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刘邦不是流氓皇帝从草根到一代霸主


  导语: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能皇帝,他在中国历史上做出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开创汉朝。
  在中国两千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治的象征与代表,掌握国家的独立,行政司法等全部大权,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与臣民的生死荣辱。
  黄仁宇曾经总结过:中国皇朝存续,只在"第三代接班人"。来看汉朝:刘邦死后,吕后掌政,中间惠帝在位仅7年,换言之,亲政16年的吕后,可视为第二任皇帝。第三任皇帝,汉朝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好皇帝,加上第四任,开创了文景之治。
  一.农民出身的社会背景
  刘邦(公元前256或247—前195)本名刘季,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是他称帝后改的,沛县丰邑中阳里人(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字季,也有人说他的原名就是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出身农家,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知人善任。
  刘邦外貌隆准,美须髯,面呈龙相,左腿上还有72颗黑痣。年少时的刘邦性格豪爽,却不喜欢读书,人们都听过一句名言叫做:"刘项原来不读书"刘邦比起项羽,文化水平可能更为低下。
  不喜农事,只喜欢喝酒。其父太公训斥为"无赖",并说他不如哥哥,但刘邦还是我行我素。后来他当了皇帝,尊刘太公为太上皇,未央宫建成的时候,大宴群臣,刘邦双手捧着玉杯,给太上皇刘太公敬酒,还没忘了那就话,笑着对大臣们说:"当年太上皇经常说我是个无赖,游手好闲,不能够发家致业,不如我二哥。我今天的产业比我二哥如何?"群臣都高呼万岁,一片欢声笑语。刘太公也只得跟着笑!
  二.从不布衣到皇帝重要举措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彻底打败了项羽,结束了楚汉相争的局面,登上皇位。他在洛阳南宫置酒会宴群臣,要群臣谈一谈"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不完全同意这种说法,他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说他善于用人,这是符合实际的。
  1.沛县起兵
  (1)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州(今河南淮阳)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这时,县令也想继续掌握沛郡政权,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
  (2)据刘邦的资料显示,这一年已经是公元前209年10月,刘邦已经有48岁了,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籍(即项羽,项羽名籍)和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的苏州市)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
  2.刘项合兵
  他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他在位这些年,为稳固当时汉朝的朝局做了很多事情。他快速的把当时已经没落下去了的经济给发展了起来,又快速的稳定了各诸王的叛乱。而且还很好的凝聚了中华文化,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就是刘邦促成的。
  (1)立楚怀王后,项梁率军北上救齐赵,在亢父、东阿大破秦军,这时齐军因田间、田都、田角之故,引兵还齐,只有楚军追击秦军,于是项梁下令楚军分军,以刘邦、项羽为帅,率楚军一部攻城阳,刘项二人率军攻下城阳,屠之。
  (2)沛公将曹参大破秦兵,斩杀三川守李由,并俘虏秦侯一人。之后,刘项二人还攻陈留,未下,这时秦将章邯大破项梁于定陶,项梁本人亦战死,刘项二人大惊,两人商量后决定放弃陈留,还军东归,刘项二人分兵,项羽军驻彭城西、吕臣军驻彭城东,而沛公军驻砀。
  (3)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
  3.分封汉王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项籍入咸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又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今陕西南郑),并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意)为雍王、塞王、翟王,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同时削减刘邦军队至三万人,项羽自己称为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
  项羽分封,表面上看去论功行赏,但是实际上却是对原诸侯势力进行重新组合,对服从自己的予以分封行赏,并没有照顾原诸侯在本国的实力与影响,因此从一开始埋下乱源,而且他又拒绝了谋士自王关中的建议,坚决衣锦还乡。
  三.著名战役——楚汉之争
  当年,他们俩人也曾有过共同的梦想,共同身披战袍,于战场中相互扶持九死一生。他们俩人虽然年纪相差悬殊,但是却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所以他们义结金兰,成为手足。
  1.站前局势:
  (1)汉元年二月,诸侯罢戏下,各回国,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表示再也无意出兵,以麻痹项籍,11月,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名为义帝发丧,派人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籍,拉开了4年楚汉战争的序幕。
  (2)同时,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刘邦乘乱重返关中,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并用计欺骗项籍,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籍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项羽则最终陷入齐地泥潭无法抽身,这样给了刘邦绝佳的机会。
  2.双方僵持:
  (1)公元前205年冬,项羽发动反攻,围困荥阳,形势十分危急,刘邦用陈平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刘邦又派纪信装扮成自己去楚军诈降,乘机逃出荥阳,项籍加紧围攻荥阳,并夺取成皋。
  (2)刘邦一面命汉军在巩县一带坚守,阻击楚军前进,一面命韩信组建新军击齐,派人入楚腹地协助彭越进攻雎阳(今河南商丘南)、外黄等地,再次迫使项羽回救,公元前204年11月,刘邦用计再次收复成皋,斩杀了项羽大将曹咎。
  3.战争后期:
  项籍在击败彭越后,寻汉军主力决战不成,屯兵广武(今荥阳北)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籍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公元前203年10月,项籍引兵东归。
  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楚军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只有率800人突围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境),这时项羽身边只剩下28骑了,一亭长愿带项羽逃至江东重振霸业,遭项羽拒绝,项羽带着28骑大战汉军,最后全军覆没,项羽不愿被俘受辱,于是在乌江自刭而死。
  4.登基称帝
  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公元前二·六年乙未岁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
  楚汉战争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为重大的战争之一。
  关于这场战争胜负的原因,史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有用人说、刘邦项羽性格素质说和地理因素说。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两大集团对于当时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的回应。
  项羽在主持分封时损害了旧贵族和豪杰出身的义军领袖利益,导致他们起兵反叛。又不能分利与士,失去士阶层的支持。他完全忽略底层民众的利益诉求使他丧失民心,无法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最终陷入各种势力的联合剿杀,兵败而亡。
  而刘邦则相反,他不仅"饶人爵邑",与士同利,赢得士阶层的支持;又顺应民意,废除秦之酷法苛政,并把秦之苑囿园池与关中民耕种,与民同利,赢得关中民心,有关中作根据地,这是其取胜的根本原因。
  四.结语:
  刘邦这个人是历史上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指挥家。当时的社会,正处在于秦暴之下。百姓在秦朝的统治下,民不聊生,非常痛苦。项羽和刘邦同是在反秦斗争形势下崛起的义军领导人,考察项刘的全部历史,考察他们的才智、品格及其反秦斗争的历史作用,我们认为对项刘应予高度评价。
网站目录投稿:乐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