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竟然是女的,诗仙李白变成了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近日大热,角色都取自中国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可游戏中从形象到内容都与历史、传说完全不符合,颠覆了传统的记忆。(3月29日重庆日报) 据悉,虽然这款游戏官方提示面向16岁以上的玩家,但根据腾讯浏览指数平台上的《王者荣耀》年龄分布,却是11岁至20岁的用户比例高达54%。一些家长担忧,这些还没学过真正的中国历史的小学生热衷于玩这款游戏,让游戏先入为主,形成了对历史人物的角色定位,会对历史有误读。 然而,对于家长的担心,有一部分人不以为然,认为游戏中的人物就是一个名字符号,并不必然指向真正的历史人物。何况历史人物又没有版权,戏说是游戏制作方的自由,何必要大惊小怪。 的确,我们得承认,游戏制作方有戏说历史的权力,也固然,游戏中的人物并不一定指向特定的历史人物。但是谁又能否认,这些游戏中的人物与历史人物重叠(几乎全部选用历史名人的名字),不是在消费历史人物,拿历史人物的名气来提升自身游戏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况且,不少游戏玩家来玩这款游戏,就是冲着游戏中人物的名字。显然,说游戏中的人物不牵扯真正的历史人物,并不能有效服众。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戏说,但戏说历史人物要有起码的底线和边界,那就是不能颠倒历史人物的基本认知和事实,因为这些历史人物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承载的是中华的后人对祖先文明的记忆。就这些意义上讲,随意颠覆历史人物形象、乱配错配历史人物的基本事件、时间、性别等,就是对我国历史的有意无意恶毒解构。 也许有人会说,手游是不是戏说历史人物,作为十六岁以上有一定历史知识的人会分得清的,不至于产生多大影响。但问题是,这款游戏实际上一半以上是16岁以下孩子在玩,而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并没有真正形成稳定的历史观,这些错乱的历史人物戏说,对孩子们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认识历史人物,无疑会形成实质上的障碍和错乱。 手游也应该有手游戏的底线,不能为了一味地经济利益、吸引眼球等,就无视基本的历史事实,以及年轻人继承历史文化知识的便利和需要,而无知无畏的胡乱借用历史人物。这是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不负责任,是对我中华文化准确继承的不负责任,是对年轻人和孩子们形成健康清晰历史观的不负责任,是对我们时下真正文艺创新创造的不负责任,是对我们时下文艺事业真正繁荣的不负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明确指出,"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显然,这强调的是包括手游在内的文艺创作要在"实"字上做文章,而这样的"实"无疑包括对历史人物名字等的合理应有、演绎和借用。此前,解构我们历史的一些手段已经够多,千万别让手游再成为解构我们历史的"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