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业是技工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操技能过硬,同时理论知识牢固,是技能型人才的立足之本。技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助其树立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就业观。本文从首钢技师学院学生的生源情况和就业偏好分析入手,探讨技校的就业工作,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转变。 关键词:技工教育 就业工作 职业意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技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不仅能使学生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对于家庭和社会意义也同样重大。 一、学校的生源情况和学生就业偏好 (一)生源情况 首钢技师学院成立于1958年,一直从事技工教育,生源主要是北京本地初高中毕业生和部分京外生,北京远郊区县和京外生源占比约为4/5。尤其是2019年,学院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深入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实施方案》精神,以北京市对口帮扶地区河北省张家口市、保定市和人社部重点帮扶地区山西省天镇县贫困家庭(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要帮扶对象,还特别招收了部分"建档立卡"贫困考生。学成就业对于来自收入不高的贫困家庭的学生本人和学生所在家庭至关重要。 (二)年龄状况 与大学生不同的是,技校毕业生的年龄偏小,中级工毕业生年龄大多为17岁,高级工毕业生大多为20岁,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社会工作经历。尤其是独生子女时代,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就业影响较大。 (三)就业偏好 北京作为超大型城市,其城市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用工量很大,城市轨道、高端物业、科研院所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且技术含量高、待遇优厚。对于技校毕业生来说,京内就业、高保障就业成为家长的首选。多年来首钢技师学院毕业生在京企事业单位就业占比超过90%。 二、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城市转型发展,非首都功能和低端产业疏解,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兴起,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紧跟形势,做好市场调研,及时调整策略。 (一)以更高层次的技能就业 针对年龄偏小甚至未成年的中级工毕业生,鼓励升入本校高级工或大专院校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这是学院中级工毕业生升学引导的主要方向。 对本市户籍、随迁子女等具备北京市高考资格的学生,引导对口3+2或3+3学制升入大专学习;对不具备本市高考资格的京外户籍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引导3+2学制升入本院高级工班继续学习;引导高级工毕业生择优参加预备技师和技师学习。 通过3+2及3+3模式的培养,学生获得了更高的知识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层次和对社会、对职业的理解也更加全面,独立生活能力更强,就业也更加顺畅。 (二)校企合作模式就业 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对普通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意义重大。为此,加强市场调研和企业走访,前瞻性地摸清用工需求尤为重要。这样以就业促招生,可为招生部门提供市场信息,便于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师配备。同时密切校企合作,为毕业生就业疏通渠道。 独生子女时代,企业招聘合格的一线技能型人才较为困难。为此,学院及时与大型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企业需求订单培养。如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培养了大量城市轨道专业毕业生,他们可以从事生产、维修、服务;根据航空航天大量用工的需求,加大了电气自动化和机械装配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满足生产、安装、调试岗位需要。为保证"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学成后顺利就业,从招生考试时就对这些学生进行跟踪服务,一对一面试,介绍专业和就业方向,同时根据订单缺口,引导特殊帮扶的这部分学生全部被合作企业录用;根据国家二孩政策和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提前与幼儿园和医院以及养老机构签订协议,保证幼教和护理专业毕业生学成就业。 (三)就业推荐过程中的问题 毕业生就业从统一安排到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在现阶段理论和实操一体化教学中,学中干、干中学,在校期间已经掌握了很多劳动技能。随着企业用工"师傅带徒弟"模式的兴起,岗位实习与就业的联系愈发紧密。尤其是对岗位适应能力良好且能较快融入企业文化的实习生,也会提高实习待遇,甚至为了留住实习生毕业后跟企业签订合同,有些学生被提前预订,实习和就业无缝衔接,传统的实习被实际的就业替代。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学生的就业思想和择业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学生在校园双选会自由选择岗位的时候,技术含量低、实习补助高的企业受到追捧。学生实习一段时间后开始频繁跳槽,不断要求更换实习单位、岗位,其盲目选择给实习管理带来很多问题。 三、就业指导 我们针对部分学生实习和就业进行了满意度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学生对就业指导有更多的需求,希望在实习和就业推介的环节能得到更多的指导。在企业走访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也希望能得到更多毕业生职业意识、择业观的教育,加强实习和就业的监督和管理,并且愿意参与学校实习与就业的研究与实践活动。 (一)加强就业指导 对于就业指导是全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通过课程学习,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为学生实习、就业和终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特别是对毕业生就业能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 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技校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查资料、写讲稿,先在学生讨论,教师再进行课堂引导、讲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换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就业能力。 (二)就业帮扶 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技校要分析原因,制订帮扶计划,个别情况个别帮扶。 身体残疾的学生,如果通过校园双选会实现就业比较困难,学校要通过与学生和家长座谈了解学生的就业意愿,据此寻找相关企业单独推荐。对于因家庭原因必须在家附近工作的学生,与学生家庭所在地附近企业联系,推荐学生就近就业。对于学业困难学生,采取就业部门牵头、教务部门实施的办法,组织授课教师辅導,帮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顺利毕业。对于"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按计划帮扶,成立活动小组,邀请相关企业来校座谈,让学生了解更多企业信息、规章制度、薪酬情况,学习有方向、就业有目标,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持续跟进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到企业实习后,技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持续跟进,利用企业走访、座谈会、实习检查、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等机会,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岗位的适应情况,听取班主任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引导学生爱岗敬业、适应企业环境,对于不适应的学生及时与企业沟通为其调整岗位或者更换单位。这样引导学生从听老师话、遵守学校校规到遵守企业规章制度,顺利实现从学生到企业人的转变。 四、小结 学生的在校学习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技校可通过引入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聘请企业客座讲师讲解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组织学生参观、座谈,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工作环境,充分了解岗位特点和工作性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扎扎实实做好就业帮扶,将"为学生、为用人单位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徐淮刚.对技校学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工作的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6(20).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职业院校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陈拥贤.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8(17). [4]刘云兵,侯存敏.我的职业我做主:技校毕业生就业指导[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