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什么意思?每年12月22日左右冬至。冬至开始进入数九寒天的季节。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冬至是"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据《通纬·考经援神契》称:"阴极而阳始至,日至南,渐长至也。"就是说,到了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形·成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冬至时,是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日太阳高射角度最小,所以日影最长,日影长为实物的2倍。从这天以后,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日出日落的方向逐渐北移。 黄河中下游地区冬至节平均气温一l℃,降水量1—5毫米。海南岛平均气温20C,黑龙江北部平均气温一28℃,南北温差48C,与立春节南北温差相同,是我国南北温差最大的时期。 冬至这天,北京的中午,太阳成26.5。斜射地面,是一年中太阳照射地球角度最小的时候。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北京冬至日白天9小时20分,夜间14小时40分。冬至后白天逐渐长起来,俗语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线"。 至南郊祭天。古人迷信,认为"共工氏子石才,以冬至死为疫鬼"。此鬼最惧红小豆,所以过冬至节要煮红小豆粥来攘灾。北宋时京都地方尤其重视过冬至节,像过年那样穿上新衣,祭祀祖先,互相庆贺,娱乐三天。明清时冬至祭天是最隆重的祭典。祭天地点在天坛。皇帝率文武百官在卤簿仪仗护卫下组成纛旗伞扇,氅麾(ch6ngh山音厂辉)幢幡,刀枪斧戗,爪戟星杖等五颜六色的祭祀洪流,还有响彻云霄的打击乐曲,从紫禁城奔向天坛圜丘,堪称京城奇观。天坛圜丘坛也叫祭天台,祭祀在黎明前举行。祭祀时,用松柏木点火,把一小牛犊送入燔柴炉燃烧;望灯台上设长杆,高悬大灯笼,还有12个燎炉,将供晶送入炉内燃烧。 我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人们传说,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古代河南南阳名医张仲景从长沙辞官还乡时,正逢腊月,看到乡亲们衣不遮体,面黄饥瘦,好些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他到家后,上门求医者络绎不绝,在冬至那天,他到南阳东关搭起医棚,盘了一口大锅灶,舍药为穷乡亲治疗冻伤。他把羊肉、辣椒及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熬制成"祛寒娇耳汤",并捞出药渣用面皮包成饺子下锅煮,然后分给求医者每人一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后,浑身发暖,两耳发热,人们的冻耳治好了。为纪念张仲景的恩德,每到冬至吃饺子,积沿成习。 又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民间在冬至日有食馄饨的习俗。为什么要在冬至吃馄饨呢?中国古代的历法,常以冬至为历元,这时往往被看作天体运行的开始,在这以前,古人认为宇宙是一种浑沌状态。宋代程大昌撰《演繁露》臼:"世言馄饨是塞外浑氏沌氏为之。言殊穿凿: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 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吃馄饨是纪念天地变化、宇宙运行之肇始。 冬至是什么意思?冬至节,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继续降低。北京地区12月平均气温一4.5℃,一般年份12月底冻土层30厘米。 我国古代将夏至后的8l天和冬至后的81天,各分为9个段落,每一段落为9天,分别称。夏九九"及"冬九九",并按次序定名为头九、二九……九九。通常所谓"九九。或"数九天气",是指"冬九九"而言。 "九九天"是一年内较冷到最冷又回暖的变化最为明显的阶段。冬至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仍是夜长昼短,地面上白天吸收的热量抵不上晚上散失的热量。这种热量的"入不敷出",贝能使地面温度日趋下降,再加上这段期间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的强冷空气活动频繁,更使我国许多地区产生暴冷。直到地面所吸收的热量和散失的热量相等之时,气温才不继续降低。三九至四;九正当阳历1月下半月到2月初,正是我国冬季最冷的时期,故有"冷在三九"的说法。从五九起,寒冷状况开始缓和,天气转暖。群众中流传着《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岸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节,到了阳历年底,辞旧岁,迎新年,要总结一年的工作,驸订新一年的生产计划。为早春菜养苗做好准备,管好贮歹菜,搞好冬季蔬菜生产,做好防冻工作。 冬至是什么意思-冬至历法气象 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左右。 太阳到达黄经2700时为冬至。 天文学上规定,冬至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白昼时间渐长。此时全国进入了数九寒天,东北大地冰天雪地、银装素裹:黄淮地区也经常是白雪茫茫;江淮之间到大巴山以北这一广阔地区,日平均气温已降至0℃以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平均气温常常在5℃以上,冬季农作物仍将继续生长,满目青青,生机勃勃;而地处沿海的华南地区平均气温则在10t以上,更是花香满枝头,鸟语闹其间。 冬至是什么意思-冬至节气物候 蚯蚓结—古时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对蚯蚓已经认识,每年一到立夏节气,因天气开始渐渐炎热,地温也随之渐渐升高。生活在地下的蚯蚓就会从土壤中钻到地面上来。所以,"蚯蚓出"成为立夏节气二候的候应。然而,每年一到冬季的冬至节气,蚯蚓对节气规律性一变化的反映仍然此较突出。 此时,蚯蚓会因为天气寒冷,缩成一团穴居蛰伏起来。所以,人们将这种现象归纳为"蚯蚓结"作为冬至节气一候的候应。 麋角解—所谓"麋",属于兽类鹿中的一种。"解"是指麋角脱落。每年一到冬至节气,兽类鹿中的麋鹿的角就会脱落。所以,从古时候开始,人们把麋鹿角随节气到了而脱落的现象归纳为"麋角解"作为冬至节气二候的候应。 水泉动—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就已经发现每年从立冬节气开始,河水、湖水开始结冰,经过小雪、大雪,直至冬至,天气已经相当寒冷了。然而,自然界中的泉水仍然流动,不结冰。所以,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将冬季泉水流动不结冰的现象归纳为"水泉动’作为冬至节气三候的候应。 冬至是什么意思-冬至农事活动 冬至时节,黄河中下游的河面即将结冰,航运基本停止,有"大雪交冬至,冬至不行船"的说法。各地农村的田间活动完全处于休闲期,仅限于来年的生产准备,应集中力里,趁农闲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积肥造肥,为来年春种做好准备,有谚语说"大雪过后冬至到,选种积肥再生产"。冬天夜长、温度低,有饲养牛马等大牲畜的,夜间应加喂一次料,以增强牲畜的抗寒能力,并在阳光较好的天气里,将牲畜牵出来晒太阳。