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人群的地方,便出现了社会,人群中的名利及其它讯息,矛盾与纠葛,是社会不断得以动态的调整,秩序的适于时代化的调整。归结当下的时代,"以人为本"的提出,不知道是否是应对"个体主体"与"社会共同体"分裂这一重大现实课题,好像已经不是一种研究,而已经确定为时代的另一标准,另一种人性的出发点和归宿之所。 课题足够巨大,比我眼前的网络世界更为艰巨。窃以为,在行进与此目的的长期征途中,在具体的小社会小圈子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与群体的权力和义务交相冲突,不合群的、个人主义的,会遭到众人的冷漠、放逐及死类的迫害,便在所难免。然而,随泼逐流,随声附和,与他人扎在一起,才是正确的吗?这样的标准,是否在多元的现实世界里,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观念,应该有不同的标准要求吧。 认为合群是一种病的人,则是和而不同的人,标新立异的人。在他们看来,总是扎在人堆里面,总是计较名利,在不同的舞台扮演不同的角色,只要在人群中有话要说,有事要做,害怕独处,不能独处,害怕寂寞,难耐寂寞的人,则是有病的,空虚的,焦虑的,心理有问题的。就像自己喝醉的时候,总想对一些听不懂自己的人群说话,甚至通俗性的予以倾诉和煽情,挑拨和吵闹。 和而不同的人,标新立异的人,或者在这个状态下的人,则是冷静的,充实的,平和的,心理健康的;人类一说话,上帝就发笑。窃以为,这一类人适合做科学的研究者,思想的工作者,也就是以精神活动为生活的人;内动需外静,内大动需要外的大静,像一块儿会思考的石头,不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芦苇虽不乏柔韧,却经不住风吹雨打、秋寒火烧,生命太脆弱了一些。 标新立异与和而不同的人之间,自己往往选择后者,前者自命清高的多些,与自己的事业与生活大概没有妨碍,只是人群不能不接触,便会因为自保的斗争或自带的身刺伤及周围;否则,因躲避或其他的原因伤及自身------我周围清高的人们啊,有多少这样的悲剧已经发生,还在发生!窗外的这位老人,正步履蹒跚的老人,他艰辛的背影,不就是现实中的活例?况且,还有多少不相识却相知的冤魂? 和而不同的人,则可以两全这种尴尬及俱伤吧。和而不同,即与周围的人无害,没有那么多的瓜葛,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个性,保持着自己的追求和生质量。只是这样的分寸不好把握,太"和"的往往会深潜其中,肩头落满红尘,双脚带出泥水,气息也被传染和感染,沦为所谓的"病人",至少是有了病态;"不同"过之,则又标新立异,招致嫉妒,成为标靶,难免不受排挤甚至迫害吧。 现实中自我近况又如何?前几天,一个朋友在前面笑着说我:"我们这一帮人,都是因为你的遭遇不幸而深受其害呀!这一帮人都是怨你呀。记得你还说,几十几之后就收敛,你今年多大啦?"我有些尴尬,盯着窗外公园内的松林幽幽地说:"唉,对不起伙计们啊,我很难收敛啦。"之后,车内的三人沉默啦,好像不是合群的一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