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别人之上。"巴甫洛夫指出:"应当先学会观察、观察、再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可见观察力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不可忽视对孩子观察力的培养。 1。从观察生活开始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论,主张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接受教育。确实,孩子从出生开始,用各种感觉与外界交流信息,学到知识。其中,观察占有很大成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孩子首先应该接触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在观察过程中学会观察、创造。把孩子关在家里,买再多的玩具也比不上大自然中的现象丰富、生动。从幼儿时期开始,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观察。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大自然中充满了五颜六色的东西。当孩子通过接触有限的事物获取了颜色的概念之后,家长可以让孩子注意: 天空是什么颜色? 云是什么颜色? 树是什么颜色? 草是什么颜色?花又是什么颜色? 水的颜色是什么? 雪的颜色是什么? 也可以在孩子观察或玩耍之后提出: 你今天见到的蓝色的东西是什么? 什么是绿色的? 什么东西有不同的颜色? 小朋友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家长可用游戏形式的语言安排上面的问题,使孩子乐于回答。如果可以按照孩子的思维习惯,把自然界中无生命的东西编成有生命的故事,这样既能培养了孩子认真观察的习惯,又激发了孩子观察的兴趣。 (2)形状在大自然中,存在着三维空间中的各种不同的形状。家长可以编制游戏或故事让孩子有意地注意: 楼房的形状与结构; 树的形状,树叶的形状; 汽车的形状,车轮的形状; 你所在活动场所的形状。 也可以提出: 我们今天看到的东西哪些是三角形的、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哪些是圆形的、椭圆形的? 总之,要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对图形的观察、辨别及有意注意的能力。 (3)方位家长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树上有什么?再上面有什么? 楼房前面有什么? 草地上有什么? 马路旁边有什么? 与你一起玩的小朋友有哪些? 那些小朋友住在什么方位? (4)状态家长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或以游戏的方式指导孩子: 观察乐队里各个角度的动作特点; 鸟是怎么飞的? 太阳、月亮、星星什么时候出现? 水、烟雾的形状变化; 什么东西能漂在水上,什么东西会沉下去? (5)自然现象家长可以让孩子观察以下事物: 春天看微风细雨; 夏天看电闪雷鸣; 秋天看万物变化; 冬天看雪花飞舞; 植物四季的变化; 人们不同时期的生活习惯; 烧水时壶上有什么现象? 对每一个自然现象都要让孩子认真地观察,为了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可以在孩子对自然现象观察之后,让他进行描述,若描述得不全面,可以让他再次观察,再次描述。 2。多方位训练观察 在现代家庭中,为了培养孩子,家长们费尽心机,购置了大量的玩具和学习用具。但这些投入对孩子智力的开发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或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家长却很少继续往下考虑。不少家长都叹息:花了那么多钱,他就专心了那么一会儿,便束之高阁,不再理会了。其实,如果您把所买玩具再做一些挖掘,观察力的训练材料便随处都是。请看下面的例子: 分别堆几套积木,可以堆出各种造型,而如果混合起来,就可以设计出更漂亮的造型了。让孩子通过对各种积木的特点的观察,看看能拼出什么实物模型。 也可以让孩子在对所有玩具进行观察之后,缝制一个布口袋,把玩具装进去,让孩子伸进手去抓一个,根据手的感觉,说出玩具的名称。 还可以在看完卡通片之后,让孩子试着描述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学问,家长组织亲子游戏或带孩子外出访朋问友,都是培养孩子有意识的观察习惯的良机。如果在此时多说一句话,或多提醒一下孩子,效果可能就会大大的不同。 当孩子专心地玩或观察某些事物时,家长最好不要打扰孩子,或默默地在一旁关注,或悄悄地参与进来,与孩子一起分享观察的乐趣是有益的。一堆沙子,因其变化多样,结构松散,孩子会久玩不厌。家长就可参与其中,设立山头、公路、地道等物,也可进行"打仗"游戏。让孩子从中领悟出运动变化的道理。 观察习惯也需逐步形成,还需要创造观察气氛。当孩子没有兴趣时,强迫孩子观察,会形成反抗心理。因此,观察训练要抓住时机,有效地进行。 在孩子上学后,家长还要配合老师,进一步对孩子的观察力进行培养。当孩子的观察习惯已经形成,且有了较强的观察力时,就可以放手,让孩子在自己的探索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