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选址之谜揭秘皇太极为何建造皇寺庙


  古代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总是喜欢为自己建造宫殿,修建陵墓。可是皇太极却做了一件令大家都迷惑的事情,他竟然建了一座皇寺庙,这背后有怎样的寓意呢?
  说到创建"皇寺庙",还要从女真后金时期的蒙古察哈尔部落说起。
  蒙古察哈尔部落的林丹汗,出生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当年,满、蒙各部落都有"立长为嗣"的观念和习俗。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以长孙身份,林丹汗继承了祖父的汗位,成为统辖蒙古的"可汗"。林丹汗继位不久,便在蒙古漠南巴林部境内的阿巴噶哈喇山,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浩特"(汉语"白城"),作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除了实力雄厚之外,林丹汗还是元世祖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并握有"传国玺"、"玛哈噶喇"金佛、《金经》三大法宝,足已号令蒙古各部落。
  "传国玺"原先珍藏在元朝的内务府。元代顺帝被明代洪武帝朱元璋打败后,携带传国玺逃到沙漠,最终死在应昌府(内蒙克什克腾旗西北达里诺尔西),传国玺不知去向。200多年之后,一个牧羊人发现了一件怪事:他的一只山羊一连3天不吃草,只是一个劲儿地在一个山岗下用蹄子刨地。牧羊人见状,将地面挖开,惊喜万分地得到了这方"传国玺"。牧羊人将"传国玺"交给了元代后裔博硕克图汗。后来,博硕克图被察哈尔侵占,"传国玺"便落到了林丹汗手中。
  "玛哈噶喇"是藏语,意为"宝藏怙主",译成汉语为"大黑天",为藏传佛教中护法神之一。沈阳"皇寺庙"中的"玛哈噶喇"佛像,以黄金铸成,高约两尺,重1000两。据有关专家考证,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在甘肃凉州(武威)的忽必烈军营中,工匠巴勒布铸造了"玛哈噶喇"金佛。当时,这尊佛像被视为元朝皇帝的护法神、蒙古族的战神。"玛哈噶喇"金佛曾由五台山转至西藏。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林丹汗下令,在"瓦察尔图察汉浩特"建造金顶白庙,供奉从西藏请来的"玛哈噶喇"金佛。
  《金经》是举世闻名的东方佛教经典。元代大德年间(1297年至1307年),奉元成宗铁穆耳之命,藏文《金经》被译成蒙文。尽管林丹汗握有三大法宝,但他到处兴兵攻掠,专横跋扈,贪得无厌,最终激起蒙古各部落的强烈不满。
  林丹汗当政时期,努尔哈赤的后金国在辽东崛起。为扩充实力征讨明朝,努尔哈赤对相邻的漠南蒙古科尔沁部、扎鲁特部、八岳特部等部落,采取了"联姻结盟"政策。努尔哈赤先后迎娶科尔沁贝勒明安女、孔果尔女为妃;又将胞弟舒尔哈齐之女嫁给八岳特部贝勒之子,从而分化瓦解了林丹汗的势力。
  皇太极继位后,采取软硬兼施策略,笼络、征服察哈尔外围各部,集中军事力量打击林丹汗。皇太极先后于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六年(1632年)、九年(1635年),三次征讨林丹汗。尤其是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三月,皇太极御驾亲征,传令归顺后金的科尔沁、扎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特等蒙古部落出兵,在西拉木伦河(西辽河之一)会盟。同年四月下旬,皇太极率领满、蒙联军10万兵马,越过兴安岭,驻守都勒河。
  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十二月十四日,墨尔根一行抵达盛京(沈阳)边门(沈阳西北平罗堡)。皇太极闻报之后,随即命毕礼克图囊苏喇嘛、大臣罗礼,带领众多僧人,前往盛京(沈阳)边门平罗堡迎接。第二天,墨尔根来到盛京(沈阳)城内,向皇太极奉上"玛哈噶喇"金佛、《金经》。皇太极大礼接见、款待了墨尔根等人。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皇太极下令,表彰墨尔根等二人,赐给每人鞍马、染貂皮帽、貂镶皮袄、玲珑腰带、玲珑撒袋、股子皮靴各一;其他归顺人员也各有赏赐。
  在赏赐送佛有功人员的同时,皇太极还做出西征决定,差遣弟弟多尔衮,侄子岳托、萨哈廉,长子豪格,远赴黄河"河西"寻找林丹汗的太子额哲,以及"传国玺"。当年二月二十六日,多尔衮等"四王"率领一万铁骑离开盛京(沈阳),沿着当时林丹汗的逃亡路线,一路向西疾进。
  尽管有在白骆驼卧地不起闭目死去之地建造佛堂之说,但李凤民先生认为,金佛佛堂,即"皇寺庙"选址的依据,与盛京八旗方位制度有关。清代初期,将盛京(沈阳)内外城东、西、南、北四面划分为八等份,"八旗"的每个"旗"各占一份。以清初崇德年间的盛京(沈阳)外城为例:北面(由西向东排列)为正黄、正蓝两旗;东面(由北向南排列)为正白、镶白两旗;南面(由东向西排列)为正红、镶红两旗;西面(由南向北排列)为镶黄、镶蓝两旗。于是,"八旗"均拥有各自的固定土地。
  皇太极虽为一国之君,但在传统的"八旗"制度上,皇太极仅为正黄、镶黄两旗的旗主,拥有相应的固定土地。"皇寺庙"位于小西边门大御路以北、小北边门大御路以西之间。这个位置,恰恰是正黄旗的地界,为皇太极拥有的土地。以此推断,建造金佛佛堂用地,是清太宗皇太极所拨的正黄旗旗地。那么,金佛佛堂便自然是皇家寺院了。所以,尽管金佛佛堂扩建后,全称叫做"莲花净土实胜寺",但人们还是习惯称之为"皇寺庙"。
  再有,《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定制:喇嘛寺庙必须建在城外。由此可见,"皇寺庙"的选址,也显然遵循了这一定制。
  皇太极建造"皇寺庙",完全出于政治需要。"蒙古三宝"到手后,又建造了金佛佛堂,使得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贝勒齐聚盛京(沈阳)城,一致拥戴皇太极为蒙古"共主"。皇太极不失机宜地接受满、蒙、汉诸王大臣上奏的尊号,改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清"。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在清代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
  所有事情的开始都是有原因的,这建"皇寺庙"听起来有些荒唐,很让人理解。但若追溯源头,还真是有很多含义。也正是因为皇寺庙建造的过程如此受到重视,所以现在才有许多人去参观吧。
网站目录投稿:以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