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夷山市劳动关系的现状 1.劳动合同制度基本形成。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签订劳动合同作为贯彻《劳动合同法》的核心,首先在企业普遍实施。目前,武夷山市354家用人单位均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并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依法履行和管理;劳动合同制度的普遍实施,实现了企业劳动关系由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的转变,强化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 2.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逐渐成为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作为企业自主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环节,武夷山市大力推进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按照国家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几年来,企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截至目前,该市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签订率达82%,涉及职工1.5万人。通过推选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强化了工会组织代表职工参与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职能,从整体上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了劳动争议的发生。 3.全球经济影响,劳动关系出现新变化。受全球经济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机构面临转型升级,武夷山市一些产业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部分企业停产,使得该市企业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企业用工需求减少,裁员和职工待岗歇业现象逐步增多,欠薪、断保甚至欠薪逃匿问题时有发生,劳动关系的不稳定性增加,劳动争议和举报投诉案件数量上升,2015年共受理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116件,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51件,较上年均有较大的上升,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4.就业总量压力仍然较大,结构性矛盾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在减弱一受经济增速趋缓的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均出现下降。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劳动者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出现"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矛盾现象。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持续上升,熟练工求人倍率长期处于高位,今年一季度达2.54,同比增长0.59。高校毕业生大龄失业人员及贫困人口等群体,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仍然存在。 二、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突出问题及特点 近期,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武夷山市部分相关企业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企业用工需求减少,裁员和职工待岗歇业现象逐步增多,欠薪、断保甚至欠薪逃匿问题时有发生,劳动关系的不稳定性增加,劳动争议和举报投诉案件数量上升。 三、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原因 1.全球经济环境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受全球经济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机构面临转型升级,一些产业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资本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要素禀赋差的民营企业处境更加艰难。经营困难必然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停产歇业,进而减员,拖欠工资情况有所增加,由此产生职工追索加班工资要求享受带薪年休假经济补偿金待遇、补缴社会保险纠纷增多,发生劳动争议的概率加大。此外,因生产经营困难,一些企业降低了工资待遇,职工不理解甚至不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2.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给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带来隐患。近年来,受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的影响,企业利润空间下降,导致企业加薪意愿有所降低,持续改善劳动者待遇的能力减弱,给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埋下隐患。 3.产业机构调整也带来劳动关系调整,引发的劳动纠纷有所增加。目前,国内经济转型期特征更趋突出,产能过剩矛盾凸显,各地加快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等,多涉及民营中小企业,由此可能引发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降薪、调岗、减员等,进而会对劳动关系稳定产生影响。 4.部分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导致劳动关系不稳定。近年来,民营企业在经济上成长的同时,社会责任感也逐渐提高,对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部分企业积累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成功经验。但一些民营企业经营者缺乏以人为本理念,没有树立劳资合作共赢和利益共享理念。在管理方式上,民营企业管理者多受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家族式管理,出现管理的随意性非正规性,容易引起劳动关系不和谐。 四、应对机制与对策 1.建立预警防范机制。一是建立信息收集网络制度。群体性劳资纠纷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经历酝酿、聚集、爆发协商的过程,解决问题的"黄金"时段在于萌芽之初,在于对抗情绪尚未白热化之前。因此用人单位要提高警惕,可通过设立总经理信箱招聘劳资联络员等方式及时捕捉与群体性劳资纠纷有关的信息;二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制度一坚持定期排查与有问题端倪随时排查相结合的制度,可通过召开劳资恳谈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等方式及时掌握劳资关系发展动态,尽早发现不稳定因素和隐患并及时消除;三是完善内部劳动管理制度。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制定完备、可操作性强的企业规章制度,注重发挥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等书面协议对劳资双方行为的约束力,规范劳动人事管理流程。四是加强失业预防与失业调控。健全失业预警制度,制定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相关预案。加强就业需求、用工需求和失业动态预测监测,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妥善安置失业人员,引导有序转岗,促进再就业。 2.完善协调处理机制。充分发挥信访的信息畅通机制,在信访部门建立专门的农民工劳动纠纷解决窗口,对农民工的信访投诉及时登记受理,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把案件移交相应的单位进行处理,建立案件跟踪和反馈制度。信访部门同时担负起联席会议沟通部门的作用,对于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定期汇报的农民工投诉。立案及处理案件的信息进行汇总,加强信访综合分析,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协调各单位对农民工劳动纠纷的联动处理。通过月矛盾纠纷预警排查调处机制、信访月通报信访要事快报和不定期汇报制度,排查不稳定因素,及时解决农民工劳动纠纷。 3.强化部门联动机制。由政法委牵头,建立起各行政部门、有关单位协调参与的预防与处置企业群体性事件的联动机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收集、反馈、分析、处理,定期对各类企业中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分类排查,确定应对措施,以彻底改变过去存在的预防靠劳动保障部门现场处置靠公安部门"单打一"的状况。 4.健全法律援助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作用。二是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的"绿色通道"。三是落实欠薪保障垫付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