员,从三人的关系看,孙某军年长于孙某华和孙某强,常常对后两人指手画脚,地位明显高于另两人。三人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石家庄、柏乡、张家口和河南的一些文物販子。一个以孙某军为首,有孙某华和孙某强参加的文物犯罪团伙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孙某军和孙某强是否参与了二十多年前的案子还不得而知,但从三人的密切关系看,他们共同参与盗窃南良合造像碑不是不可能的。专案组决定对"小华子"继续监控的同时,对孙某军和孙某强实施监控,特别将孙某军列为重点对象。
  五、预谋盗唐陵
  监控显示,2016年4月中旬以来,三人多次与河南等地的人联系买卖文物,但均没有实际的成交。5月初,专案组发现三人频繁联系陕西和内蒙古的文物商贩。专案组干警的神经立刻紧张起来。经其他线索了解到,几人商定要到陕西咸阳的三原县盗掘唐代王陵。线索震惊了专案组。看来孙某军等人并不是一伙小打小闹的毛贼,而是盯上了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重要文物的江洋大盗。专案组迅速制定方案,准备等他们在陕西作案时,现场抓捕。
  5月上旬,孙某军、孙某华、孙某强从河北临城准备了盗墓用的自制炸药和挖掘工具,开着客货两用车来到了陕西咸阳的三原县,在当地盗墓分子的带领下,与先期赶来的内蒙古同伙住到了三原县的一个小宾馆里。专案组也悄然而至,并事先通知了当地公安部门。
  三原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西南距咸阳30余公里,是省会西安的北大门。该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繁多,唐开国皇帝李渊的献陵和唐敬宗李湛的庄陵就坐落在这里。此次,孙某军一伙选择盗掘的正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庄陵。
  孙某军等人住下后便开始了盗陵前的准备。白天,他们到陵台周围转悠,发现常有巡查陵台的联防队员和巡逻的公安干警。有时还碰到村民问他们从哪里来,他们便谎称是游客。晚上,他们潜入陵台附近观察,发现大约个把小时就有巡逻队巡视封土。回到县城小宾馆,几个人合计,在保卫如此严密的情况下,安装炸药爆破皇陵根本不可能。几个人感觉此地不宜久留,决定另找时机,择日再干。他们很快退了房,各自回到了河北、内蒙古。专案组继续实施监控。
  六、倒卖青铜器
  2016年12月初,孙某军给石家庄的一个姓董的人打电话得知,董某有几件青铜器想出手。孙某军找到柏乡县的一个买主,约定12月12日在石家庄交易。
  青铜器属于国家严禁买卖的文物,《文物保护法》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专案组决定利用他们交易的机会收网,打掉这一活动多年的文物犯罪团伙。
  谈好了价钱和交易时间,孙某军开始了交易前的准备。为防止黑吃黑,他找来孙某华和孙某强帮忙,而董某也找来两人协助。12月12日,三拨人聚到了石家庄。交易的时间到了,然而狡猾的孙某军却没有现身,而是把孙某华和孙某强推到了台前。孙某军没在场,抓还是不抓?专案组当机立断,他不在也要收网。
  最后,一伙人和柏乡的买家在交易过程中被当场抓获。远在他地听信的孙某军得知同伙被抓后,逃之夭夭。
  七、真相大白
  专案组当天便把孙某华、孙某强一伙带到宁晋突击审查。几个人对倒卖文物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对以前的犯罪事实则闭口不谈。通过政策攻心,专案组突破了孙某华的心理防线,不但使他交代了到陕西盗窃庄陵的情况,还供出了专案组期待的南良合造像碑盗窃案。
  据孙某华供述:1995年夏季的一天,孙某军找到了孙某华、孙某强和本村的边某,说是在邢台县有块古碑,弄回来能卖钱。多年来,这几个人跟随孙某军倒卖古董,都是些小打小闹,没赚什么钱,这次听说能赚钱,异常兴奋。短暂的准备后,他们租了两辆吉普车,将一个翻斗车挂在其中一辆吉普车上,装上撬杠等工具,纠集了张京合等八人,7月20日零点左右,从苏家庄出发,直奔西南方向的邢台县。深夜1点半到了东静安,由于天黑路不熟,几个人下来问了路。2点左右到达南良合村,一辆车停在村外,车上的人下来步行,另一辆车则开到村西的柏树下才熄火。在手电光的照射下,几个人用撬杠撬开造像碑两边的砌砖后七手八脚将四百多公斤的造像碑抬到了吉普车的后挂翻斗上,扬长而去。
  回到宁晋县苏家庄孙羊杯村时,天已大亮,孙某军打发别人先回家,自己和边某开车到边某承包的果园,挖了个深坑,把造像碑埋了起来。
  南良合造像碑丢失后,公安部门出动了大量警力侦办案件。作为文物犯罪重灾区,宁晋县成为重点调查的对象,孙某军一伙根本没机会将文物倒卖出去。四百多公斤的石刻不便外运,为自身的安全,狡猾的孙某军决定将文物长期埋藏,择机而动。
  转眼到了2002年,边某的果园承包期到了,村里准备重新划分承包地,边某能否再次承包果园成了未知数。边某担心埋着的石刻露馅,便找到孙某军等人商量,几个人认为眼前警方追查风声已经过去,可以找个买主了。
  孙某军到县城的天宝东街找到一个姓郭的人帮忙找买主。郭某近50岁,擅长修复文物,在圈内有较多的人际关系。几天后,他告诉孙某军有人要货,但对方只答应给几千块钱。孙某军自然不乐意,于是撇开郭某继续联系买家,最后在广州找到一个姓熊的河南人。此人经常在广州的芳村、西湖路一带贩卖古董。看到孙某提供的照片,作为一个行里的老手,熊某知道这件石刻的价值,便答应买下,但看到孙急于出手,就借机压价,最后以一万元成交。
  至此,由孙某军亲自策划参与的盗窃倒卖南良合造像碑的案情真相大白。孙某军是案件的主谋,邢台公安局发出通缉令,并开始网上追逃。
  八、文物归故里
  然而,造像碑早在2002年就被倒卖了,时间过去了14年,文物还在吗?买主熊某又在哪里?
  专案组根据孙某华提供的信息,联系河南和广东警方终于查清了熊某的情况。熊某,50岁,河南内乡县城关镇人,多年从事文玩古董生意,在广州有古玩店,经常来往于广州、河南、北京贩卖古董。
  2017年1月4日,专案组掌握到熊某正在北京,便迅速赶到北京并联系当地警方,晚9点在潘家园附近的宾馆将其抓获。经审讯,熊某最终承认了2002年收买孙某军的造像碑,并转手倒卖的犯罪事实。
  原来,熊某得到石碑后,觉得东西虽好,但毕竟是偷来的贼货,在手里放了8年后,于2010年以17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北京古玩城的一个朋友。熊交代,他的这个朋友一直将造像碑放在店里,至今没有出手。
  得知文物在北京,专案组的干警们如释重负。他们顺藤摸瓜,于1月11日在北京古玩城某店铺成功起获文物。这件被盗二十余年的造像碑,终于回到邢台故里。
  2017年1月26日,盗窃南良合造像碑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孙某军也被抓获归案。接着,参与密谋盗窃庄陵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印、郑某东、鲁某江等人也被缉拿归案。一个长期活动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的文物犯罪集团就此被彻底铲除。
  (
网站目录投稿:绿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