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李书福的汽车帝国


  "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这是一句曾广泛流行于国内车市的名言,敢说这大话的正是被誉为"汽车狂人"的李书福。这句话曾招致不少非议,也一度成为市场指责自主品牌不重视技术研发的依据。而李书福当时能出此言,流露出的却是他对发展我国自主品牌的坚定决心和满满的信心。
  从800元到100个亿的创业神话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浙江台州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2年高中毕业后,他没有门路和关系进工厂上班,便恳求父母向亲戚们东挪西借地凑了800元。李书福怀揣着这些钱,买了一架海鸥牌照相机,开始在街头巷尾为别人拍照赚钱。一年下来,他赚到了2000元。当时一个技术人员的月收入也不过50多元。
  接着,李书福发现了一个新的生财之道——从冲印照片的显影液里提取银。他不再给人照相赚钱了,跑遍全市的大大小小的照相馆,收购显影液。后来,他又开始从废旧电器中提炼黄金、白银,赚取了第一桶金。
  在炼金术后,李书福开始生产冰箱配件,为杭州的几大冰箱厂提供配件。1986年,他开始生产冰箱,到1989年5月,冰箱销售额已达4000多万元,但由于冰箱厂未列入轻工业部定点厂目录而遭取缔,李书福被迫放弃。关闭了冰箱厂的李书福来到深圳大学自费读书。当时,他在深圳买了人生的第一辆汽车——深圳市中华汽车制造公司造的国产中华牌轿车。据说,正是这辆车激发了李书福的造车梦想。
  在深圳,李书福看中了装潢材料的市场。1990年,他和其二哥成立了吉利装潢材料厂,成功研制出镁铝曲板,当年的销售额就有800多万元,1992年的销售额达7000多万元,2001年的销售额达3.4亿元,赚取了人生的第二桶金。1992年,在海南投资房地产的李书福亏损了2000万元。从此,他认定做实业才是他的方向,并于次年进入摩托车行业。
  然而令这个天真的年轻人想不到的是,进军摩托车行业,第一道关口就是国家的产业政策。他跑到国家机械部,请求批准同意生产摩托车。他回忆说,机械部的大门,他进都进不去,只好隔着门,跟里面的一个在扫地的人对话。听说这个人是要来申请生产摩托车的,这个扫地的人把李书福奚落一阵子,硬生生地给挡回去了。
  年轻气盛的他跑到杭州,找到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摩托车厂,花钱向他们一张一张地买合格证,"生产一台就给他们几百块钱"。直到1998年,国家机械部才在让他们兼并台州一家负债6000万元的国企之后,正式批准了吉利摩托车生产权。这次,偏执的李书福又一次占领了行业的先机,在摩托车利润高达40%以上的90年代中期,李书福的事业开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996年5月,他成立吉利集团,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在看到汽车行业的巨大机会之后,1997年,李书福带领吉利开始进入汽车产业,1998年8月8日吉利自主研发出第一台轿车——吉利豪情二厢轿车在临海正式下线。2004年,李书福的吉利汽车以10万辆的销售成绩杀进国内汽车十强,吉利集团的销售业绩也接近100个亿。
  自从李书福2003年底实现对香港上市的国润控股实现控制之后,他的资本路径又迈进一大步。2004年伊始,宏观调控之下的吉利汽车开始整合求变。李书福面对新的激烈竞争局面,在2004年10月出人意料地提出"以出口为导向"的新战略,要让吉利汽车走向全世界,在吉利未来的制造计划和销售计划中,2/3的汽车将面向国外市场。
  李书福不仅谋求在汽车市场上的话语权,而且还通过资本市场,完成了自己10多年的汽车生涯最大的一次蜕变。不久之后,吉利汽车发布公告表示,李书福旗下的吉利集团拟通过收购吉利汽车的控股股东Proper Glory的全部股权,从而拥有吉利汽车60.7%的控股股权,实现对这个香港上市公司的全部控制权。当天,资本市场出于对李书福的新任以及对其旗下的吉利汽车前景的看好,吉利汽车以4.11%的涨幅收盘,创下了2004年最大的增幅。
  此项收购,由于当时吉利汽车的股价仅为0.38港元,处于历史低位附近,公司市值在15亿港元左右;如果吉利集团收购Proper Glory全部股权之后,持有吉利汽车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0%提高到60.7%,以当时吉利汽车15亿元的市值计算,如果不溢价收购,吉利集团所需的收购资金应该在6亿港元左右。
  至此,吉利拥有了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四大整车制造基地,近10个汽车品种,下设三个汽车整车制造公司、发动机制造公司、变速箱制造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李书福的"汽车帝国"已经初具规模。
  用东方智慧管理旗下文化迥异的企业
  自2010年以1 8亿美元拿下北欧豪车制造商沃尔沃之后,李书福脑海中所构想的跨国汽车生产集团已开始逐渐成形。这一结果的背后,是过去的5年里,李书福和吉利历经了内部磨合、前期投产准备以及集团的战略调整等诸多磨练。
  或许唯一未变的,是李书福每天密密麻麻的行程表。现在拥有吉利以及沃尔沃两家汽车企业的李书福,每天除了应对繁忙的公务,还保持着在媒体以及公众面前一定的曝光率。放眼国内,能与之相比者寥寥。
  博瑞、蓝色吉利、XC90、无人驾驶、伦敦出租车……这一系列关键词似乎已经很好地总结了李书福的2015。但实际上,吉利与沃尔沃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事关进入到2016年,李书福不仅要考虑如何让吉利尽快参与到时下最激烈的SUV市场竞争中,还要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沃尔沃买单。
  很多人都能从李书福的脸上看到他特有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但却很少有人能理解其背后的责任之大。对于出身草根的李书福来说,如何运用东方智慧同时有序地管理两家有着截然不同文化的企业,更好地让吉利与沃尔沃实现融合,始终是摆在他面前的一大考题。而要如其所愿跻身全球前十大汽车工业集团,这也注定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虽然吉利2015年12月的销量数据还没披露,但前11个月的总销量已然让李书福喜上眉梢。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吉利累计总销量为456230辆,同比上涨26%。这一数据不仅超过2014年的整体销量,而且也完成了2015年年初设定的全年45万辆的销售目标。更让李书福感到兴奋而欣慰的,应该是吉利旗下首款中高级车——博瑞,在上市仅半年后已突破月销5000辆大关,足以与一众合资品牌互较高下。
  就在去年3月20日,久未在吉利新车交付仪式上露面的李书福出现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并亲自将50辆博瑞汽车的车钥匙交到17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和使节的手上。博瑞作为吉利战略转型后首款推向市场的中高级轿车,李书福深谙这将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
  2007年5月,李书福和吉利经销商在宁波联合发布了《宁波宣言》,开始了吉利从"低价战略"向"技术领先、质量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的战略转型。李书福的目标清晰而坚定,即要"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
  随后,吉利通过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体系整合、采购体系整合、营销体系整合,通过推进用户满意度工程、质量精致化工程大力进行品质塑造。与此同时,吉利也开始实施一连串较大规模的国际战略性并购,并购对象包括伦敦出租汽车公司、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和沃尔沃汽车公司。
  "这一系列的行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提高吉利汽车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技术实力、质量管控的能力、内生性人才培养能力以及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吉利汽车的品牌形象。"李书福说。
  而打造博瑞,便是吉利在并购沃尔沃之后对自身研发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该款车型是在吉利旗下KC平台打造,可见吉利对沃尔沃的兼容并收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出自著名汽车设计大师彼得·霍布里之手的外观车身,城市预碰撞安全系统、AQS空调质量控制系统以及PM2.5空气净化器等,一系列来自沃尔沃的"援助"让博瑞拥有媲美合资B级车的实力。
  事实证明,中国消费者认同并开始逐渐接受转型后的吉利。博瑞由最初月销2000辆到如今的破5000辆,并朝着李书福设定的"月销终将破万"目标靠拢。
  "蓝色吉利行动"勾画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作为"新吉利时代"的第一枪,博瑞在市场上取得的初步成功似乎并没有让李书福感到安心。在新能源汽车大潮即将到来之际,除了坚守传统燃油汽车业务之外,李书福对新能源汽车的执着亦从未放下。
  在2015年广州车展前夕,吉利抛出了未来5年的新能源计划,力求到2020年旗下90%的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该战略被李书福命名为"蓝色吉利行动"。在该计划中,到2020年,吉利汽车将提前全面实现第四阶段企业平均5.0L/百公里燃油消耗限值、让消费者实现用传统汽车的成本购买插电式混动汽车的梦想、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等5项目标。
  "‘蓝色吉利行动必将把吉利汽车带向更成功的未来!"李书福在2016年的新年致辞中写道。事实上,去年可谓是吉利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突飞猛进的一年。从兰州到冰岛,再到伦敦,李书福的奔波都在为吉利的新能源汽车事业铺路。一年前,2015年1月10日,李书福在兰州宣布将与新大洋共同投资10亿元组建合资公司——新大洋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以联手打造推广知豆品牌纯电动汽车。对于微型电动车的未来,李书福显得信心十足,"吉利与新大洋联手在这一领域积极探索,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同时整合资源,不断创新,力争打造微型纯电动汽车领域的标杆企业"。
  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该公司售出微型电动车12652辆,实现销售收入9.95亿元。在发展势头如此良好的情况下,李书福决定再斥资30亿元在浙江宁波建设新生产基地,规划年产30万台规模纯电动汽车及部分关键零部件,意图为微型电动车的未来再度加码。
  去年7月,李书福远赴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会见了冰岛总统奥拉维尔·拉格纳·格里姆松,并与当地一家甲醇燃料生产商——碳循环国际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4550万美元(约合2.8亿人民币)的投资协议,成为其重要股东并派驻董事会成员。
  事实上,无论是2014年收购英国电动车制造EmeraldAutomotive(绿宝石汽车)公司,还是联手科力远加码油电混动,李书福谋划的新能源汽车版图已然非常宏大,其中甲醇燃料汽车或是旗下的关键一环。李书福甚至提出,在与碳循环国际公司合作之后,是否可以考虑利用冰岛得天独厚的资源,试点运行完全以甲醇为燃料的出租车。
  对于"出租车",李书福似乎一直有一种执念。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之前曾三度在全国两会中就现行出租车体制改革进行提案。虽然目前在国内仍未看到相关进展,但李书福已然在英国市场逐步构建其出租车王国。
  2015年10月21日,伦敦下着蒙蒙细雨。在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了中英创意产业交流活动,并来到兰卡斯特宫门前参观伦敦出租车TX5和比亚迪的双层电动大巴。陪伴在其左右并做讲解的,就是中国汽车界最有野心的两大"狂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习近平此次访英,把中英汽车业的携手合作推向了新的高潮。在接近4000亿人民币的合作项目中,汽车业的项目投资总额就占到了11.67亿人民币。而作为目前民营汽车车企中的两大典型代表,吉利和比亚迪在成为习近平访英随访团一员的背后,显然有着更深层次的涵义。
  的确,李书福要对全世界展示英国出租车公司在被其收购后的最新成绩单——TX5。该款有着轻量化铝合金车身结构的全新伦敦出租车,将搭载一套插电式混动系统,从而实现零排放。
  在李书福看来,伦敦出租车不只是一辆汽车,而是一整套服务体系乃至文化。"伦敦出租汽车公司有一套自己的运营管理方法,已经成为伦敦文明文化的象征,这样的一个汽车品牌、技术文化和系统,我们并购过来以后,对我们研究出租汽车,认识伦敦市场,帮助都是很大的。"
  吉利控股集团也同时宣布加大在英国的研发投入,在原有2.5亿英镑投资的基础上追加5000万英镑,将伦敦出租车在考文垂安斯蒂的新基地打造成吉利在英国的前沿技术研发中心。就在李书福宣布"蓝色吉利行动"启动那天,一直备受期待的帝豪EV亦同时上市。在消费者享受国家与地方双重优惠补贴后,该款电动车的价格仅为12.08万元,被喻为吉利新能源战略的开山之作。
  以跑马拉松的精神来让沃尔沃浴火重生
  然而李书福深知,眼下帝豪EV政府补贴占其售价中的比例接近50%,这对任何一家汽车企业而言都不是长远之计。不断优化成本,提升技术水平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在5年前并购沃尔沃之时,李书福早有盘算。从各大汽车品牌论坛,到世界互联网大会,李书福在2015年提及最多的词汇是"沃尔沃"。
  在被世人所熟悉的"安全性"之外,"智能互联"以及"自动驾驶"是李书福意欲赋予沃尔沃这一北欧豪华品牌的全新形象标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书福便对沃尔沃车联网以及自动驾驶技术作出了完整的介绍。
  与此同时,吉利自身亦希望借助沃尔沃的技术,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基于对未来互联趋势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吉利控股集团以沃尔沃为龙头,制定了全面的智能互联战略、技术路线和产品规划,紧紧把握电气化、轻量化和智能化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力争把吉利控股集团打造成全球前十大汽车工业集团。"李书福在演讲中如此强调。
  事实上,在收购沃尔沃之后,李书福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让沃尔沃在尽快摆脱亏损并实现盈利的同时,也为吉利的发展持续"输血"。2008年福特准备出售沃尔沃时,它的税前亏损高达15亿美元,虽然在2009年亏损降至6.53亿美元,但依然欠着不少债务。联合出资收购沃尔沃的投资者不会为吉利偿还沃尔沃的欠债,这意味着,这些资金都需要靠吉利自己去赚取。
  而去年开始登陆全球市场的全新XC 90,被喻为是沃尔沃的"翻身之作"。这款吉利与沃尔沃斥巨资119亿美元打造的旗舰豪华车型,去年在全球一共售出近8万辆,备受好评。
  但让李书福无法忽视并耿耿于怀的是,这一车型在登陆中国市场后并未能为沃尔沃带来可观的销量。去年前11个月,沃尔沃在华的总销量下跌1.8%为71766辆,中国市场成为其全球市场中唯一下滑的市场。即便在美国市场上,沃尔沃凭借全新XC 90,去年前11个月也取得了同比攀升18.0%至60705辆的好成绩。
  按照李书福的计划,要在并购后的三到五年内使沃尔沃的产能达到60万辆。李书福一直认为,沃尔沃当前之所以落后,是在规模上落后。规模上不去,成本也就降不下来,进而削弱了沃尔沃的竞争力。在他看来,沃尔沃的研发投入与奔驰宝马相近,但规模却比两者小得多,这导致每辆车的成本增加。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市场将会在弥补现有销量到盈亏平衡点之间的差额上起到关键作用。早前吉利控股集团在沃尔沃的复苏计划中就提及,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潜力至少20万辆左右。
  或许这一状况在2016年CMA平台产品开始陆续面世后会发生改变。"过去一年中,吉利欧洲研发中心已取得重大进展,基于CMA基础架构,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即将推出面向不同细分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全新战略车型,必将极大提高集团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力。"李书福早前透露。
  2013年9月,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联合建立了中欧汽车技术中心,而其一大重点任务便是CMA新车,该平台架构将衍生吉利和沃尔沃下一代C级(欧洲标准,等于中国A级或紧凑车)和B级(欧洲标准,等于中国A0级或小型车)车型。
  据悉,首款诞生于CMA平台的SUV已于今年一季度推出,而沃尔沃方面亦计划在2018年推出基于此模块架构打造的XC40,以应对奥迪Q3、宝马X1等竞争对手。随后,沃尔沃还将基于CMA平台陆续推出全新一代V40掀背车以及全新紧凑型轿车$40等产品。同时沃尔沃方面亦期望通过SPA和CMA两个平台架构之间实现共享,尽量缩短产品周期。
  众所周知,新的模块化架构具备通用性和模块化特点,能够在研发、测试和零配件采购方面形成规模效应,是车企削减成本继而增强竞争力的一大关键手段。而这也是李书福在并购沃尔沃之后最想完成的事情之一。
  自1994年作出"造汽车"的惊人决定后,把吉利打造为一个全球化的汽车生产集团便一直是李书福的夙愿。尽管行为很疯狂,但李书福并非不明白。在去年10月首届宁波马拉松比赛上,李书福便如此说道:"从事汽车制造业就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不但需要具备远距离、长时间战斗的体能和技术,更应该拥有跑马拉松顽强拼搏、永不止步的精神。"
  "要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是吉利作为自主品牌,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品质汽车的使命,一款代表"中国好声音"的汽车,除在外形、动力等方面充分满足用户的要求之外,也同时在健康安全方面为车主铸造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挚爱于心,呵护于行",吉利控股集团作为自主品牌的中坚力量,我们看到了吉利的诚意和努力,也看到了她无比辉煌的发展前景。但愿我国更多的自主品牌能够回归产品品质的原点,切实从车主需求出发,真正关心呵护车主的汽车生活,也只有这样,汽车社会才是值得人们期盼和向往的。
网站目录投稿: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