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信息化条件下中职生学习力培养探究


  孙英梅 马丽
  摘 要:本文从学习力的内涵、要素、现状分析等方面,分析中职学生学习力培养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结合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探寻学生学习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学习力  信息化教学  学习力培养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信息化条件下职业院校现代化管理模式研究》(改名为信息化条件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088)研究成果。
  一、中职学生学习力培养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高级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信息化时代,中职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这个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学习观是每个人自我发展必须具备的理念和条件,但中职学生学习力较差,无疑会影响学生自身发展。
  二、学习力概述
  "学习力"一词最早来源于管理学领域,彼得·圣吉(2001年)提出学习力构成维度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我国一些学者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对学习力的构成进行探讨。基于心理学的视角,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将学习力看做学习的动力、能力、毅力、创新力的总和。
  本课题项目研究组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将学习力界定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方法、习惯和学习创造力。
  三、中职学生学习力现状分析
  课题组利用1个月的时间,采用网上和问卷的形式,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中职生学习状况进行了前期调研。通过调研,发现中职生的学习力有下面几个特点。
  1.无动机、无目标的居多
  学生普遍认识不到目前所学的点点滴滴会与以后的职业有什么直接联系,因此选择专业时,只是表面上肤浅地感兴趣,还有一些随波逐流者(占比20.53%),没有自我认知,不知道自己的需求与兴趣。他们喜欢信息化教学的原因是感觉新颖,学习资源丰富多彩,主要是能使用手机和电脑多样化进行学习。
  2.学习习惯差,自主控制力差
  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开小差,随意介入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上课说话、睡觉(玩手机导致上课精力不足);迟到早退,不按时交作业。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时,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大多达不到理想效果。
  3.没有系统的学习方法,缺乏自信
  不会规划和利用时间(逻辑能力差),没有预习、复习练习习惯,缺乏阅读经历(理解记忆力差),缺乏合作交流意识(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差)。
  4.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差,缺乏知识迁移能力
  95%以上的学生不会做作业,更不会分析与思考相关问题。喜欢轻松地做作业的方式,比如利用网络或手机完成作业。
  四、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1.开放性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自我约束要求高,限制性不强。
  2.共享性
  是信息化的本质特点,资源多,大家共用,检索和查阅资料繁琐并耗费时间多。
  3.交互性
  能实现人与机器,人与人近距离或远距离的多方向交流。实现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人们共享。
  4.协作性
  创造了人与人、人与机器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为多人协作提供新的方式。
  五、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学校的现状分析
  课题组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发现,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受到现有条件制约。硬件设备虽有,但不足;有硬件平台,但无相应的软件;实施时需要的资源,要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而职业类学校,每个专业的教师由于编制的原因人数不多,资源的积累需要过程,费很大劲准备资源,无法使用,或者无法监控学生使用。所有这些原因都造成信息化教学开展困难。大多数采用信息化教学是为了参与各种比赛。真正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学校多为高职院校。学生采用信息化的学习,其学习状况优劣表现明显。
  1.优势
  (1)学生对使用丰富多彩的资源,特别是小视频,小动画等感兴趣。
  (2)使用电子作业,尤其对叙述内容简单、完成容易的作业表现出较高兴趣。
  (3)选取的实例是经历过或身边存在的,容易接受。
  2.劣势
  (1)学生的信息检索的選取能力较差,不能自主搜集相关知识,需有教师明示。
  (2)学生的电子作业完成需要的专业技能不足,作业的技术处理有缺陷。
  (3)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自控差,部分学生抗拒自主学习方式。
  (4)学校硬件设备的不完善造成不能保证学生随时在线检索,即进行课堂学习时,借助外界的资源受限。
  (5)学生学习不持续,兴趣维持强度弱。学习的过程记录有欺骗性,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每个过程都是真实的记录。
  六、信息化条件下中职生学习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1.确立自我发展目标,激发学习需要
  确立自我发展目标,逐级细化目标,形成学习需要。在学生来到学校的第一年,学生应对自己所选的专业有个宏观上的认识,并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中职学校应该在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班主任和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并认识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进行职业能力倾向的测定。在第一学期允许学生更换专业。此外,帮助学生找出现在的自己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制订学习计划,形成内在需求。
  2.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中职生缺乏自我认知和主动性,学习依赖于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由兴趣入手,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改变教学模式、评价方法,让外部动机促进内部动机形成。重建学生对于学习的信心,激发强化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真正唤醒学生学习动力。这样学习力的形成才有基础。结合社会现实,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及生活的紧迫性,强化学习动机。
  3.通过信息化管理监督,养成学习习惯
  中职学生大都缺乏学习自主性和自我控制力,这就需要学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意志力,帮助学生把外在行为内化为习惯转而形成素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学习是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所以,学校处处皆知识,学生在校的一切行为都是实践,都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范围。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不好,实际是学习习惯不好,规范性差,学习意志力不强造成的。习惯是养成的结果,遵守制度、保证学习任务完成的质量,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平时表现或过程的评价。督促学生长期坚持,最终会形成习惯。
  4.通过网络平台和课堂教学培养、形成学习方法
  学习能力来源于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是判断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目标的落实者,在教学中应赋予教学具体的意义,也就是说学习的内容要有用有趣,教师的课程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职业要求。在教学模式上,以小组合作研究型学习模式为主,通过任务—活动—分享这一过程,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要目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在研究型学习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体验活动、实践提升学习力
  体验活动不仅可以活跃学生思维,也可以增强其自信心,是学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要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让学生体验知识运用的成就感;通过课外活动,开设选修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兴趣社团,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在活动—思考—活动的反复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查阅资料、修改方案、实践检验、反馈修正等环节,直到成功,学习力和创新力不断提升。
  学生学习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力培养的主导者,需注意两点: 一是持之以恒,关注学习习惯养成,不因学生的行为反复丧失信心。二是采用过程和多元评价,重视学生个性化培养。
  参考文献:
  [1]袁振國.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网站目录投稿:丹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