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的主战履带装甲车辆方阵通过天安门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之自豪。这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履带装甲车辆体现了中国兵器工业"第一机械"人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历史上举行过以我国自制装备为主的四次大阅兵。当轰隆隆的主战履带装甲车辆方阵通过天安门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之自豪。而更让人们自豪的是这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履带装甲车辆都出自中国兵器工业"第一机械"人之手。 1959年之前,共和国举行几次阅兵时,所用的机械化装甲车辆,几乎全是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战利品。因此,当时国外说我们的装甲部队是"万国牌"。有的外国专家断言,新中国自己制造主战装甲车辆至少需要20年。 主战履带装甲战车是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武器。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战履带装甲战车被誉为陆军之王。因此,中国人民不能没有自己的主战履带装甲战车。 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1951年,当时的中国百废待举。在我国遭受全球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封锁、禁运的环境下,党中央决定,在苏联的支援下,以通过等价交换的外贸方式,接受了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设备援助,建立新中国的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并纳入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在这期间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建设我国强大的军工工业体系"的号召。于是,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按照新中国第一个五年发展纲要,一个庞大的国防工业基地建设蓝图开始绘制。 1953年,苏联设计专家工作组,按合同规定来华帮助主战履带装甲战车厂最终选定厂址。1954年2月22日,苏联建筑、总平面、运输等专家来到塞外,对新厂址地理、环境、水文、地质、供水、供电、运输等设计方案进行了修订和调整。一个科学而庞大的设计蓝图很快绘出。当年7月,苏联正式提交工厂初步设计,工厂的产品型号确定。几年后,苏联新型主战履带装甲战车定型生产,随即重新确定支援我国制造最新的主战履带装甲战车。于是一个落实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的进军号吹响。 共和国国防工业发展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和主战履带装甲战车事业从这里开始起步。 在苏联专家的指导和一机人4年多的艰辛奋战下,一个宏大的现代化大型军工厂拔地而起。 1958年12月25日,一机人终于在新建成的生产线上,试制出了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主战履带装甲战车,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了捷。从此,中国人不能制造主战履带装甲战车的历史结束。 新中国真正使用中国制造的装甲武器装备举行大阅兵是在1959年10月1日庆祝建国十周年阅兵式上。当毛泽东主席挥手向新中国第一批自制主战履带装甲战车方阵招手致意的时候,万众欢呼。中国人民有志气,仅仅用5年的时间就造出了让外国人曾断言至少用20年方能制造出的"志气主战履带装甲战车"。一机人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使命、责任和力量。 当中苏合作刚刚渡过了愉快的1959年,在1960年正值我国出现了严重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了专家,停止向中国供应重要军用物资。这种背信弃义的行径使刚刚进入批量生产的军工事业面临停产的危险。 中国人有志气,一机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关键时刻坚持发展中国的履带装甲战车事业不动摇,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道路。 一机人研究制定了冶炼特殊新钢种的新方案。经过电炉和平炉冶炼的反复试验,其结果与前苏联钢种轧制的钢板相近。当年10月,主抓军事工业的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闻讯后,专程到工厂检查新钢种的研制,并作了重要指示。此后又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试验研究和小批量生产,证明新钢种完全可以代替苏联钢种,1963年3月,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新钢种生产定型。新钢种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苏联方面的封锁和控制,建立起了中国自己的履带装甲战车用钢体系。 往往一个重大科研难题的突破,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崭新事业的跨越发展。特殊新钢种研制的成功,带动了相关一系列科研成果和工艺技术升级,工厂开展了以主产品产量翻身为目的的技术攻关活动和以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为内容的定期定量标准活动。到1966年,工厂已达到年产主战履带装甲战车相当规模和较高水平,也使中国主战履带装甲战车的制造水平保持了与世界主战履带装甲战车发展同步。 历史总是在曲折和波浪中发展。 正当"一机人"为中国的履带装甲战车事业大干快上、雄心勃勃创造世界一流主战履带装甲战车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文革十年,工厂受到严重冲击,生产萧条,科研受阻,工厂全部军事管制,在备战备荒、支援亚非拉的口号中坚持生产。 一个又一个的运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一机人百折不挠,就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待遇上极其窘困的条件下,仍然没有忘记共和国赋予的使命。他们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决心研究新式主战履带装甲战车的步伐不停步,必须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广大科技人员怀着对国防事业的忠诚和对主战履带装甲战车事业的热爱,不辱使命。无论是严寒酷暑或是春夏秋冬,他们坚持不懈;无论在停产的车间或是在荒山戈壁的试验场,都留下他们的足迹,坚持攻关不止。终于在1974年设计定型了真正属于中国人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新型主战履带装甲战车,它标志着中国的主战履带装甲战车已由仿制转到了自制,中国主战履带装甲战车制造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缩小中国主战履带装甲战车制造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一直是一机人多年来坚持的雄心壮志。他们解放思想,虚心学习国外技术。1979年3月,工厂实施引进改造工程,使主战履带装甲战车各项战斗技术指标有了显著提高。1984年,随着第二代新式主战履带装甲战车研制成功,中国主战履带装甲战车制造的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1984年10月1日,在建国35周年阅兵式上,由工厂生产的新一代主战履带装甲战车组成三个方队,浩浩荡荡地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检阅,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军用装备制造业的雄厚实力。工厂因此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领导和支持下,"第一机械"人军品研究不停步,工厂努力保持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发展。按照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原则,军品研制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型履带装甲战车的研究有了显著进展,先后研制出了80系列、90系列,技术储备大大加强。 1999年1月29日上午10时许,当一机人研制的又一代新型主战履带装甲战车成功通过国家验收定型后,来这座城市视察的江泽民总书记一下飞机就直接来到"第一机械",深入车间生产第一线看望、慰问了广大干部、职工,并观看了新型主战履带装甲战车的演示。 1999年10月1日,在共和国成立50周年阅兵式上,这是新中国用自己的武器装备进行的第三次大阅兵,工厂生产的新式主战履带装甲战车组成的三个方阵,威武雄壮地走在机械化部队的最前面,接受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检阅、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铁甲雄风。三种型号的新式主战履带装甲战车分别获得了国家颁发的金、银、铜奖。 跨入新世纪,随着国家对武器装备生产制造许可的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向军用武器装备制造领域进军,给国有军工企业带来新的挑战。一机人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的眼光,抢占先机。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和快速反应部队的战术需要,利用重型汽车技术优势,一机人开始研发一种新的快速陆战装甲战车。 2004年,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军事理论的新突破,地区冲突和局域战争的频繁爆发,各国人民要求"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坚持经济建设和走"和平利用军工"的道路。作为一个军民结合型企业,一机人按照中央对军工企业提出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促进军民互动、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分析形势,抓住难得历史发展机遇,确定了"以军为本,以民为主"的指导方针。在坚持军民品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及时地制定了符合实际情况、顺应形势要求的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的重型车辆制造集团和相关多元专业化战略。 建设现代化的重型车辆制造集团和相关多元专业化战略的实施,使企业内部的有效资源集中到"以军为本,以民为主"的车辆主业上来,形成了车辆核心业务、车辆零部件业务、相关业务、辅助产业四个层次的业务。抓住车辆主业这个核心增长极,通过它对相关产业链的辐射、带动作用,初步形成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经营体系。另一方面,各相关单位围绕自身主营业务,突出专业化特色,着力做强做大做深做优,形成了产业布局中各具特色的专业化业务群。经过梳理和调整,使各项业务更加清晰,各自的优势、发展方向更加明确,竞争力也大大提高。 有了科学的战略思想,有了适应市场竞争且严密而反应灵活的军民互动经营体制和技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经营优势,主战履带装甲战车和轮式战车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不断推出新产品,受到部队欢迎。 2004年8月,一种新军品通过立项,使公司的军品发展实现了由单一服务装甲兵向服务全军各兵种的里程碑式的跨越,公司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得到有力提升。 55年的发展和建设,一机人深刻体会到,作为军工企业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也是用市场换不来的。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引领发展",提出"以科技创新为主、以自身优势为主和以主导产业为主"的军民结合型科技自主创新思路,制定了"需求引导、科学统筹、专业发展、全面推进"的科技创新工作方针,在产品科研、工艺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硕果累累。 ——改革开放以来,公司取得科技成果621项、申请专利9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7项。 ——公司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认定,荣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企业。 ——军品通过原始创新形成了履带、轮式两大系列军品并行发展格局,先后开发出四大系列近40多个车型及其变型车辆。 ——通过不停顿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公司实现由封闭的计划经济向开发、合作的跨地区、股权多元、军民结合的大型产业集团转变,发展模式实现由自我发展的简单积累型向积极整合内部资源、推进专业化重组的滚动扩张型转变。中国兵器工业"第一机械"在中国机械500强的排名由2005年的87位上升到2009年的52位,企业形象、市场影响力和行业地位得到不断提升。争取在2020年进入中国机械500强前20 名,真正成为国内外重型车辆研制的重要基地和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产业集团。 ——公司连续7年每年以10亿元以上的速度稳健增长。继2007年经营业务突破100亿元目标,成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工业企业和自治区装备制造行业首个突破百亿元的工业企业之后,2008年业务收入突破130亿元,2009年又把业务收入目标确定为150亿元。企业保持了持续、协调、稳健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公司保持了连续31年赢利。 55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关心着"第一机械"的发展。到2009年9月,有7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第一机械"视察和指导工作,党中央和共和国四代领导集体惦记着一机人,祖国和人民关怀着一机人。 55年辛勤耕耘,迎来满园硕果。现在,一机人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调整结构,以强有力的措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并取得成效。在实施相关多元专业化战略,推进"一军两车"(轮履两大军品、北奔重卡、铁路车辆)产业链做强做大。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改制,促进经营生产持续、稳健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培育和丰富符合时代特征具有一机特色的企业文化,把公司建设成现代化的重型车辆集团,打造成我国重型车辆领域的行业领先者。 2009年10月1日,在共和国60华诞大阅兵的方阵中,一机人研发制造的新一代主战履带装甲战车和步兵装甲突击战车、红旗7B导弹发射车、雷达车等5种产品组成5个方阵,接受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国家领导集体及人民的检阅。 一机人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 5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瞬即逝,但中国兵器工业"第一机械"和一机人,在共和国60年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中,始终以博大的胸怀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定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第一机械"永远是祖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最坚定的捍卫者和最忠诚的贡献者。 (摄影 宫乃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