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诗经采苓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苓采苓,采黄药啊采黄药,
  首阳之颠。首阳山顶遍地找。
  人之为言,有人专爱造谣言,
  苟亦无信。切勿轻信那一套。
  舍旃舍旃,别信它呀别信它,
  苟亦无然。流言蜚语不可靠。
  人之为言,有人专爱造谣言,
  胡得焉?到头什么能捞到?
  采苦采苦,采苦菜啊采苦菜,
  首阳之下。首阳山脚遍地找。
  人之为言,有人专爱造谣言,
  苟亦无与。切勿跟随他一道。
  舍旃舍旃,别信它呀别信它,
  苟亦无然。流言蜚语不可靠。
  人之为言,有人专爱造谣言,
  胡得焉?到头什么能捞到?
  采葑采葑,采芜菁啊采芜菁,
  首阳之东。首阳东麓遍地找。
  人之为言,有人最爱说假话,
  苟亦无从。切勿信从随他跑。
  舍旃舍旃,别信它呀别信它,
  苟亦无然。流言蜚语不可靠。
  人之为言,有人专爱造谣言,
  胡得焉?到头什么能捞到?
  本诗的主题比较单一,意在劝说世人不要听信谗言。关于此诗的本事,一般论家都说是讽刺晋献公的。《毛诗序》称:"《采苓》,刺晋献公也。献公好听谗焉。"近人吴闿生《诗义会通》进一步申述其旨说:"献公听谗之事,莫过于杀太子申生,诗必为是而发。《序》不言者,人所共喻,无待更言也。"吴氏这一推断,虽无信史可征,但不为无据,姑录以备考。
  诗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开篇。所谓"兴",依朱熹的解释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阳之颠",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阳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阳之东"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黄药,又名大苦,叶似地黄。"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芜菁,亦称蔓菁,俗称大头菜,根块肥大,可供蔬食。这三种植物,都是《诗经》时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用这三种习见之物以起兴,从而表达自己"人之为(伪)言""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亦无从"的理念。
  "无信",是强调伪言内容的虚假;"无与",是强调伪言蛊惑的不可置理;"无从",是强调伪言的教唆不可信从。语意层层递进,从而强调伪言之伪。接着诗人又用"舍旃舍旃"这个叠句,反复叮咛,进一步申述伪言的全不可靠。至此,诗人所要申述的"人之为(伪)言""无信"、"无与"、"无从"的理念已经阐述得淋漓尽致,无须再说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无信"、"无与"、"无从",那么伪言也就没有市场,制造伪言的人也无立足之地了。故此诗人在每章的结尾用"人之为言(伪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诗,表明造谣者徒劳无功。
  前人评此诗,谓"各章上四句,如春水池塘,笼烟浣月,汪汪有致。下四句乃如风气浪生,龙惊鸟澜,莫可控御"(戴君恩《读诗臆评》),又谓"通篇以叠词重句缠绵动听,而姿态亦复摇曳"(姚际恒《诗经通论》)。确实本诗在艺术表现上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手法,造成一种回环复沓的旋律美,给读者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网站目录投稿:幻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