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谷歌中国中心究竟给谁带来希望和冲击


  Google 一旦行动起来,整个科技圈都能感受到震动。
  在李飞飞带着音调明显拔高的口吻宣布"将在中国建立 AI 研发中心"的消息时,这场 Google 在中国一年仅举行一次的开发者大会,迎来了台下爆裂般的欢呼和媒体区清晰的吸气声。
  说实话,我们从没见过一场国内的开发者大会,像 Google 这样,充斥着如此多年轻、热情且带着"某种信仰"的"科技朝圣者"。
  很显然,公司的不同"气质"决定了他们所影响到的人群。
  而 Google 特有的硅谷极致进步理念与科技乐观主义,以及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出成就,对中国的学生与年轻技术开发者产生了同类公司难以匹敌的影响力。
  实际上,也正是由于年轻,这个群体对 AI 等前沿技术的理解更为纯粹,在更聚焦于底层技术构建的同时,也对"技术改变世界"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
  走进这个人群,你就会发现,Google 对于他们有着怎样强大的号召力。但同时,你也很难确定,究竟是 Google 影响了他们,还是他们影响了 Google。
  一场纯技术的狂欢
  具备十足创意的开场仪式(很炫酷),有着强烈色彩感的产品与技术展示区,十分贴心地摆放在角落里的充电设备和椅子,以及供应充足的小食与饮料,都充满了 Google 式的"舒适文化"。
  但真正吸引这群年轻人的,却是最为纯粹的技术干货。
  两天时间表排的满满当当的技术课程,让大量开发者与技术爱好者"蜂拥而至"。你会发现,几乎每个教室的门口,都会在"开课"前有一条排了很长的队。
  而最火爆的,必然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 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
  隐约记得在去年 Google 中国开发者大会上,与 Tensorflow 的 Panel 便是"人满为患",很多人都需要全程贴墙站着听完 Google 工程师讲的整堂课;而今年,你会发现,你根本连脚都伸不进去。
  受现场很多开发者的强烈要求,Google 不得不又在晚上补了一场关于 Tensorflow 与智能助手的 Panel。
  很多现场的开发者和学生告诉我们,自己来开发者大会,就是冲着 Tensorflow 来的。
  一个来自外地的学生,为了能在晚上追加的那堂课上抢到座位,从下午 4 点开始就在课程房间的门口徘徊。
  如果看到现场 Tensorflow 的火爆程度,就完全可以理解来自其他 AI 巨头为了"围剿"Google 深度学习平台而采取的种种策略了:
  强大的讨论环境和在开发者群体(尤其是还有很多统一生态里的安卓 app 开发者)中的影响力,的确让竞争对手感到压力山大。
  在这场中国人才争夺战中的"先天优势"
  学生,是 Google 中国开发者大会稳固而又庞大的一个群体。
  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对 Google 的技术优势有着强烈认同感;而 Google 的技术大牛们,则是他们追随的最大动力之一。
  在开发者大会的一个AI闭门座谈会上,来自江浙一代的名校学生们与李飞飞及她的首批中国 AI 研发中心成员有一段长达 1 小时的交流。
  Google云首席科学家李飞飞、人工智能部门负责人李佳、韦威等首批中国AI研发中心的成员们
  显然,在他们眼中,李飞飞与她的技术团队比明星更具吸引力。还没等座谈会结束,就有学生就冲到台前不停地拍照,一个复旦大学的学生一边兴奋地直跺脚,一边说:
  "我就是冲飞飞老师来的,我根本不知道这次 Google 会在中国建 AI 中心。天哪,我本来想出国读书的,现在甚至都有不想出国的想法了!就呆在国内好了!"
  而李飞飞已经被大批学生围住,满足一个又一个学生"求合照"的请求。一个浙大的女生甚至在拍照后,马上把微信头像换上了与李飞飞的合影。
  "有人在群里转发了开发者大会的报名链接,本来我没想来,但看到里面有李飞飞,我就来了,完全是冲着她的个人魅力。"
  这个计算机专业的研二学生告诉我们,当时关于机器学习的入门课程并不多,所以就在网上搜寻资源,而李飞飞在斯坦福大学的一门十分受欢迎的公开课,几乎给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听了她的课后,觉得她不仅学术厉害,而且课程设置也特别棒,从 0 到 1,给你一步一步推导。当时就感觉人工智能『好好玩』。这么说吧,我周围学这个方向的人,几乎都听过她的那门课。"
  毫无疑问,这种认同感与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是 Google 在中国 AI 人才争夺战中的巨大优势。
  在开发者大会前后接触过一些明确就业方向就是"AI"的学生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他们在心里,对于毕业后选择什么样的公司有一个大致相同的优先排序。
  国外 AI 巨头(本部或中国办事处)、国内 AI 巨头、技术创业公司、其他产业的 AI 部门。
  在前不久国内某 AI 巨头举行的AI技术训练营上,一位北京某大学通讯专业的学生曾告诉我们,毫无疑问,Google、Facebook 等全球技术巨头肯定是AI领域的择业首选。
  "这不是我们选不选他们的问题",他纠正了我的问法,"而是如果他们要我,我必然会先选择 Google 等公司。这些公司几乎是我们不可企及的。再次就是国内的 BAT 吧,还有现在一些创业公司也蛮厉害的。"
  而一位参加了李飞飞闭门见面会的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则感慨了一句:"加入 AI 研发中心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是跟大牛们一起工作啊,你学到的东西价值连城。"
  实际上,虽然李飞飞表示,申请中国 AI 研发中心要经过本部的考核,也就是说,你一定需要一张美国签证。
  但学生们却通过各种方式则纷纷"回复":这根本不是"主要矛盾",关键在于自己根本不够资格。
  在闭门会议上,如果想提问的学生,可以自觉在中间排成一排向团队提问。著名杂志《明镜周刊》的记者 Thomas Schulz 曾在一篇采访 Google 人事运营副总裁的文章中提到,Google 收到的年均求职申请为 300 万份,而这茫茫 300 万求职中,只有极少数符合 Google 的要求。
  而他们对员工的一个基本要求是——"真正的精英接受新工作时几乎不需要任何培训,不需要适应工作的阶段,也几乎不需要任何帮助"。
  "中国的 AI 研发中心谁不想去?但是你也听到了那个大牛说『要比他强』。"一位主攻"活动识别"方向的浙大学生表示,他们早就看到了 Google 官网放出来的招聘信息,但要求实在太过"让人心碎"。
  "他们连实习生都要博士,而且博士都不一定能选上。我觉得在成立初期,他们会期望某些领域内研究比较透彻的人,特别是科学家级别的人加入。现在大部分人的水平估计只能做辅助研究,他们想要的应该是真正跟他们水平差不多的合作者。"
  但无论筛选标准如何,Google 在中国成立 AI 研发中心,似乎给主攻这个领域内的学生群体燃起了一个火苗。而这种影响力,似乎已经扩散到了其他专业。
  "Google 今年到我们学校校招过,我看好多系都来报名扔简历,数学系的倒也罢了,什么机械系化学系都来报名跟 AI 相关的职位,但是很明显,因为项目经验非常不足,所以都被刷下来了。"她最后吐了个槽。
  在开发者大会上,Google专门为学生设了两个签到通道。当然,这种争夺的压力也让不少来到现场的企业方感受到了。
  一位上海的 AI 广告技术平台创业者还开了个玩笑,表示"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一直盯着这个中心,然后等几年再找准时机来挖人"。
  "说实话,招人太难了,我们创业公司根本招不到这类合适的人才。这个领域的顶尖人才我们都摸不到,他们会先选择大公司。中国AI这么火,学AI的学生这么多,Google 抢人是肯定了。"
  但他却承认,Google 在中国建 AI 研发中心,对国内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把人才聚拢起来,甚至还能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技术人才引流回中国:
  "人先到了,那么再加上资金还有政策都到位,产业改造的想象力不会太难。很多人都期望 Google 通过 AI 研发中心,有一些标杆性的进展,进而推动产业的改造。"
  AI 商业化的不确定性
  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与学生们的激动与 AI 人才话题的引爆相对应的,是开发者大会上部分产业参会方稍显冷淡的态度。
  一位来自浙江的短视频从业者不是很满意 Google 开发者大会的现场布置与议程设置:
  "怎么说呢,会议组织形式有点不接地气儿吧,跟中国传统产业的供应商不太搭。年轻人大概很喜欢这种风格。Google 工程师很会讲技术,教你怎么写代码,公司技术的进展也很有意思,但是都跟产业方面没多大关系。"
  换句话说,他认为在中国 AI 圈都在讲求"产业赋能"的当下,Google 偏向于技术讲座性质的大会不够贴近中国产业从业者的需求,"能用的技术仍然不够直接"。
  "我看到的 AI 对 Google 自己产品的改进可能会更多一点,特别是广告。但我还是希望 Google 能给其他行业里的人提供更多实用性更强的人工智能技术案例。"
  实际上,为了足够接地气儿以及迎合中国开发者,Google 开发者大会在这两年来其实做了我们看得到的努力。
  譬如主论坛上发言的外国工程师们或是全程飙东北味儿中文,或是实在说不了中文,偶尔蹦出个"不忘初心",博现场一笑;
  事实上,各类技术公司关于开发者大会的配置,与公司"基因"以及各地区的主营业务有很大关联。
  譬如在 Google 的这场中国大会上,基于安卓的各类 app 开发者、广告营销与 AI 底层开发者占开发者群体中的绝大多数;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Google 开发者大会上越来越多元化的参会者,对 Google 能带给中国的东西有了更多诉求。
  "我用过 Google 的云,也用过亚马逊的,他们这些供应商的缺点是,本地化的跟进,服务及时的程度,都不够。"一位电商创业者对国外的云计算服务深有感触,但 AI 方面,他认为不仅仅是"能否接地气儿"这么简单。
  "一步一步来吧,Google 本身在 AI 商业化方面的进程就没有很快,更不用说在中国这一块的业务了。当然研发中心可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毕竟技术优势是谁都看的见的。"
  在现场,大多数我们接触到的产业从业者,都几乎抱着"纯粹来看先进技术,看趋势,甚至是看热闹"的态度,至于跟自己业务的关联,并不在他们参会的考虑范围内;即便有,Google 也给不了。
  "怎么说呢,我们跟年轻人一样,仰慕着 Google 的技术,但是可能心态会不一样,毕竟过来人了,"一位表示已经做硬件十几年的供应商笑着表示,自己也"倾慕于谷歌",但这跟自己的业务是两码事。
  "那个画图让软件识别物品的 demo 非常好玩,但实际上有什么用呢,能帮到我什么呢?
  我希望至少 Google 应该把自己的那些硬件产品放在大会最显眼的位置,譬如音箱和手机,即便没有汉化版也没关系嘛。还是多展示一些跟市场直接相关的东西吧。"
  在离开大会现场时,路过某个技术展台,一位外国工程师正在用蹩脚的中文夹杂着英文,跟一位英文同样蹩脚的中国开发者手舞足蹈地讨论着某个问题。
  或许这场大会想让我们看到的是,是毫无边界感的技术碰撞以及 Google 对中国开发者的感染力;而我们也同时发现了,AI 人才与产业应用的双重诉求,正在影响 Google 对中国市场的策略。
  原标题:一场由中国AI中心引爆话题的谷歌开发者大会, 究竟给谁带来了希望和冲击?
网站目录投稿: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