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青岛港骗贷推倒多米诺骨牌


  最近持续发酵的青岛港骗贷事件,让进入消费淡季的铜市场更加的低迷。沪铜主力从前期高点49210元/吨震荡下滑至当前的47600元/吨的水平,LME3月铜从前期6970美元/吨下滑至当前的6680美元/吨的水平。
  青岛港事件令COMEX铜暴挫
  铜融资等领域的猫腻并没有什么新鲜事。国内商业银行铜融资,普遍存在三种模式,其一,信用证模式,即进出口企业通过境内银行开出的延期90-180天付款信用证,将境外现货铜进口到中国保税口岸,再将铜卖给贸易商。企业收到现货铜并转手卖出往往只需不到60天,这期间的时间差,相当于企业进行了一次低成本短期融资。
  另外两种模式就是仓单质押模式和融资平台模式。仓单质押模式是将境外现货铜进口到中国保税口岸,注册保税库仓单再向银行申请仓单质押美元贷款,最终投资于高收益项目和资产,赚取利差;而融资平台模式则需依赖另一实体主业。
  上述三种模式连环使用,将资金投向收益回报更高的房地产等平台,推高铁矿石融资和铜融资的泡沫,使得铜融资成为一个巨大的影子银行黑洞。而这正是这几年钢贸、有色金属过度融资的核心症结所在。此次涉案的德诚矿业与德正资源控股人陈基隆正是利用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漏洞,在不同银行质押,然后将资金转投自己的房地产等项目。
  受此事影响,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赴港IPO,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大港,却遭遇公开发售仅获得15%的认购的尴尬境地。
  青岛港事件究竟有大影响?也许正如业内人士说的,"只有潮退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数据显示,青岛港事件消息爆出后,COMEX铜大幅下挫1.4%,跌幅创下7周最大。
  有知情人士介绍,此次青岛港事件与前两年盛行的钢贸重复质押如出一辙——作为第三方的仓储公司与企业相互勾结,甚至串通银行放贷人员,针对同一批货物,开具多张仓单,然后企业分头去找不同银行质押骗取多笔贷款。在其看来,青岛或许是下一个"江浙",只不过,银行体系坏账危机从钢贸融资转换成了铜、氧化铝等有色金属融资。
  蒋舒认为,短期内铜的价格不会太大变化,美元逐渐走强,整个美国经济复苏对铜有一定支撑作用。同时,很多金属不具有铜的特性,一旦被查,则难于找到合适的替代品。
  17家中资银行数十亿资金被卷入
  最紧张的莫过于银行。目前,有机构数据显示,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在内的至少17家中资银行卷入此次事件,其涉事金额都在10亿左右。
  而外资银行,继南非标准银行集团第一个跳出来承认蒙受损失之后,多家外贸银行等多家境外银行也开始介入调查,银行业普遍的担忧是,青岛港的融资骗贷问题或许仅仅是"冰山一角"。
  在易贸研究中心宏观分析师马泓看来,缺乏对仓储公司的监管还是缺乏对贸易商的监管,是导致虚假仓单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其实早在4月底,银监会季度监管会议上,银监会就已警示,"钢贸行业的违规融资模式有被复制到铜、煤炭、铁矿石、大豆等商品贸易融资领域的迹象。"
  一份资料显示,高盛在3月时估计中国大宗商品融资交易金额高达1600亿美元,约占中国短期外汇贷款总额的31%左右,这也正是外资银行寝食难安的原因。不只外资行已经注意风险,中资银行也开始进行相关调查工作。
  近日,高盛发文继续看空今年铜市,考虑到该事件可能导致融资交易快速关闭,预计6200美元/吨的目标价将提前实现。而影响更为深远的情形是——调查扩大至更大范围的中国商品融资交易。
  铜市场供求影响众说纷纭
  公开的数据是,5月份,上海保税区铜库存75万-78万吨,青岛保税区铜库存6万-7万吨,广州保税区库存3万-4万吨。全国保税区库存合计高达85万-88万吨,相当于上海期货交易所和LME库存总和的三倍多。
  近期,青岛港事件引发上海保税区的铜溢价持续回落。由此,我国保税区铜库存这一"堰塞湖"将"泄洪"的言论在市场蔓延。
  中信期货首席分析师景川认为,一旦对标的库存进行清理,就会使以往的隐性库存转为显性库存,冲击现货市场。与此同时,未来银行对于融资铜的态度会更加谨慎,港口对于融资铜进一步的新监管制度也会出现。
  而我国铜业巨头江西铜业集团副总经理吴育能却有不同观点,他认为,铜价大幅回落都与宏观系统性风险和供需基本面剧烈恶化两大因素相关,金属仓单质押骗贷事件是个案,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也不会改变铜市场的供求关系。但短期内使国内银行缩减对有色金属企业的信用证额度,限制转口贸易量,使外资银行缩减"仓单质押回购业务"。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保税区铜库存不是"堰塞湖",下半年将被国内消费逐步消化。但可以肯定会的是,青岛港事件会使得融资铜业务面临更为严厉的监管。目前多数银行已经停止对铁矿石、铜、铝、大豆等大宗商品的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
  大宗商品进口融资业务被叫停
  针对愈演愈烈的青岛港商品融资调查事件,市场方面有消息传出,出于收回贷款风险的担忧,许多银行都开始缩小金属融资业务的规模,这或将大幅减少中国的金属进口量,并影响到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事实上,自去年底以来,外资行撤离大宗商品业务领域的消息不绝于耳。德意志银行2013年12月宣布,将关闭全球大部分大宗商品业务,其退出的领域包括能源、农业、工业金属和纺织品交易业务,保留贵金属交易和大宗商品指数团队。瑞银、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国际投行也宣布考虑退出大宗商品业务。由此可见,撤离大宗商品业务已势不可挡。
  另外,去年七八月间,LME"库存门事件"促使美国通过了"沃尔克规则"最终版本。这项新规主要规定:禁止银行机构从事大多数自营交易;限制银行机构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要求银行机构设立内部合规计划,并向监管机构提交相关计划和报告重大交易活动情况。
  其所带来的影响,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将导致未来大宗商品期货交易逐渐趋冷,市场流动性减弱,加上QE3退出以及商品板块价格下挫的影响,将使国际投行大规模撤离大宗商品业务。
  而受其影响最大的貌似就是贸易商们。自青岛港融资骗贷事件后,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暂停这类融资业务,而停下来的不仅仅是铜和铝,也不仅仅是青岛港。有知情人士爆料,"目前上海当地银行对大宗商品进口的融资业务基本全停了。"
  高盛的一份报告认为,银行业有可能通过提高融资成本来提高对中国大宗商品融资交易的门槛,而这将会削弱铜融资交易的利润率,使得更多铜被释放到市场上。与此同时,包括铁矿石在内的大宗商品贸易商或将迎来最艰难的日子。
  另外,6月份是银行的集中结算时期,融资贸易商还款压力加大,本就已经资金链紧绷的贸易商,将有可能大量抛售相关商品。贸易业本来就是低利润行业,资金链脆弱,如果此时银行收紧融资大门,贸易商将经历一段最难的日子。目前,青岛已有多家企业因贷款问题陷入困境,个别企业主出现短暂"跑路"。
网站目录投稿:妙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