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楠+聂天昊+侯潇然+郭畅+纪乐天 摘要:本文选取江苏省各高校为调查对象,采用发放问卷、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江苏省作为调查目标地区对江苏省高校大学生进行有关就业准备的调查,通过后期数据分析,在前人关于就业准备与就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准备状况,对于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就业渠道等四方面进行了简述,本文通过具体数据分析了江苏省大学生目前存在的各项问题,文章最后从社会机构、学校培养、自身三个角度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就业准备;就业能力;就业质量;改进措施 一、大学生就业准备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调查,2016年江苏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54.8万人,同比减少0.4万人,毕业生总量虽有所下降,但就业压力尚未缓解。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整体有明显下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意识、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刻不容缓。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地区,江苏省每年均会向社会输出大量人才,所以,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准备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为了解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准备情况以及外界力量的就业帮扶质量,我们特选取江苏省内多所高校进行调查,涵盖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多所大学。我们通过回收分析问卷,从多方角度就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二、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准备状况调查结果 为了获取江苏省各高校不同年级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情况,调研小组从就业能力、就业技巧、就业意向单位等各个维度进行了问卷设计。 根据从各地高校回收的问卷,调研小组进行了初步的统计与汇总,得出以下结论: (一)学生自身准备欠缺、就业准备意识淡薄 问卷数据表明出目前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在就业准备方面准备欠缺,多数人在大学期间还未树立就业意识,没有充分的就业准备,其中只有1.99%的调查者认为自己对于就业的准备非常充分,8.57%的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就业准备比较充分,40.03%的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就业准备一般充分,39.64%的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就业准备情况不充分,9.67%的调查者认为自己没有就业准备。 这项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目前普遍对就业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准备工作不充分,没有认识到就业准备对于在校大学生的重要性。 (二)高校对于学生的就业准备重视度不够,支持力度小 学校是学生大学期间就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机构,为了解目前阶段学校对于在校大学生就业准备的重视情况,我们特地设置了关于各大高校是否设置就业类相关课程的调查项目,经统计显示,有48.51%的调查者没有参加过学校开展的任何创新或就业指导类课程,这一数据反映了江苏省部分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准备重视程度不高,这也是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充分就业准备的重要原因。 (三)大学生实习机会少、经验不足 贾利军曾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中重点讲述了就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帮助在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因此在问卷中,我们基于就业能力的培养做了相关调查,主要调查内容是关于在校大学生企业实习情况,结果显示:高达73.76%的调查者从未参加国企业见习,这个数据对于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路径有重要启示,调查显示,参加过企业实习的调查者有85%的人认为企业见习对自己以后的就业具有较大的帮助。这种帮助更多的是对自身就业能力的培养。 (四)就业渠道狭窄,社会帮扶力度有待加強 在关于就业方式选择的调查中,77.72%的调查者选择通过校园招聘来获得就业职位,55.94%的调查者选择通过人才网络获得就业职位。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渠道狭窄,校园招聘成为多数毕业生选择职业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就业渠道狭窄,学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工作,他们往往社会阅历尚浅,受骗多,而社会的帮扶力度、就业机构职能的履行也不够到位,这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阻力。 三、可行性建议 (一)学校培养方面 从学校角度可以就提高就业率方面做以下工作:增加合作单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机会,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品质修养;多从自身反思,在课程设计上应改变一下侧重点,在注重专业素质培养的同时,更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就业指导类课程;增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与社会外界接触的机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社会机构帮扶方面 通过问卷数据,我们了解到多数大学生对于就业地及就业单位的选择具有典型特点,主要倾向于一线、二线城市及家乡,偏向于事业单位、国有和集体集团、外资和合资企业的工作地点。对于当地大学的学生,相关的社会机构要适时加以关注,校企联合,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三)个人层面措施 大学生应合理定位,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首先大学生应了解自身,合理定位。每个大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身,正确看待自己,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具备竞争优势。同时,大学生也要主动适应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明白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择业时在明白职业岗位目的情况下,选择职业岗位时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寻求到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交汇点,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 四、结论 对于江苏省在校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准备状况,我们经调查分析得出结论,现阶段江苏省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准备状况不是很理想,许多学生还没有充分的就业准备,对于个人的就业能力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建议个人能够在大学期初对自己的生涯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职业规划,并且多与相关职业规划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校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就业准备意识的培养,设置相关课程,开展就业讲座、交流会等,运用校友资源给在校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从社会角度来看,要更加重视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为在校大学生普及就业政策及优惠,为拓宽大学生就业范围给予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敬环,任瑞仙,吴建荣.大学生就业准备与就业能力调查分析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0):65-68. [2]王麒凯,钱骅,黄梅英.大学生就业准备特点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2):13-18. [3]张建奇,杨柳玉.我国大学生就业准备中的误区及改进策略[J].现代教育论丛,2014(02):63-67. [4]贾利军,管静娟.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Z1):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