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一直以来就是业内追求的标杆,一度是一直被模仿,但从来未超越的地步。这次改版给我最大的惊喜就是收钱和发照片。 先说第一点【发照片】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发照片轻松了,简单了,将以前只能快速发一张的体验改成了直接读取数据;从另一方面来说,取消了之前的拍照按钮,给原先一些用户造成很大的习惯困扰。 交互的变革: 微信这次的发照片的交互体验一定是备受争议的,先来看看新旧两个版本的流程变化 从用户使用流程上来看,旧版本看起来,OH,NO!发个照片嘛,用得着这么多判断?光思考就已经花了30秒。但新版本来看,发个照片嘛,来点一下选一下就OK 从用户心智模型出发:我们分析真正符合用户习惯的操作是什么? 第一步:发照片的类型,这里可以大胆的猜测,因为没有做过多的数据收集 a、旅游:一路走一路拍,停下来分享给好友 b、自拍:但凡是个女性,90%会修下图,再传给别人 c、美食:饭前必做,先拍照后吃饭。那么肯定不是一张 d、发趣图:基本是来源于网络 e、晒生活:和孩子在一起,家里聚会,等等,基本上都是随时拍,存手机里,随时给别人看 那么从分享照片的类型来看,我们会发现,以上五种类型基本不会是实时拍一张然后传上去,因此在微信的数据统计中,拍照上传的点击次数数据一定不理想,这也是本次修改把他改到二级设置中去的一个原因。 第二步:发给谁 a、亲人:发给亲人的照片,基本是从相片流中选取的,男孩子很少会发照片回去给父母亲人,发照片的比例占少数。 b、男女朋友、老公:别闹,恋爱期的孩子还会发,结婚了还有多少会经常发实时拍照的?除非是出差在外,但那应该是实时视频了 c、基友闺蜜:同样的,发出去的照片一定的是修过的,或者是自己在相片流中觉得最帅的。现场发出去的比例极低 d、工作同事:职业照,固定的照片。 那么从这两点来看,发什么,发给谁,基本都是从相片流中选取照片,然后发给对方。对实时拍照的需求并不高,需求更多的是从相片流中选择照片,但这一需求一直没有被突破。 这次改版的另一个方面也是因为近两年来互联网拍照软件的兴起,人们对分享出去的照片质量要求有所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有关。 最后,关于朋友圈发照片还是保持原装,值得思考下! 既然作为同一款软件,调用两个不同的拍照系统,肯定是有自己的原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圈的上传照片流程也会改过来。 接着我们再聊下关于收钱的功能 今天特诧异这个功能,感觉有点小激动。 2013年的微信红包开始到微信零钱,2014年的微信支付打车市场大战到2015年春晚红包拜年,我们发现我们一直再用微信花钱!但微信收钱的功能给了我们一个彩蛋。 我想在2014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俗称网络乞讨小分队的这类人,比如【XXX打对这个字的给我发红包,我绝对不骗人】,【值此佳节之际,亲们给我发个红包,可怜我吧】 那么如何让这类人玩的有B格,就是个彩蛋。 网络乞讨小分队的流程是 a、大篇幅的背景描述 b、诉说两人的关系 c、给我发小金额的红包,帮我完成心愿 那么现在这种方式可以怎么玩呢! a、首先从两年多红包经验来看,看到二维码并且印着金额的,是别人给我发红包,赶紧识别,扫一下 b、附上的一句话,比较文艺,B个比较高,赶紧扫一下 c、发一句问候,加在二维码上,你是扫还是不扫! 简直是逼死处女座的节奏啊!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微信已经走心走到极致了,在商业布局横向发展的同时,竖向的用户体验也在不断深究。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大潮的泡沫中,似乎又看到了潜心做产品的真心! 只有用心才能做出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