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培养孩子为了自己的自尊挺身而出


  我有一次被班里最大的孩子打了一顿。我父亲说:"你必须自己有勇气和那个孩子较量,要不然你总受人欺负。"父亲是个足球运动员,我要捍卫自己和父亲的面子。于是我和那个大孩子打了一架,我把那欺负人的家伙打得躺在地上。他以后连别的小孩也不敢再欺负了。
  当孩子回到家向父母讲述受到别的孩子欺负时,父母通常的做法是:
  ——把孩子被欺负的事告诉老师或者对方的家长,让他们出面对欺负人的孩子进行教育。
  ——怒气冲冲的父母找到对方的父母大闹一通,要求赔偿损失,或打个平手,替孩子"报仇"。
  ——鼓励孩子直面挑战,把自己的尊严争回来。
  第一种态度看来既理智又合法,父母给人以谦谦君子的印象。这样的父母有教养,通情达理,颇得人们的赞扬。孩子安全了,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
  第二种态度虽然粗暴些,但也看得出父母爱子心切。孩子会因为父母这般英勇的举动而非常自豪。
  第三种态度呢?
  有家晚报曾就"孩子受了欺负,父母怎么办"为题进行讨论,竟然没有入赞同第三种态度,鼓励孩子去打架?这不是把孩子往邪路上引吗?何况伤了孩子怎么办?父母们自然只希望在报纸上展示自己君子的风度。
  其实,第三种态度最可取,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性格有好处。孩子在受到欺负时,面临的是他的尊严受到挑战。孩子必须学会维护自己的尊严。
  有个小男孩出去给父亲买酒,遇上两个坏少年。这两个少年要小男孩把酒拿给他们喝,还把小男孩的帽子取下来扔着玩。小男孩忍无可忍,把酒瓶朝他们扔去。结果,酒瓶摔碎了,那两个少年吓跑了。孩子回到家哇哇大哭,爸爸问怎么回事,小男孩吞吞吐吐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爸爸说:"哭什么!好小子,你干得真棒,对付欺负你的人就是要狠狠还击!酒瓶子就是武器。"害怕父亲责备的孩子破涕为笑。人不仅应该知道什么是尊严,还要有勇气捍卫它,要教育孩子从小就懂得这一点。
  社会学家费孝通讲过一件事。有一天他的孩子哭着告诉他,自己的皮球被小朋友抢走了。他的回答是:"哭有什么用?自己的东西被抢走了就要去夺回来。"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勇气,捍卫自己的利益、尊严和原则。
  我们的父母总把自己装扮得彬彬有礼,一副君子风度,总想通过理性的渠道未处理类似孩子挨打、受欺侮的事。他们告诉孩子:"事情解决了,他的父母(老师)会批评教育他。"其实孩子心里实在愤愤不平,父母又一再告诫他们不要打架,不要欺负人。"他打你错了,你再去打他就更错了。"父母的光辉形象树立起来了,却偏偏没教会孩子如何才不受欺负。糟糕的是,这些孩子很可能一再受到欺负。
  一些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好比家里的电视机和冰箱,他们不把孩子看成是有尊严的独立的个人。当孩子受了欺负,他们愤愤不平找人闹事,但这完全不是给孩子出气,而是维护自己的尊严。结果孩子依然躲躲闪闪藏在他们身后,提心吊胆地生怕被欺负。于是,孩子们打架,大人们伤和气,这样的事频频发生。
  在遇到挑衅时,孩子必须学会自己保护自己,而不要乞求他人和父母。
  电视剧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刚上小学的本恩,由于下同意配合一个同学考试作弊而被那个同学威胁,本恩吓得不敢去上学。爸爸知道后便给本恩讲了一件往事。爸爸说他小时候,想进入一个球队,有一个同学和他竞争。那个同学声称如果他不退出竞争,便要和他"较量"。爸爸吓坏了赶忙退出竞赛。几十年后爸爸又碰见那个同学。那同学说:"幸好当年你退出了,那时我真害怕和你较量。"爸爸的话给本恩很大的启发,本恩便壮着胆子,像男子汉般去跟他的同学"较量",结果,那个同学反而害怕了。
  人必须为自己的尊严挺身而出。父母教给孩子的原则应该是:
  自己的尊严必须靠自己去捍卫。
  对于那些对孩子能造成伤害的或力气比孩子大得多的人,要避免"硬碰硬"。
网站目录投稿: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