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怎样应对药品谣言


  大多数人似乎都有这种感觉,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的食药行业俨然已成谣言重灾区,各种虚假信息此起彼伏,可谓按下葫芦又起瓢。那么怎样应对药品谣言?
  应对药品谣言办法如下:
  信息真空 使得谣言乘虚而入
  "食药类谣言为什么反复出现,是因为其符合‘陌生的’‘重要的’这两个要素,食品和药品行业很多都是新东西,公众对其并不是很熟悉,再就是和自身健康相关,因此格外重视。"长期从事食药类报道的资深媒体人洪广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就食药类谣言产生的机制,中山大学一位老师在做过研究后表示,所谓群体性谣言的产生,往往有时代背景,这个时代背景就是社会变迁。
  "这同样适用于我们这一代人,我们现在的时代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其中很重要的变化就是,食品药品工业开始腾飞,食药品工业的产生孕育了很多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大部分人目前只接触这些产品,并不知道这些产品是怎么产生的。农业文明判断一个东西,看就可以了,但是到了工业文明,很多东西没有见过,往往就猜测,用自己的知识解释不了,就产生了信息真空,谣言就来填补信息真空。"
  因此,辟谣需要理解这个时代背景,现在出现很多新的东西,而用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无法解释,这就需要专家和大众传播从业职有这种意识,告诉公众新的食药品技术、新的产品是怎么来的,从而减少公众疑虑,让谣言没有产生的空间。
  虚假信息比疾病本身危害更大
  上述榜单中,位居首位的便是"疫苗不安全,中国孩子应远离疫苗。"对此,较真专家指出,这是典型的哗众取宠,疫苗破坏免疫系统一说,纯属造谣,疫苗带来的益处远大于其风险。
  "的确,虚假信息产生的危害往往大于疾病传播本身的危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说,什么是虚假信息? 虚就是不科学、伪科学;假就是与事实相悖,颠倒是非。其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谣言,第二种是认知问题,第三种是随着科学进步被证伪的信息。
  认知层面的问题最值得关注和解决,因为医疗类谣言多与健康、疾病、死亡挂钩,更易引起民众恐慌形成大量传播。诸如SARS、
  日本福岛核泄漏、2013年乙肝疫苗事件等,虚假信息导致不安情绪大面积蔓延,而恐慌感又制造出新的不实消息,形成恶性传播循环。
  为什么会产生认知偏差,为何真想的传播总是面临着重重阻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表示,从"风险社会"的认知建构剖析,医疗卫生类舆情事件的特点是:围观性、暴力性、反转性、非理性。
  风险社会有三个特点,分别是知识化、网络化和媒介化。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时代的拐点上:"就医学水平来说,我们处在医学社会最好的时期,但就心理不稳定以及风险感来说,我们处在历史上最高的时期。"在风险社会中,公众对政治、经济和科学的功能与合法性提出了质疑,对信息更为关注,因此为谣言的泛滥提供了基础;而恐惧、焦虑、不信任已成为普遍社会心态。
  而要化解谣言,则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最有效的解决路径是:发展健康传播,普及专业健康及医疗卫生知识,从而提高社会整体对风险的认知;提升公众媒介素养,比如较真平台,不仅鉴别谣言,还告诉大家判断的方法及关键点;助推权威信息,在关键时刻,政府包括负责机构必须起到助推作用,不应该让其自由泛滥。
  因此,曾光指出,在传播闭环上,无论在信息发布、加工,还是解释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信息纠偏者及把关者——专家。而且这些专家还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如负责该项工作,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掌握监测数据和动态;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通晓国际共识;无商业利益和偏见。
  公众"健康思维"需提升
  "前段时间,看到有媒体报道疫苗出现问题,我就没再给孩子去注射疫苗了。"记者身边的一位朋友说。
  像这样的公众似乎不在少数。涉医信息,尤其是当涉及疾病诊疗的信息被谣言所侵,医生的专业意见传达不出去,患者也会产生抗拒心理,严重时甚至会贻误病情。对此,有专家指出,这类由于信息误传造成的悲剧并不鲜见,根源在于与生命安全相关的事实权重高,但专业传播门槛也高,正确的知识无法有效抵达认知。
  "由此看来,公众‘健康思维’有待进一步提升。"权威医疗信息有可能在传播过程中被"二次加工",从而披上谣言的外衣,脱离事实轨道。在提升公众"健康思维"这件事上,传播者需要做的是提供更多专业的"健康辅导",要遵照规范的信息把关流程,避免造成偏差和失真。
  指出,判断信息是否科学、权威、准确,应有一个大致标准:首先,要有内容出处。如果要传播得更为可信,必须要告诉公众信息来源;其次,要有时间来源。医疗标准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信息是从诊疗规范还是专业机构标准中得出的,必须要标明时间来源;再就是要弄清楚信息覆盖的人群。当信息传播对象是特定人群,或者某一类专业人员时,如果传播范围没有把控好,可能无形中就误导了公众。
  "的确,不得不说,媒体、尤其是当前火热的自媒体,在传播新闻事实的同时,某种程度上对谣言的传播似乎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要消灭谣言,媒体人也要努力。"
  如上述谣言中,中国人的煮饭方式吃进最多砒霜,这就是典型的夸大其词。事实上,符合标准的大米无论用何种方法煮,无机砷只会减少不会增加,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极小。
  温馨提示,应对药品谣言法需要多加了解,上述这些都是生活谣言安全小知识的一种,如果你还对怎样破解药品谣言感兴趣,那么可以登录本站,这里有很多药材谣言小知识可供了解。
网站目录投稿:宛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