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生态博物馆背景下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生态博物馆的建立旨在保护濒临消失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我国生态博物馆主要集中在西部落后的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因此逐渐成为了当地发展旅游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救命草"和"摇钱树",背离了生态博物馆建立的初衷,生态博物馆的旅游发展之路必须要把握好开发和保护的平衡点,实现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博物馆;旅游;可持续发展
  1.生態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生态博物馆概念在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1998正式进入中国,以贵州六枝梭戛长角苗生态博物馆的建立为标志。目前在贵州已经相继建立了贵阳花溪镇山、锦屏县隆里古城和黎平堂安生态博物馆。
  1.1生态博物馆概念
  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生态保护机构,就是博物馆的社区化,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在现代化进程中,力求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生态遗产,并努力实现社区文化生态、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1]。与传统博物馆不同,生态博物馆将保护范围进行了放大,在保护实物的同时,更多侧重于文化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保护,注重地区"活态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1.2生态博物馆的"中国化"
  西方国家的生态博物馆理念是在工业时代后,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维护文化信仰而开始文化反思的情况下产生,属于基层社区的自发需求;而我国建立生态博物馆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落后、居民受教育程度低,生存问题是关键,缺乏文化自觉、自信和文化保护的迫切需求。社区居民作为文化主人而,建立生态博物馆更多可以理解另一种的"被文化"。就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现状而言,不论是最先建立的贵州,还是随后跟上的广西、内蒙、云南等地,生态博物馆基本上都进行了旅游开发。从而形成了生态博物馆的"中国化"运营管理模式,即"旅游开发+文化保护"。
  2.生态博物馆的旅游发展现状
  以生态博物馆为资源基础的文化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者的活动不应当干扰当地社区的正常生活方式,不对当地社会、文化造成伤害或破坏[2]。然而现实中的生态博物馆旅游与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密切联系在一起,甚至将生态博物馆式的旅游归于了一般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没有真正凸显出生态博物馆的地位。
  以贵州为例,隆里古城作为明代的军事古堡,中原汉族文化在这座古城传承600多年,被誉为"汉文化的孤岛",古城建筑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的风貌,古城人都能准确说出自己先辈背井离乡的那段往事。但现实情况是,目前隆里生态博物馆每年接待的旅游者总量仅在2、3万人,一直以来仅作为过境旅游地,以观光层次的游客为主,逗留时间短,游客参观完民居和文化展厅后就离开,少有住宿,同时因为缺少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消费水平低。又如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以菁苗民族风情为主,以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民族服饰、社区结构而闻名,独特的打嘎仪式、扫寨仪式以及跳花场活动,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打造高端深度旅游体验品牌也一直是它的定位发展方向,但实际上鲜有高端旅游者光顾,当地人更多的旅游收入渠道来源为陪游客照相而已。
  3.生态博物馆旅游良性发展路径
  多数人认为:生态旅游是指对环境和旅游地文化影响小,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保存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对生物和文化有着特别感受的带有责任感的高级旅游活动形式,其实质是可持续发展旅游[3]。生态博物馆旅游从本质上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这里的可持续可以分为文化保护和旅游经济增长两个方面。
  3.1保护圈层的划分
  对于生态博物馆本身而言,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观念都是文化保护重点,但开放参观和体验应该有限度。如隆里古城为满足游客体验诉求,居然允许人们把玩铁质"关刀"的文物,势必让人产生对文化生态的轻视和质疑。参照风景区开放程度,可以将生态博物馆划分核心区、缓冲区、科考游览区、体验区既能满足人们猎奇求知的需求,又能达到文化保护的效果。将博物馆的周边地区都纳入旅游范围,部分植入生态博物馆的文化元素开展体验、休闲旅游,从而丰富旅游功能。
  3.2社区民众是最真实的文化信号
  所谓集体记忆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所保存的记忆,它是关于一个集体过去全部认识的总和,可以在文化实践活动或物质形式的实在中找到集体记忆的存在,可以在我群体与他群体的互动中感知到集体记忆的力量[4]。生态博物馆旅游离不开当地民众的参与和支持,因为民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生态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因而生态旅游强调文化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的"双赢",强调社区的参与和利益[5]。因此,一方面是指导当地居民如何在生态博物馆旅游开发中受益,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指导;另一方面,是开展系列的专题培训,引导当地人深层次认识到自身文化的稀缺和独特,自觉形成维护和保护意识。只有当地人参与到保护和开发的活动当中来,这样的生态博物馆旅游才最具活力和魅力。
  3.3高端定位是发展的最终方向
  生态博物馆因其文化的特殊性、资源的稀缺性有着极高的研究和旅游价值,但旅游开发过程中,人们对它的认识与古镇、古村落旅游基本上等同起来,归究根源是因为开发者和经营者没有准确定位有关。生态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在旅游经济领域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价格来体现,将生态博物馆定位为高素质、高品位人群的专享宴席,一方面可以控制旅游人数,间接实现文化保护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价格杠杆实现文化价值的提炼,让旅游者从内心珍视和尊重文化资源。根据资源特性,科学规划核心区、缓冲区和开发区,以区定价,凸显生态旅游的高端性、高层次性,彻底摆脱传统观光、休闲旅游的藩篱,划定特定开发区域,重塑深度体验旅游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尹绍亭.民族文化生态村[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12).
  [2]张广瑞,魏小安等:《旅游绿皮书·200l~2003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63页。
  [3]彭兆荣.旅游人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Z004
  [4]肖明艳,但文红,基于贵州生态博物馆的村落旅游探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4)
  [5]周俊满。生态旅游:生态博物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平衡点,[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3)
网站目录投稿: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