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18年在个人成长领域只有一本书会成为经典,我想那很可能会是这本:《生而不凡:迈向卓越的10个颠覆性思维》。 作者维申·拉克雅礼的经历有点传奇,他曾就职于巅峰期的微软,也有过多次被辞退、创业失败的经历,最惨的时候身无分文、穷困潦倒。然而,32岁时,他已成为了一家拥有超过40个国家员工、150万用户的互联网教育公司的创始人。 在《生而不凡》中,就有他自己V字反转逆袭,也是几乎所有杰出人士走向卓越的秘密。 1、你被"胡扯规则"绑架了 22岁之前,维申·拉克雅礼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出生在马来西亚,经过十几年的刻苦学习,顺利被美国顶尖名校密歇根大学录取,专业也是该校的强项,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 按理说,这样的学校,这样的专业,以后妥妥就是硅谷的成功人士。 维申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临近毕业时,他进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微软。那时是1998年,微软正如日中天。 然后,他痛苦地发现,自己走上了一条错误的路。他在学校时就害怕计算机工程课程,真正感兴趣的却是摄影和表演艺术。进了微软,他更是每天度日如年,感觉自己完全不属于那里。 几周后,他就辞职了。 你可能觉得,不喜欢编程,干嘛还读计算机,还挤破头进微软? 维申说,在他生活了19年的马来西亚,家长和老师从小就会告诉你,要好好学习,读美国名校,毕业以后要当工程师、律师或者医生,而面对微软的光环,喜不喜欢这件事,好像又真的没那么重要。 这次职业挫折,给了维申一个非常大的启发,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中。 第一个世界,就是绝对真实的物理世界,太阳东升西落,人会生老病死,一切无可辩驳。 而另一个世界,却看不见摸不着,不是每个人都重视到它的存在。那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其中有各种思想观念、概念、故事、规则。维申把它称为普世规则的世界。 从我们出生起,我们的大脑就开始被这个普世规则世界里的观念影响。最初是来自父母、亲戚,之后是来自老师、书本、媒体……我们做决定时自以为是理性的,实际上它更像是被家庭、周围人、文化认可的一个决定。 这就出现了问题,我们脑中那些被周围人潜移默化形成观念,真的是适用于自己的吗? 比如维申,在从微软辞职前,他一直把"应该读名校、当工程师、进大公司"这样的观念视为理所应当,因为从小他听到的都是这样的教导,从没想过生活还有其他可能。 他把这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应当,实际经不起推敲、限制着我们人生的教条,称为"胡扯规则"。 比如,最常见的胡扯规则:你必须拿到大学文凭,不然就无法成功。 实际上,大学教育并不能确保成功,文凭和能力也无法划等号。哪怕在谷歌这样的高科技公司,某些团队里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员比例甚至可以达到14%。 再比如,"我应该______,否则我就不是一个好妻子/好丈夫"。空白处可以是"主动包揽家务"、"承担带孩子的责任"、"挣得比妻子多"等语句,但实际上,它们都不足以对婚姻中的一方定性,同样是"胡扯规则"。 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差不多都有打破胡扯规则的经历。 比如"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刚毕业时,他和同学们一样,拿着简历到当时火热的互联网公司等待面试。然而等了半天都没人搭理他,于是他想,"谁说我就不能开一家公司呢"? 乔布斯说:"围绕着你的叫作生活的一切,是由不比你更聪明的人创造的。"一旦明白这一点,你就会有意识去挣脱胡扯规则的枷锁。 2、如何冲破"胡扯规则"? 有两名心理学博士曾开展过一项研究,他们询问了84名酒店女服务员对自己锻炼身体状况的评价。 出人意料的是,尽管这些服务员每天大概要打扫15间客房,然而,她们都回答说自己没有锻炼习惯。健康检查也显示,她们的健康程度和那些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差不多。 接下来,有趣的事发生了。研究者告诉其中的44名服务员,她们的日常工作达到甚至超过了健康部门的运动标准,并展示给她们每项清洁活动消耗的卡路里。也就是说,研究员向服务员们传达了一项新的观念:她们每天的工作,其实就是在锻炼。 1个月后,这些服务员再次接受健康检查。结果,被植入了新观念的那44人,平均减重近1公斤,血压、体脂等数据也有显著改善,而她们的日常活动在这一个月中并没有改变。 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安慰剂效应"的由来。它表明,虽然你的现实认知不等于你,但它们却让你成了现在的模样。 也就是说,你就是你大脑中全部观念的形象体现,无论这些观念是真正普适的,还是片面、胡扯的。所以,对抗"胡扯规则"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改写自己的现实认知。 这里有两个技巧: 第一,判断这项现实认知是绝对真实,还是相对真实。所谓绝对真实,就是对所有文化背景的人都适用,比如父母必须照顾幼童。而有些事则是相对真实,比如养育孩子的方式、饮食习惯、恋爱方式等。 维申是印度教徒,从小被告知不可以吃牛肉。但他想,别人都可以吃,为什么印度教徒不可以?于是他查了很多资料,发现这条禁忌的由来,是古印度教徒喜欢把奶牛当作宠物,且它们很有农业实用价值,而今天,奶牛早已没那么"珍贵"了,宠物也已经是猫狗。于是,维申大胆地吃了第一个牛肉汉堡。 第二,判断这条现实认知是真实发生的,还是我们自己制造的附加含义。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多次相亲失败后心灰意冷,固执地认为,因为自己没房没车,所以找不到对象,而女生都喜欢有钱的男人。这显然是他大脑臆断的产物,并非客观现实。 当然,那些卓越人士不仅是在现实认知上卓越,他们还有一套有效的行为方式。 比如,澳大利亚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格鲁福就有个习惯,他喜欢离开办公室,给自己抛难题来思考,灵感便会经常出现。我们太多人则忙得没时间思考做事的初心、策略,从而永远被眼前的事情所困,陷入"做—做"陷阱。 当你开始试图摆脱"胡扯规则"的束缚,一定会遭遇周围人的非议,他们会说你不孝、自私、背叛了文化传统,等等。 因为你的觉醒让默守陈规的他们感到了不安。但无论如何,你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打破锁链,你才能开启不同于庸众的人生。 3、活出崭新的你 在从胡扯规则中觉醒、重塑现实认知后,走出职业低谷的维申看上去已经相当不错了:他的第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收益在稳定增长,第二家公司也完成了融资,业务蒸蒸日上。 按说,维申应该很开心才对。但他却越来越厌倦,感觉公司只是为了赚钱,没让他感觉到任何意义,或者对人类的贡献。 的确,他成了企业家,媒体的关注、金钱的回报都有了。但他发现,自己想要的并不是这些。 维申真正渴望的,是和家人一起去世界各个美丽的地方旅行,是让孩子接触到独特的学习机会,是向所有人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是与那些真正为人类创造价值的人们交朋友…… 他发现,自己混淆了目标和手段。 这也是大多数人容易掉入的陷阱。我们往往把考上好的大学、进入某家公司、获得什么样的头衔、与某个特定的人结婚定为目标,实际上,这些都是手段。 手段的后面,往往跟着一个"这样就可以",它们是一系列步骤中的一个,也通常是为了满足某些胡扯规则。比如:我要考上北大,这样就可以找到好的工作,就可以赚很多钱,就可以在北上广买房,就可以找到老婆结婚…… 而真正的目标与手段不同,它们是你灵魂的渴望,能为你带来喜悦和快乐,而非因为它们能给你带来某个标签或物质上的回报,也不是因为它们满足了家人或社会的要求,它们通常是一种感受,追寻它的过程中,你会由衷感到快乐。 2010年,当维申把他内心的渴望写在目标清单上,神奇的事很快发生了。 在某次演讲后,他突发灵感,创办了一个名为"A-Fest"的节日——每年选一处类似巴厘岛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邀请不同领域的顶尖讲师,向听众分享在个人成长领域的最新发现和体会。 如今,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为参加A-Fest而抢票。维申因此结识了新的合作伙伴,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A-Fest本来不是维申的最初目标,却奇妙地帮他实现了目标清单里的所有条目。 如果你感到确定真正的目标有些困难,《生而不凡》建议你问自己三个最重要的问题: 在这一生中,你想要体验什么样的经历? 你想要如何获得成长? 你想要做出怎样的贡献? 这三个问题,就像三道光,它们可以照亮你混沌的内心。 很少人愿意说出自己的梦想,甚至羞于承认它们。但如果你认清了自己的目标并公开地分享,就会有神奇的力量帮你把它们变成现实。 4:
《生而不凡》是我近年来,在个人成长领域读到的最好的一本书。 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的真诚分享,让书中的信息量非常密集,我先后读了四遍,并画了一幅庞大的思维导图后,才觉得抓住了它的核心,短短3000多字的文章,远不足以展示它的精髓。 如果可以,建议你至少把这本书精读两遍,炸碎头脑里那些束缚你的胡扯三观。 人生一世,无法倒退,无法重来。那些我们听说的规则、建议,没有什么是"应该"的,也没有人可以定义一种标准的活法。 你的精彩,你的快乐,只有你能为自己争取。 试着挣脱心中的枷锁吧,你本来就生而不凡! 作者|黑羊 来源|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书单】唯一官方公众号,专职帮你筛选好书,过滤烂书。 【原文标题为《25岁后才明白:有些三观,就是胡扯》,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