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清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因为当时的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与外界沟通,清政府认为当时的自己地大物博,无所不有,认为只需要自己搞自己的便好了,于是,放松了学习,清朝的各种陋习以及人们的无知接踵而来。不过,后来的清政府也是被外国列强强行的打开了国门,清政府当时的统治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落荒而逃。有的人说其实是当时的内务府推进了清朝的灭亡,具体的一起来看看吧! 顺治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即清王朝第三位皇帝。内务府就是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后设立的,总管皇宫里大大小小的事务机构。随着清王朝的统治和建设,内务府经历过裁撤重组之后变得逐渐庞大,取代之前重要的宦官机构,人数达到了三千多人。是清王朝管理机构中官职人数最多,组织覆盖最广的,在后来维护清朝统治和支持皇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内务府初始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组成,就是所谓的包衣奴隶,服侍以皇帝为中心的宫廷内所有事务,而后的职责和地位发生了颠倒性的变化。在乾隆年间,和珅就在内务府当差,做过内务府总管大臣,然后史上就有一句话,"和珅跌到,嘉庆吃饱",可见内务府的腐败,内务府还被后来的人们评为"中国古代油水最肥的部门",而一首北京民谣"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也唱出了内务府的贪污腐败,与今天的中国某些官员们的做法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清王朝最后的毁灭在内务府头上的责任着实不小。 清宣统三年,即溥仪在位期间。孙中山,黄兴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皇权,建立民国政府。但不足以完全实现共和,清理皇宫。清政府和民国签订了《皇室优待条件》,而优待条件中提出的条款对内务府是有利的:皇帝尊号仍然保留;废除太监这一不人道的行为;服务皇室的机构仍可以留在紫禁城;并且民国政府每年向皇室提供一定数量的金钱等,这些条件刚好对内务府的口,而这些钱经过内务府层层剥削、贪污,最终能用于皇室的也就寥寥无几了,但也不能把他们全部罢免,一旦罢免,偌大的紫禁城由谁来掌管呢,经济运作不就得全部瘫痪,所以皇帝也只能听之任之。 既然民国已经成立,那么皇帝的政治权利就是空的,他们也出不了紫禁城,外面的风风雨雨清政府也不能发布号令。在宫内组织权利最大的是内务府,有些事情皇上不能干预插手。这就给了那些官员们下手的机会,每年内务府总管大臣都会向民国政府索要条款上开出的条件,甚至还有辅政人员想自立门户。可想而知这个机构一直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为自己的生计考虑,从没想过自己是依附着谁而存在的,可以说是大清王朝培养出来贪污腐败的机构,最终毁在了它手里。虽然不能全部推在内务府的头上,有些内务府大臣还是皇帝的拥护者,个人的力量没有组织的力量强大,要想扭转局势是一件有心无力的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莫入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